书籍详情
动物育种学总论
作者:师守?主编
出版社: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3-04-01
ISBN:9787810023702
定价:¥3.70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本书结构按动物育种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依次编写,系统介绍有关家畜的群体类型特征和个体性状度量等基本知识,重点阐述家畜类动物性状遗传传递系统、遗传变异分剖以及亲缘关系和杂种优势等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全面说明动物育种学中实用的选种、选配、繁育体系和育种规划等基本方法。通过有计划地讲授或阅读本书可以基本掌握当代动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因此,本书既是高等农业院校动物遗传育种专业或畜牧等动物生产类专业本科生的基本教材,也是从事有关动物生产、科研和教学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暂缺《动物育种学总论》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有关动物生产的概念
一 第一产业——农牧业生产
二 现代化农牧业
三 动物生产
第二节 育种和育种学
一 育种的概念
二 育种学的内容
三 动物改良的简史
第二章 家畜群体的分类和概述
第一节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一 关于生物进化的争论
二 物种形成的要因和方式
第二节 动物的驯养与驯化
一 家养动物的概念和定义
二 家养化的兽和鸟
三 家养化的鱼和虫
四 家养化的因素
五 家养化后的变化
第三节 家养动物的物种分类
一 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位置
二 家畜的种名命名法
第四节 家养动物品种的形成 分类和结构
一 品种和品系的概念
二 影响品种形成演变的因素
三 动物品种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四 品种形成过程和结构
五 识别动物品种的要点
第三章 家养动物的生长 体型和性能
第一节 个体的生长
一 生长的概念
二 个体生长的主要阶段
三 个体生长的观察与度量
四 个体生长动态的研究方法
五 个体发育生长的表现规律
六 影响个体发育生长的因素
七 动物生活节奏的规律性
第二节 个体的体型
一 体型的概念
二 个体体质的类型
三 体型度量与比较的方法
四 影响个体体型特征的因素
五 个体的体型评定
第三节 个体的性能
一 性能的概念
二 产肉能力的测定
三 产蛋能力的测定
四 产奶能力的测定
第四章 遗传传递系统
第一节 参数的标准化
一 各种单一行为参数的标准化
二 两相关行为间参数的标准化
三 多相关行为间参数的标准化
第二节 传递系统分析
一 成因独立的传递系统
二 成因相关的传递系统
三 传递系统的相关(通径)特点
第三节 世代传递通径
一 配子到合子的通径
二 合子到配子的通径
三 合子到合子的通径
四 世代通径的特点讨论
第五章 遗传变异分析
第一节 遗传变异类型
一 质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二 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第二节 遗传变异分剖
一 加性效应
二 显性效应
三 上位效应
第三节 表型变异分剖
一 环境作用类型
二 无系统环境的表型变异分剖
三 有系统环境的表型变异分剖
第六章 亲缘关系
第一节 动物谱系
一 个体谱系
二 群体谱系
第二节 亲缘程度估计
一 亲缘类型
二 估计个体间亲缘系数的公式
三 例题解说
第三节 近交程度估计
一 估计个体近交系数的通用公式
二 近交和亲缘系数的电算程序
三 估计个体近交系数的专用公式
四 估计群体近交系数的方法
五 近交的遗传作用
第七章 杂种优势
第一节 杂种优势遗传解释
一 基因间互作的关系和形式
二 显性效应产生的杂种优势
三 超显性效应产生的杂种优势
四 上位互作效应产生的杂种优势
