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农村金融史
作者:詹玉荣编著
出版社: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1-04-01
ISBN:9787810021975
定价:¥2.20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简介本书是1989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为农业院校农村金融专业编写的指导性教材,也是从事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工作者,了解中国农村金融历史的一本参考书。本书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从农业经济史、农村金融史双重角度出发,本着“厚今薄古”的精神,在对古代农村金融的发展作了概括论述之后,着重对近代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性质、作用等诸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使读者可在全面了解中国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对中国农村金融的历史,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对中国古代农村金融的发展演进作了概括论述。第二章,较为详细的论述了清代旧式金融的发展变化及新式银行成立的历史条件等。第三章,对北洋军阀时期新式银行、农村信用社及信托公司,交易所的出现作了概括介绍。第四章,较为详细的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农村金融发展的条件、状况、性质、内容等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和分析。第五章,介绍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金融的侵略。第六章,论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央苏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新型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和历史经验。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农村金融史》作者简介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我国古代农村金融措施及高利贷
第一节 汉代以前我国农村金融的演进
一 周代农业借贷的出现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粟贷及高利贷的出现
三 汉代的农业金融概况
第二节 两晋至唐代的农村金融概况
一 两晋至隋的农业金融概况
二 唐代农业金融概况
第三节 宋至明代的农村金融概况
一 宋代的农业金融概况
二 元朝的农业金融概况
三 明代农业金融的概况
第二章 清代农村金融的发展及变化
第一节 清代的钱庄(银号)
一 钱庄的名称及分布
二 钱庄的业务
三 钱庄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
四 清代钱庄的倒闭风潮
五 清代钱庄业务与农村金融的关系
第二节 清代的票号
一 票号的起源
二 票号的规模及营业范围
三 票号的资本
四 票号的营业内容
五 票号利润的来源
六 票号组织的封建性
七 票号与官吏、中外商人的关系
八 票号与钱庄的区别
九 票号兴衰的原因
第三节 清代的典当业
一 典当的种类
二 典当的经营方式及组织结构
三 典当在金融界的作用
四 典当与政府官僚的关系
五 典当与农民的关系
第四节 外国金融势力的侵入
一 外国金融势力的侵入
二 外国银行在华的侵略活动
第五节 中国新式银行的兴起
一 清末中国新式银行兴起的历史条件
二 清末兴办银行的思想酝酿
三 清末中国新式银行建立的情况
四 中国新式银行兴起的特点和性质
五 新式银行建立后,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第六节 清代农村的私人高利贷
一 清代农村私人高利贷的发展
二 清代农村高利贷的范围 借贷形态及利率
三 清代农村高利贷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第七节 清代的货币制度
一 外国银元的流入及流通
二 清代的货币制度
第三章 北洋军阀时期的农村金融
第一节 中国新式银行的发展
一 北洋军阀时期银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二 银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三 新兴金融资本的性质
四 信托公司和交易所的出现
五 新式农村信用合作社出现
第二节 北洋军阀时期帝国主义金融势力的扩大
一 外国银行在华势力的扩大
二 外国银行以银行团的形式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三 继续滥发纸币扰乱中国金融
四 投机于房地产业
五 劫夺税收
第三节 钱庄的发展与高利贷盛行
一 钱庄继续发展
二 北洋军阀时期的高利贷
三 农村的合会制度
第四节 北洋军阀时期混乱的货币流通
一 袁头银元、银辅币 铜元的制造与流通
二 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第四章 国民党统治区的农村金融
第一节 抗战前国民党统治区的农村金融
一 新式银行的发展
二 新式农贷的形式
三 农村高利贷的猖獗与钱庄典当业的衰落
四 抗战前国民党政府的货币政策
五 抗战前外国银行对中国金融的控制
第二节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对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垄断
一 对农业金融的进一步垄断及发放农贷
二 合作金库的发展
三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四 国民党统治区新式农业金融的弊端
五 官僚资本经营新式农业金融的本质
六 农村高利贷的性质和特点
七 农村的合会组织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区金融的崩溃
一 接收敌伪银行
二 四行二局一库进一步垄断金融业务
