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类
-
楚竹简与汉帛书《周易》校注丁四新 撰帛书《周易》和楚竹书《周易》的发现,是易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澄清千百年来易学研究上的诸多疑案提供了可能。其中帛书《周易》的校注、注译,目前已有张政烺《马王堆帛书周易校读》和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等多种,然均未以楚简本、阜阳汉简本等作校勘。而对于楚竹书《周易》,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的释读和特殊符号的讨论上,文章众多;而相关校注,学界尚未见成果面市。《楚竹书与汉帛书周易校注》作者丁四新长期从事简帛文献的相关研究,先后出版了《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和《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其中《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名家集注·周易(东汉)虞翻,(三国魏)王弼,(唐)孔颖达,(宋)朱熹 等注《名家集注周易》一书以三国魏王弼的《周易注》、唐代李鼎祚的的《周易集解》、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以及南宋朱熹的《周易本义》为底本,综合各家学说,融合不同学派,采撷精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能够全面了解《周易》一书在流传过程中各个名家的注释,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周易》提供方便。为了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本书还对《周易》的原文进行了注释、翻译和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融合为古今的平台。同时书中插配了大量的古典书画图片,进一步开阔读者视野,全面了解《周易》的精髓。
-
周易全集任宪宝 注译《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关于“卜筮”的书,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一部古代哲学图书。《周易》一书名字的由来也颇多争议。“周”字的含义,历来有两种说法。为“周代”,二为“周普”。前者的寓意在于认为众周易:》为西周时代的书:后者则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易”据东汉郑玄的看法有三层含义:易简:变易:不易。这就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态是:一、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二、时时在变易之中:三、保持一种恒常。
-
彩印周易全书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周易刘全志 编著《周易》系《中华经典精粹解读》第三辑中的一种。通过对《周易》部分篇章的原文呈现、简明注释、晓畅译文及扩展阅读、文后点评,帮助读者朋友了解《周易》、读懂《周易》。全书以易理为中心,经文、彖传、象传相随而行,辅以精当的注、译、评,充分彰显《周易》的深刻易道和闪光的人生智慧。
-
名家批注周易伏羲,周文王 著《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三国魏王弼和晋韩康伯均为《易经》作注,唐代孔颖达奉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首即《周易正义》。正义在正经注基础上,融合众多经学家见解,对原有经注进行疏证,并对注文加以注解。
-
周易虞氏义(清)张惠言 著《清华经学著作丛刊:周易虞氏义(繁体版)》九卷,清儒对汉代的象术易学倍加重视,汉易诸家现存最完整者为汉末虞翻的易着,张氏此书即是对虞翻易说的勾稽、考辨和解释。
-
穀梁古义疏(清)廖平 撰,郜积意 点校谷梁显于宣、元之间,不及一世。东汉以来,名家遂绝。旧说虽存,更无诵习。范氏觇其阗弱,希幸窃据,依附何、杜,滥入子姓,既非专门之学,且以攻传为能。末学肤受,喜便诵记,立在学官,历世千载。原夫素王撰述,鲁学独专,俗义晚张,旧解全佚。辛巳中春,痛微言之久陨,伤绝学之不竞,发愤自矢,首纂遣说,间就传例推比解之。癸未,计偕都门,舟车南北,冥心潜索,得素王、二伯诸大义。甲申初秋,偶读王制,怳有顿悟。于是向之疑者尽释,而信者愈坚;蒙翳一新,豁然自达。乃取旧叶重录之。戊子,诠释公羊,继有删补。庚寅,纂述左氏。癸巳,读礼多暇,取旧蘗重加修订,虽在会通三传,而鲁学家法不敢稍踰。又旧藁至今十年矣,所说多不同,非大有出入,不悉削之,以存入门之迹。经、传微奥,钻仰无穷,俟有续得,拟再修补。博学君子,加之匡正,所切祷焉。癸巳三月朔,井研廖平识。
-
政论校注昌言校注(汉)崔寔 撰,孙啟治 校注,昌言 校注,(汉)仲长统 撰,孙啟治 校注《政论》《昌言》是汉代的两部子学名著,作者分别为东汉的崔寔、仲长统。两书关注点集中于东汉之社会政治,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很有参考价值。《政论》又称《正论》或《本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倡节俭,反对官吏贪污腐败,主张地方官应久任,倡导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等。该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仲长统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昌言》的基本思想与《政论》相类,仲长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主张实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制兼并,重视农桑以充实国库蓄积,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等。两书均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整理,参以《后汉书》本传、《群书治要》、《意林》等,对文字做了严谨的校勘。两书附录文字或辑录佚文,或条述历代评议,很有资料价值。孙启治先生在《政论校注》凡例中称:“今人注解古书,大要出于二途,曰通俗,曰研究。通俗者以译文或串讲大意为主,注则简略,聊为应景... (展开全部) 《政论》《昌言》是汉代的两部子学名著,作者分别为东汉的崔寔、仲长统。两书关注点集中于东汉之社会政治,对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很有参考价值。《政论》又称《正论》或《本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倡节俭,反对官吏贪污腐败,主张地方官应久任,倡导实行徙民实边来调整人口与耕地的比例等等。该书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很大,仲长统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昌言》的基本思想与《政论》相类,仲长统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主张实行新的土地分配方案以限制兼并,重视农桑以充实国库蓄积,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等。两书均据严可均《全后汉文》整理,参以《后汉书》本传、《群书治要》、《意林》等,对文字做了严谨的校勘。两书附录文字或辑录佚文,或条述历代评议,很有资料价值。孙启治先生在《政论校注》凡例中称:“今人注解古书,大要出于二途,曰通俗,曰研究。通俗者以译文或串讲大意为主,注则简略,聊为应景。研究者则繁事考据征引,重字义、出典而鲜及文意之贯通。其通俗之作,读者但知其意而不识其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也。此类著作便于一般阅读,而不便研究。其研究之作,虽考辨详悉,然或注明出典而不释意,或诂字义而略其文句,读者每不能融会贯通也。此类著作便于研究,不便阅读。”基于此种考虑,作者试图在“通俗”与“研究”之间寻求折中之道。其所作校注内容丰富,训诂考证严谨,释文通达准确,诚能做到既便读者阅读,又资研究之用。
-
周易(商)周文王,(上古)伏羲著;孔有君注译该书以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为中心,经文、彖传、象传、系辞相随而行,充分彰显《周易》深刻道理和人生智慧。为了帮助读者朋友易于理解,全书采用了原文、注释和译文的模式,体例新颖、别具匠心,全面、系统地解读《周易》里蕴涵的人生哲理,使读者朋友们懂得如何为人处世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