五 遗传解释的综合讨论
第二节 杂种优势构成因素
一 杂交亲本的中亲值
二 杂交子代的平均(基型)值
三 杂种优势的构成和因素分析
第三节 杂种优势利用试验设计
一 估测配合力的试验设计方法
二 提高配合力的选种方法
第八章 选种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选择理论
一 自然选择
二 人工选择
三 自然和人工选择的异同
四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的原因
五 选择的本质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种
一 选种原理
二 选种方法
三 质量性状选种的问题讨论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选种
一 选种原理
二 单性状个体信息的选种方法
三 单性状家系信息的选种方法
四 单性状亲属信息的选种方法
五 单性状信息的复合选种方法
六 多性状信息的综合选种方法
七 实际应用的群体选种方法
八 数量性状选种的问题讨论
第九章 选配方法
第一节 表型选配
一 同型选配
二 异型选配
第二节 亲缘选配
一 远缘交配
二 近缘选配
第三节 杂优生产选配方法
一 简单杂交选配
二 回交和三元杂交选配
三 轮回杂交选配
四 四元(双)杂交选配
五 终端杂交
第四节 改进纯种选配方法
一 纯繁选配原则
二 改进纯种选配实例
第十章 育种目标和体系
第一节 育种目标
一 影响规划育种目标的因素
二 规划育种目标的主攻方向
三 规划改进的育种目标
四 规划实现育种目标的方式
五 规划实现育种目标的环境
六 育种规划的可行性评估
第二节 育种体系
一 发挥纯种能力的育种体系
二 挥杂种优势的育种体系
第三节 实现育种目标和育种体系的组织机构
一 规划育种的组织机构
二 执行育种的组织机构
第十一章 动物育种规划最优化方法
第一节 育种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 育种规划概述
二 育种目标概述
第二节 遗传进展传递
一 遗传进展的传递模型
二 传递模型的全面评价
第三节 育种规划最优化过程
一 育种规划计算基本方法
二 育种规划最优化标准
第十二章 遗传资源的保存利用
第一节 保种原理
一 保种标准及其影响因素
二 留种数量和方式的作用与影响
第二节 保种方法
一 保种的技术措施
二 保种的行政措施
第三节 资源利用
一 地方品种资源的保存利用
二 野生动物资源的家养利用
第十三章 结束语
第一节 遗传育种理论的拓宽和加深
一 育种理论及其应用的纵深发展
二 遗传学原理的纵深发展
第二节 遗传育种手段的革新和发展
一 标记选择
二 向选择
三 转因(基因转移)选择
四 加快奶牛改良进度的M0ET方法
第三节 我国动物育种的特色
一 大城市和对外开发地区的动物育种
二 其它地区的动物育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有关动物生产的概念
一 第一产业——农牧业生产
二 现代化农牧业
三 动物生产
第二节 育种和育种学
一 育种的概念
二 育种学的内容
三 动物改良的简史
第二章 家畜群体的分类和概述
第一节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
一 关于生物进化的争论
二 物种形成的要因和方式
第二节 动物的驯养与驯化
一 家养动物的概念和定义
二 家养化的兽和鸟
三 家养化的鱼和虫
四 家养化的因素
五 家养化后的变化
第三节 家养动物的物种分类
一 家畜在动物分类学中的位置
二 家畜的种名命名法
第四节 家养动物品种的形成 分类和结构
一 品种和品系的概念
二 影响品种形成演变的因素
三 动物品种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四 品种形成过程和结构
五 识别动物品种的要点
第三章 家养动物的生长 体型和性能
第一节 个体的生长
一 生长的概念
二 个体生长的主要阶段
三 个体生长的观察与度量
四 个体生长动态的研究方法
五 个体发育生长的表现规律
六 影响个体发育生长的因素
七 动物生活节奏的规律性
第二节 个体的体型
一 体型的概念
二 个体体质的类型
三 体型度量与比较的方法
四 影响个体体型特征的因素
五 个体的体型评定