三 通货膨胀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四 发行金圆券
五 推行银圆券
第五章 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的金融掠夺
第一节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地区金融的垄断
一 伪满金融体系的形成
二 伪满中央银行对东北金融的控制
三 “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东北金融的全面垄断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对关内沦陷区金融的控制
一 在关内沦陷区设立伪银行
二 滥发伪币 打击法币
第六章 中央苏区、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的农村金融
第一节 中央苏区的农村金融
一 中央苏区的金融政策
二 中央苏区银行的建立
三 发展信用合作社
四 根据地发行自己的货币
五 苏区金融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金融的发展
一 抗日根据地银行的扩大和发展
二 抗日根据地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斗争
三 边区银行的信贷及经验
四 “二五减租”与“分半计息”
五 边区信用合作社的发展
第三节 解放区新金融体系的发展
一 新金融体系的发展
二 解放区货币斗争的深入及货币的统一
第一章 我国古代农村金融措施及高利贷
第一节 汉代以前我国农村金融的演进
一 周代农业借贷的出现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粟贷及高利贷的出现
三 汉代的农业金融概况
第二节 两晋至唐代的农村金融概况
一 两晋至隋的农业金融概况
二 唐代农业金融概况
第三节 宋至明代的农村金融概况
一 宋代的农业金融概况
二 元朝的农业金融概况
三 明代农业金融的概况
第二章 清代农村金融的发展及变化
第一节 清代的钱庄(银号)
一 钱庄的名称及分布
二 钱庄的业务
三 钱庄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
四 清代钱庄的倒闭风潮
五 清代钱庄业务与农村金融的关系
第二节 清代的票号
一 票号的起源
二 票号的规模及营业范围
三 票号的资本
四 票号的营业内容
五 票号利润的来源
六 票号组织的封建性
七 票号与官吏、中外商人的关系
八 票号与钱庄的区别
九 票号兴衰的原因
第三节 清代的典当业
一 典当的种类
二 典当的经营方式及组织结构
三 典当在金融界的作用
四 典当与政府官僚的关系
五 典当与农民的关系
第四节 外国金融势力的侵入
一 外国金融势力的侵入
二 外国银行在华的侵略活动
第五节 中国新式银行的兴起
一 清末中国新式银行兴起的历史条件
二 清末兴办银行的思想酝酿
三 清末中国新式银行建立的情况
四 中国新式银行兴起的特点和性质
五 新式银行建立后,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第六节 清代农村的私人高利贷
一 清代农村私人高利贷的发展
二 清代农村高利贷的范围 借贷形态及利率
三 清代农村高利贷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第七节 清代的货币制度
一 外国银元的流入及流通
二 清代的货币制度
第三章 北洋军阀时期的农村金融
第一节 中国新式银行的发展
一 北洋军阀时期银行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二 银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
三 新兴金融资本的性质
四 信托公司和交易所的出现
五 新式农村信用合作社出现
第二节 北洋军阀时期帝国主义金融势力的扩大
一 外国银行在华势力的扩大
二 外国银行以银行团的形式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三 继续滥发纸币扰乱中国金融
四 投机于房地产业
五 劫夺税收
第三节 钱庄的发展与高利贷盛行
一 钱庄继续发展
二 北洋军阀时期的高利贷
三 农村的合会制度
第四节 北洋军阀时期混乱的货币流通
一 袁头银元、银辅币 铜元的制造与流通
二 纸币的发行与流通
第四章 国民党统治区的农村金融
第一节 抗战前国民党统治区的农村金融
一 新式银行的发展
二 新式农贷的形式
三 农村高利贷的猖獗与钱庄典当业的衰落
四 抗战前国民党政府的货币政策
五 抗战前外国银行对中国金融的控制
第二节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对农村金融的进一步垄断
一 对农业金融的进一步垄断及发放农贷
二 合作金库的发展
三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四 国民党统治区新式农业金融的弊端
五 官僚资本经营新式农业金融的本质
六 农村高利贷的性质和特点
七 农村的合会组织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区金融的崩溃
一 接收敌伪银行
二 四行二局一库进一步垄断金融业务
三 通货膨胀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四 发行金圆券
五 推行银圆券
第五章 日本帝国主义对沦陷区的金融掠夺
第一节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地区金融的垄断
一 伪满金融体系的形成
二 伪满中央银行对东北金融的控制
三 “七七事变”后日本对东北金融的全面垄断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对关内沦陷区金融的控制
一 在关内沦陷区设立伪银行
二 滥发伪币 打击法币
第六章 中央苏区、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的农村金融
第一节 中央苏区的农村金融
一 中央苏区的金融政策
二 中央苏区银行的建立
三 发展信用合作社
四 根据地发行自己的货币
五 苏区金融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金融的发展
一 抗日根据地银行的扩大和发展
二 抗日根据地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斗争
三 边区银行的信贷及经验
四 “二五减租”与“分半计息”
五 边区信用合作社的发展
第三节 解放区新金融体系的发展
一 新金融体系的发展
二 解放区货币斗争的深入及货币的统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