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药用植物学(供中药专业用)
作者:丁景和主编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5-11-01
ISBN:9787532302215
定价:¥22.1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由国家组织编写并审定的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从初版迄今已历二十余年。其间曾进行了几次修改再版,对系统整理中医药理论、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中医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原有教材已不能满足并适应当前教学、临床、科研工作的需要。为了提高教材质量,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卫生部于一九八二年十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药教材编审会议。首次成立了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审委员会,组成32门学科教材编审小组。根据新修订的中医、中药、针灸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了各科教学大纲。各学科编审小组根据新的教学大纲要求,认真地进行了新教材的编写。在各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贯彻了一九八二年四月卫生部在衡阳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汲取了前几版教材的长处,综合了各地中医院校教学人员的意见;力求使这套新教材保持中医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正确处理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在教材内容的深、广度方面,都从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出发,注意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有与本门学科发展楣适应的科学水平;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同时又尽量减少了各学科间教材内容不必要的重复和某些脱节。通过全体编写人员的努力和全国中医院校的支持,新教材已陆续编写完毕。
作者简介
暂缺《药用植物学(供中药专业用)》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篇 植物器官的形态
1 根
1.1 根的形态和类型
1.2 根的变态
2 茎
2.1 茎的形态
2.2 茎的类型
2.3 茎的变态
3 叶
3.1 叶的组成及形态
3.2 单叶和复叶
3.3 叶序
3.4 叶的变态
4 花
4.1 花的组成及形态构造
4.2 花的类型
4.3 花程式和花图式
4.4 花序
4.5 花的生殖
5 果实和种子
5.1 果实的发育和构造
5.2 果实饷类型
5.3 种子
第二篇 药用植物的分类
1 植物分类概述
1.1 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1.2 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1.3 植物的分类单位
1.4 植物的命名
1.5 植物的分类系统和方法
1.6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
2 藻类植物
2.1 藻类植物的概述
2.2 藻类植物的分类
2.2.1 蓝藻门
2.2.2 绿藻门
2.2.3 红藻门
2.2.4 褐藻门
3 菌类植物
3.1 概述
3.2 细菌门
3.3 真菌门
4 地衣门
5 苔藓植物门
5.1 苔纲
5.2 藓纲
6 蕨类植物门
6.1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6.2 蕨类植物的分类
6.2.1 松叶蕨纲
1.松叶兰科
6.2.2 石松纲
2.石松科
3.卷柏科
6.2.3 水韭纲
6.2.4 木贼纲
4.木贼科
6.2.5 真蕨纲
5.瓶尔小草科
6.紫萁科
7.海金沙科
8.蚌壳蕨科
9.风尾蕨科
10.中国蕨科
11.铁线蕨科
12.乌毛蕨科
13.鳞毛蕨科
14.水龙骨科
15.槲蕨科
7 种子植物
7.1 裸子植物门
7.1.1 苏铁纲
1.苏铁科
7.l.2 银杏纲
2.银杏科
7.1.3 松柏纲
8.松科
4.柏科
7.1.4 红豆杉纲(紫杉纲)
5.三尖杉科(粗榧科)
7.1.8 买麻藤纲(倪藤纲Gnetopsida或盖子植物纲Chlamydospermopsida)
6.麻黄科
7.买麻藤科
7.2 被子植物门
7.2.1 双子叶植物纲
7.2.1.1 离瓣花亚纲
1.三白草科
2.胡椒科
3.金粟兰科
4.桑科
5.马兜铃科
6.蓼科
7.苋科
8.石竹科
9.睡莲科
10.毛莨科
11.小蘖科
12.防己科
13.木兰科
14.樟科
15.罂粟科
16.十字花科
17.景天科
18.虎耳草科
19.金缕梅科
20.杜仲科
21.蔷薇科
22.豆科
23.芸香科
24.楝科
25.远志科
26.大戟科
27.冬青科
28.卫矛科
29.无患子科
30.鼠李科
31.葡萄科
32.锦葵科
33.藤黄科
34.萱菜科
85.瑞香科
36.紫树科
37.桃金娘科
88.五加科
89.伞形科
7.2.1.2 合瓣花亚纲
40.杜鹃花科
41.紫金牛科
42.报春花科
43.木犀科
44.龙胆科
45.夹竹桃科
46.萝蘑科
47.旋花科
48.紫草科
49.马鞭草科
50.唇形科
51.茄科
52.玄参科
53.爵床科
54.茜草科
55.忍冬科
56.败酱科
57.葫芦科
58.桔梗科
59.菊科
7.2.2 单子叶植物纲
60.泽泻科
61.禾本科
62.莎草科
63.棕榈科
64.天南星科
65.百合科
66.石蒜科
67.薯蓣科
68.鸢尾科
69.姜科
70.兰科
第三篇 植物的显微结构
1 植物的细胞
1.1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1.1.1 原生质体
