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新编教育学教程
作者:叶澜主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1-01-01
ISBN:9787561707418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新编教育学教程》是受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委托编写的一本教材,供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公共课使用。在有了众多的教育学教科书之后,再要编写出一本有自己存在价值的教育学教科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把此书命名为《新编教育学教程》。正是反映了对它的存在价值的追求。作为“教程”,我们首先把编写的立足点移到学习该课程的学生一边,即从一个师范生所必需的教育学学科修养出发考虑教材的组织。立足点的转变带来了视角的变化和全书结构的变化,迈出了“新编”的第一步。我们认为,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首先应对教育的功能有清晰的认识,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并以此指导自已的教育实践。其次,未来的教师应了解学校教育的整体模式,从目的、制度到课程,明确自己未来的具体工作是在怎样的整体结构内开展的,这将拓展他的教育学视野和修养,使他可能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理解和体现整体性的要求。最后,根据教师的工作处于学校教育第一线的特点,作为教程应把全书的重点放在为他们提供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剖析,提供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这样,就构成了《新编教育学教程》三大编的结构模式。从三编的内在联系看,这是对教育的认识从功能到实践,从学校外部到学校内部,从一般到具体的逐级内化过程。在内容上,我们编写的原则是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研究教育现象,把史与论结合起来,反映当代教育科学的新成果和新思想,反映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验,写出我们对当代教育问题的思考。我们始终没 有忘记,这本教材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编写的,是中国人编写的,是为即将为二十一世纪教师队伍的主力军编写的,它应该具有时代的和中国的气息。为了让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学生阅读教材后获得较大的信息量,可依此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我们在书中提供了较多的资料,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列出了不同的观点,也发表了我们的见解。自然,受篇幅和自身水平的限制,这一切都还是不足的。为了弥补,我们在注释、附录和参考书目中又提供了较广范围的阅读线索。读者可根据不同的兴趣和需要自行选择阅读材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定必读范围。我们希望这《新编教育学教程》能为教师选择教学参考资料和学生进一步自学提供一些帮助。在练习设计方面,我们抓住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问题三个方面,力求让学生思考问题时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强对教育学的理解和体验。有些问题还带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希望能有益于学生在某些方面能力的培养。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或增加新的思考题。教育事业是一个不仅需要人的理智,而且需要人的热情的事业。我们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倾注在书中,但愿它能激发起未来教师的情感,使他们能在看到这一事业的全部艰巨的同时,看到它的全部伟大。
作者简介
暂缺《新编教育学教程》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导论 时代、教师与教育学
一、古代社会中教师职业的出现与教育经验、教育思想的积累
二、近代社会中师范教育的出现与作为学科的教育学的形成
三、现代社会中教师职责的变化与教育学的发展
第一编 学校教育功能论
第一章 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功能的演变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出现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二、教育的起源
三、学校教育的出现
第二节 学校教育功能的演变
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学校教育功能的演变
二、进入20世纪以来学校教育功能的新发展
第二章 现代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现代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
一、现代社会政治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二、现代学校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现代社会经济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二、现代学校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现代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现代社会文化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二、现代学校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
第四节 现代学校教育的生态功能
一、现代社会的生态状况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二、现代学校教育生态功能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 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的分类
二、个体的先天因素对自身发展可能性的影响
三、个体的后天因素对自身发展可能性的影响
四、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可能性的影响
五、个体的实践活动在个体发展中的决定性影响
六、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第三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第二编 学校教育模式论
第四章 学校教育模式构成的主要成分及其基本概念
第一节 教育目的
一、学校教育的目的的层次结构与学校教育的目的的意义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概念
二、制定学制的原理
第三节 课程与教材
一、课程的概念与课程的类型
二、教材的选择与组织
第五章 理论上的学校教育模式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中的学校教育模式
一、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子女受教育状况
二、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教育目的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四、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中的学校教育模式的意义
第二节 实用主义的学校教育模式
一、社会背景和学校教育的背景
二、新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共同特点
三、实用主义的学校教育模式
第三节 要素主义的学校教育模式
一、要素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二 要素主义的学校教育模式
第六章 国家的学校教育模式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校教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美国的学校教育
一、美国学校教育状况
二、美国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三节 英国的学校教育
一、英国学校教育状况
二、英国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四节 印度的学校教育
一、印度学校教育状况
二、印度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五节 巴西的学校教育
一、巴西学校教育状况
二、巴西学校教育的特点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三编 学校教育活动论
第七章 学校教育活动概述
第一节 学校教育活动的任务
一、德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
二、智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
三、美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
四、体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
五、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
六、学校教育活动中“五育”的关联性
第二节 学校教育活动的类型与基本结构
一、学校教育活动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二、学校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交往
一、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交往的基本类型
二、教师在师生交往中使用的基本方式
第八章 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的结构
第二节 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教师教的积极性与对学生学的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循序渐进与“高难度高速度”相结合的原则