第三节 个体的性能
一 性能的概念
二 产肉能力的测定
三 产蛋能力的测定
四 产奶能力的测定
第四章 遗传传递系统
第一节 参数的标准化
一 各种单一行为参数的标准化
二 两相关行为间参数的标准化
三 多相关行为间参数的标准化
第二节 传递系统分析
一 成因独立的传递系统
二 成因相关的传递系统
三 传递系统的相关(通径)特点
第三节 世代传递通径
一 配子到合子的通径
二 合子到配子的通径
三 合子到合子的通径
四 世代通径的特点讨论
第五章 遗传变异分析
第一节 遗传变异类型
一 质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二 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第二节 遗传变异分剖
一 加性效应
二 显性效应
三 上位效应
第三节 表型变异分剖
一 环境作用类型
二 无系统环境的表型变异分剖
三 有系统环境的表型变异分剖
第六章 亲缘关系
第一节 动物谱系
一 个体谱系
二 群体谱系
第二节 亲缘程度估计
一 亲缘类型
二 估计个体间亲缘系数的公式
三 例题解说
第三节 近交程度估计
一 估计个体近交系数的通用公式
二 近交和亲缘系数的电算程序
三 估计个体近交系数的专用公式
四 估计群体近交系数的方法
五 近交的遗传作用
第七章 杂种优势
第一节 杂种优势遗传解释
一 基因间互作的关系和形式
二 显性效应产生的杂种优势
三 超显性效应产生的杂种优势
四 上位互作效应产生的杂种优势
五 遗传解释的综合讨论
第二节 杂种优势构成因素
一 杂交亲本的中亲值
二 杂交子代的平均(基型)值
三 杂种优势的构成和因素分析
第三节 杂种优势利用试验设计
一 估测配合力的试验设计方法
二 提高配合力的选种方法
第八章 选种原理和方法
第一节 选择理论
一 自然选择
二 人工选择
三 自然和人工选择的异同
四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的原因
五 选择的本质
第二节 质量性状的选种
一 选种原理
二 选种方法
三 质量性状选种的问题讨论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选种
一 选种原理
二 单性状个体信息的选种方法
三 单性状家系信息的选种方法
四 单性状亲属信息的选种方法
五 单性状信息的复合选种方法
六 多性状信息的综合选种方法
七 实际应用的群体选种方法
八 数量性状选种的问题讨论
第九章 选配方法
第一节 表型选配
一 同型选配
二 异型选配
第二节 亲缘选配
一 远缘交配
二 近缘选配
第三节 杂优生产选配方法
一 简单杂交选配
二 回交和三元杂交选配
三 轮回杂交选配
四 四元(双)杂交选配
五 终端杂交
第四节 改进纯种选配方法
一 纯繁选配原则
二 改进纯种选配实例
第十章 育种目标和体系
第一节 育种目标
一 影响规划育种目标的因素
二 规划育种目标的主攻方向
三 规划改进的育种目标
四 规划实现育种目标的方式
五 规划实现育种目标的环境
六 育种规划的可行性评估
第二节 育种体系
一 发挥纯种能力的育种体系
二 挥杂种优势的育种体系
第三节 实现育种目标和育种体系的组织机构
一 规划育种的组织机构
二 执行育种的组织机构
第十一章 动物育种规划最优化方法
第一节 育种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 育种规划概述
二 育种目标概述
第二节 遗传进展传递
一 遗传进展的传递模型
二 传递模型的全面评价
第三节 育种规划最优化过程
一 育种规划计算基本方法
二 育种规划最优化标准
第十二章 遗传资源的保存利用
第一节 保种原理
一 保种标准及其影响因素
二 留种数量和方式的作用与影响
第二节 保种方法
一 保种的技术措施
二 保种的行政措施
第三节 资源利用
一 地方品种资源的保存利用
二 野生动物资源的家养利用
第十三章 结束语
第一节 遗传育种理论的拓宽和加深
一 育种理论及其应用的纵深发展
二 遗传学原理的纵深发展
第二节 遗传育种手段的革新和发展
一 标记选择
二 向选择
三 转因(基因转移)选择
四 加快奶牛改良进度的M0ET方法
第三节 我国动物育种的特色
一 大城市和对外开发地区的动物育种
二 其它地区的动物育种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