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
作者:高建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06-01
ISBN:9787302025306
定价:¥1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本书以企业技术创新问卷调查为基础,系统、全面地对我国技术创新进行了测度和实证分析,是国内第一本融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专著。作者构建了技术创新的测度框架和指标体系,提出了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过程、产出和成败因素,研究了技术创新的主动性、技术创新的主体化和技术创新能力等,这三个问题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本书还介绍了衡量企业技术创新主动性、技术创新主体化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本书内容新颖,资料丰富,富于启发性和指导性,是读者认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一把钥匙。本书适合于企业界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人士、政府部门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人士、理论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学生阅读。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分析》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外的研究进展
一、创新项目的测度
二、企业创新调查与测度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测度与指标
一、技术创新的测度
二、技术创新的指标
第三节 研究对象
一、关于技术创新过程的测度框架
二、框架的研究及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案设计
二、分析方法
第二章 技术创新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技术创新阶段
一、历史现象
二、理论描述
三、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阶段转变
一、阶段转变的决定因素
二、阶段转变的标志
三、科技起飞
第三节 我国所处的技术创新阶段
一、我国处于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技术创新阶段
二、我国正面临科技起飞
三、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道路
第三章 R&D投入与非R&D投入的测度
第一节 R&D投入的测度
一、R&D与技术开发
二、R&D经费投入
三、R&D人员投入
四、R&D机构
五、R&D的性质
六、当前企业R&D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非R&D 投入的测度
一、专利
二、技术创新费用分布
三、技术引进投资
四、消化吸收投资
五、技术改造投资
第三节 技术装备水平
一、总体分析
二、技术创新的新颖性与技术装备水平有关
第四章 技术创新的目标、战略和思想来源
第一节 创新目标
一、经济目标
二、技术目标
第二节 创新战略
一、创新战略新分类
二、创新战略分析
三、企业特征与创新战略的关系
第三节 创新思想的来源
一、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
二、创新思想外部来源的聚类分析
第五章 技术创新的成败因素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创新成功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二、企业特征与创新成功的因素
三、创新成功外部因素的行业分布
第三节 创新失败的因素
一、创新失败的阶段分布及主要原因
二、企业特征与创新失败
三、创新成功因素与创新失败阶段的关系
第六章 技术创新产出的测度
第一节 定量直接产出
一、创新企业
二、新产品销售份额
第二节 定性直接产出
一、技术创新的新颖性分析
二、技术向其他部门的转移
第三节 定性间接产出
一、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要素使用的影响
二、技术创新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第四节 盈利与技术创新产出
一、盈利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二、创新追逐利润
第七章 技术创新的主动性
第一节 动力—障碍机制
一、创新动力
二、创新障碍
三、激励力的决定
第二节 主动创新与被动创新
一、主动创新
二、被动创新
三、我国企业的创新主动性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主动性的分解
一、技术主动性
二、经济主动性
三、创新空间
第八章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化
第一节 主体特征
一、统计特征
二、体制特征
三、能力特征
第二节 主体模式
一、内部型
二、合作型
三、合同型
第三节 模式转变
一、两种科技体制
二、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离不开R&D社会分工体系的转变
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化的基本模式
五、向目标模式逼进:艰难而正确
第九章 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第一节 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
一、技术能力
二、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节 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
二、创新管理能力
三、创新倾向
四、研究开发能力
五、制造能力
六、营销能力
第三节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一、能力要素指标的设计与计算
二、创新产出能力评价指标
第四节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一、指标
二、数据
三、能力要素评价
四、产出能力评价
五、小结
第十章 总结
一、技术创新过程的测度框架及指标体系
二、技术创新的阶段及其转变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特征
四、不同企业体制的创新行为
五、主动性和主体化
六、技术创新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国外的研究进展
一、创新项目的测度
二、企业创新调查与测度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测度与指标
一、技术创新的测度
二、技术创新的指标
第三节 研究对象
一、关于技术创新过程的测度框架
二、框架的研究及其目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案设计
二、分析方法
第二章 技术创新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技术创新阶段
一、历史现象
二、理论描述
三、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阶段转变
一、阶段转变的决定因素
二、阶段转变的标志
三、科技起飞
第三节 我国所处的技术创新阶段
一、我国处于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技术创新阶段
二、我国正面临科技起飞
三、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道路
第三章 R&D投入与非R&D投入的测度
第一节 R&D投入的测度
一、R&D与技术开发
二、R&D经费投入
三、R&D人员投入
四、R&D机构
五、R&D的性质
六、当前企业R&D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非R&D 投入的测度
一、专利
二、技术创新费用分布
三、技术引进投资
四、消化吸收投资
五、技术改造投资
第三节 技术装备水平
一、总体分析
二、技术创新的新颖性与技术装备水平有关
第四章 技术创新的目标、战略和思想来源
第一节 创新目标
一、经济目标
二、技术目标
第二节 创新战略
一、创新战略新分类
二、创新战略分析
三、企业特征与创新战略的关系
第三节 创新思想的来源
一、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
二、创新思想外部来源的聚类分析
第五章 技术创新的成败因素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创新成功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二、企业特征与创新成功的因素
三、创新成功外部因素的行业分布
第三节 创新失败的因素
一、创新失败的阶段分布及主要原因
二、企业特征与创新失败
三、创新成功因素与创新失败阶段的关系
第六章 技术创新产出的测度
第一节 定量直接产出
一、创新企业
二、新产品销售份额
第二节 定性直接产出
一、技术创新的新颖性分析
二、技术向其他部门的转移
第三节 定性间接产出
一、技术创新对企业生产要素使用的影响
二、技术创新对企业业绩的影响
第四节 盈利与技术创新产出
一、盈利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二、创新追逐利润
第七章 技术创新的主动性
第一节 动力—障碍机制
一、创新动力
二、创新障碍
三、激励力的决定
第二节 主动创新与被动创新
一、主动创新
二、被动创新
三、我国企业的创新主动性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主动性的分解
一、技术主动性
二、经济主动性
三、创新空间
第八章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化
第一节 主体特征
一、统计特征
二、体制特征
三、能力特征
第二节 主体模式
一、内部型
二、合作型
三、合同型
第三节 模式转变
一、两种科技体制
二、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离不开R&D社会分工体系的转变
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化的基本模式
五、向目标模式逼进:艰难而正确
第九章 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第一节 技术创新能力的界定
一、技术能力
二、技术创新能力
第二节 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一、创新资源投入能力
二、创新管理能力
三、创新倾向
四、研究开发能力
五、制造能力
六、营销能力
第三节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
一、能力要素指标的设计与计算
二、创新产出能力评价指标
第四节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一、指标
二、数据
三、能力要素评价
四、产出能力评价
五、小结
第十章 总结
一、技术创新过程的测度框架及指标体系
二、技术创新的阶段及其转变
三、技术创新的过程特征
四、不同企业体制的创新行为
五、主动性和主体化
六、技术创新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