五、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第九章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备课
二、上课
三、作业的检查和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讲授法
二、谈话法
三、小组讨论法
四、读书指导法
五、演示法
六、参观法
七、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
八、练习法
九、模仿法
十、记诵法
第十章 现代教学模式
第一节 我国的教学模式
一、建国17年中形成的教学基本模式
二、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模式
三、青浦县的反馈—调节教学模式
第二节 侧重于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归纳思维教学模式
二、探究训练模式
三、布鲁纳的发现法
四、社会探究模式
第三节 侧重于发展人际关系技能的教学模式
第四节 侧重于适应学生需要与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
一、设计教学法
二、分组教学
第十一章 学校课外活动与班级活动
第一节 学校课外活动
一、学校课外活动的含义
二、学校课外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地位
三、教师与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
第二节 建设与发展班级集体的活动
一、建设与发展班级集体的意义与目标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三、班主任与班级活动的开展
附录二 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表
附录三 单元进度计划表
附录四 教案示范5例
附录五 供答型试题编制的注意事项
附录六 选答型试题编制的注意事项
附录七 板书式样举例
导论 时代、教师与教育学
一、古代社会中教师职业的出现与教育经验、教育思想的积累
二、近代社会中师范教育的出现与作为学科的教育学的形成
三、现代社会中教师职责的变化与教育学的发展
第一编 学校教育功能论
第一章 学校教育的产生及其功能的演变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学校的出现
一、“教育”概念的界定
二、教育的起源
三、学校教育的出现
第二节 学校教育功能的演变
一、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学校教育功能的演变
二、进入20世纪以来学校教育功能的新发展
第二章 现代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现代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
一、现代社会政治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二、现代学校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现代学校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现代社会经济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二、现代学校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
第三节 现代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现代社会文化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二、现代学校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
第四节 现代学校教育的生态功能
一、现代社会的生态状况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二、现代学校教育生态功能的具体表现
第三章 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一、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的分类
二、个体的先天因素对自身发展可能性的影响
三、个体的后天因素对自身发展可能性的影响
四、环境因素对个体发展可能性的影响
五、个体的实践活动在个体发展中的决定性影响
六、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第三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第二编 学校教育模式论
第四章 学校教育模式构成的主要成分及其基本概念
第一节 教育目的
一、学校教育的目的的层次结构与学校教育的目的的意义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校教育制度的主要概念
二、制定学制的原理
第三节 课程与教材
一、课程的概念与课程的类型
二、教材的选择与组织
第五章 理论上的学校教育模式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中的学校教育模式
一、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子女受教育状况
二、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教育目的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四、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
五、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中的学校教育模式的意义
第二节 实用主义的学校教育模式
一、社会背景和学校教育的背景
二、新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共同特点
三、实用主义的学校教育模式
第三节 要素主义的学校教育模式
一、要素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二 要素主义的学校教育模式
第六章 国家的学校教育模式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学校教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美国的学校教育
一、美国学校教育状况
二、美国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三节 英国的学校教育
一、英国学校教育状况
二、英国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四节 印度的学校教育
一、印度学校教育状况
二、印度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五节 巴西的学校教育
一、巴西学校教育状况
二、巴西学校教育的特点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三编 学校教育活动论
第七章 学校教育活动概述
第一节 学校教育活动的任务
一、德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
二、智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
三、美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
四、体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
五、劳动技术教育的意义与基本任务
六、学校教育活动中“五育”的关联性
第二节 学校教育活动的类型与基本结构
一、学校教育活动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二、学校实践活动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交往
一、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交往的基本类型
二、教师在师生交往中使用的基本方式
第八章 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活动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的结构
第二节 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教师教的积极性与对学生学的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循序渐进与“高难度高速度”相结合的原则
五、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第九章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备课
二、上课
三、作业的检查和批改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的测量与评价
第二节 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讲授法
二、谈话法
三、小组讨论法
四、读书指导法
五、演示法
六、参观法
七、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
八、练习法
九、模仿法
十、记诵法
第十章 现代教学模式
第一节 我国的教学模式
一、建国17年中形成的教学基本模式
二、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模式
三、青浦县的反馈—调节教学模式
第二节 侧重于发展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归纳思维教学模式
二、探究训练模式
三、布鲁纳的发现法
四、社会探究模式
第三节 侧重于发展人际关系技能的教学模式
第四节 侧重于适应学生需要与个别差异的教学模式
一、设计教学法
二、分组教学
第十一章 学校课外活动与班级活动
第一节 学校课外活动
一、学校课外活动的含义
二、学校课外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与地位
三、教师与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
第二节 建设与发展班级集体的活动
一、建设与发展班级集体的意义与目标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三、班主任与班级活动的开展
附录二 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表
附录三 单元进度计划表
附录四 教案示范5例
附录五 供答型试题编制的注意事项
附录六 选答型试题编制的注意事项
附录七 板书式样举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