1.1.2 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1.1.3 细胞壁
1.2 植物细胞的分裂
1.2.1 有丝分裂
1.2.2 无丝分裂
1.2.3 减数分裂
1.2.4 染色体、单倍体、多倍体
2 植物的组织
2.1 植物组织的类型
2.1.1 分生组织
2.I.2 薄壁组织
2.1.3 保护组织
2.I.4 机械组织
2.1.5 输导组织
2.1.6 分泌组织
2.2 组织培养的意义和应用
3 根、茎、叶的内部构造
3.1 根
8.1.1 根尖的构造及其发展
3.1.2根的初生构造
3.1.3 侧根的形成
8.1.4 根的次生构造
3.1.5 根的异常构造
3.2 茎
3.2.1 茎尖及其发展
3.2.2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8.2.3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3.2.4 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
3.2.5 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3.2.6 维管束及其类型
3.3 叶
8.3.1 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构造
3.3.2 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特点
3.3.3 真蕨类植物叶柄基部的构造
附录
1.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
2.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
3.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和保存
4.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
5.种名索引及译义
第一篇 植物器官的形态
1 根
1.1 根的形态和类型
1.2 根的变态
2 茎
2.1 茎的形态
2.2 茎的类型
2.3 茎的变态
3 叶
3.1 叶的组成及形态
3.2 单叶和复叶
3.3 叶序
3.4 叶的变态
4 花
4.1 花的组成及形态构造
4.2 花的类型
4.3 花程式和花图式
4.4 花序
4.5 花的生殖
5 果实和种子
5.1 果实的发育和构造
5.2 果实饷类型
5.3 种子
第二篇 药用植物的分类
1 植物分类概述
1.1 植物分类学的目的和任务
1.2 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1.3 植物的分类单位
1.4 植物的命名
1.5 植物的分类系统和方法
1.6 植物分类检索表的编制和应用
2 藻类植物
2.1 藻类植物的概述
2.2 藻类植物的分类
2.2.1 蓝藻门
2.2.2 绿藻门
2.2.3 红藻门
2.2.4 褐藻门
3 菌类植物
3.1 概述
3.2 细菌门
3.3 真菌门
4 地衣门
5 苔藓植物门
5.1 苔纲
5.2 藓纲
6 蕨类植物门
6.1 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
6.2 蕨类植物的分类
6.2.1 松叶蕨纲
1.松叶兰科
6.2.2 石松纲
2.石松科
3.卷柏科
6.2.3 水韭纲
6.2.4 木贼纲
4.木贼科
6.2.5 真蕨纲
5.瓶尔小草科
6.紫萁科
7.海金沙科
8.蚌壳蕨科
9.风尾蕨科
10.中国蕨科
11.铁线蕨科
12.乌毛蕨科
13.鳞毛蕨科
14.水龙骨科
15.槲蕨科
7 种子植物
7.1 裸子植物门
7.1.1 苏铁纲
1.苏铁科
7.l.2 银杏纲
2.银杏科
7.1.3 松柏纲
8.松科
4.柏科
7.1.4 红豆杉纲(紫杉纲)
5.三尖杉科(粗榧科)
7.1.8 买麻藤纲(倪藤纲Gnetopsida或盖子植物纲Chlamydospermopsida)
6.麻黄科
7.买麻藤科
7.2 被子植物门
7.2.1 双子叶植物纲
7.2.1.1 离瓣花亚纲
1.三白草科
2.胡椒科
3.金粟兰科
4.桑科
5.马兜铃科
6.蓼科
7.苋科
8.石竹科
9.睡莲科
10.毛莨科
11.小蘖科
12.防己科
13.木兰科
14.樟科
15.罂粟科
16.十字花科
17.景天科
18.虎耳草科
19.金缕梅科
20.杜仲科
21.蔷薇科
22.豆科
23.芸香科
24.楝科
25.远志科
26.大戟科
27.冬青科
28.卫矛科
29.无患子科
30.鼠李科
31.葡萄科
32.锦葵科
33.藤黄科
34.萱菜科
85.瑞香科
36.紫树科
37.桃金娘科
88.五加科
89.伞形科
7.2.1.2 合瓣花亚纲
40.杜鹃花科
41.紫金牛科
42.报春花科
43.木犀科
44.龙胆科
45.夹竹桃科
46.萝蘑科
47.旋花科
48.紫草科
49.马鞭草科
50.唇形科
51.茄科
52.玄参科
53.爵床科
54.茜草科
55.忍冬科
56.败酱科
57.葫芦科
58.桔梗科
59.菊科
7.2.2 单子叶植物纲
60.泽泻科
61.禾本科
62.莎草科
63.棕榈科
64.天南星科
65.百合科
66.石蒜科
67.薯蓣科
68.鸢尾科
69.姜科
70.兰科
第三篇 植物的显微结构
1 植物的细胞
1.1 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1.1.1 原生质体
1.1.2 细胞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1.1.3 细胞壁
1.2 植物细胞的分裂
1.2.1 有丝分裂
1.2.2 无丝分裂
1.2.3 减数分裂
1.2.4 染色体、单倍体、多倍体
2 植物的组织
2.1 植物组织的类型
2.1.1 分生组织
2.I.2 薄壁组织
2.1.3 保护组织
2.I.4 机械组织
2.1.5 输导组织
2.1.6 分泌组织
2.2 组织培养的意义和应用
3 根、茎、叶的内部构造
3.1 根
8.1.1 根尖的构造及其发展
3.1.2根的初生构造
3.1.3 侧根的形成
8.1.4 根的次生构造
3.1.5 根的异常构造
3.2 茎
3.2.1 茎尖及其发展
3.2.2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
8.2.3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
3.2.4 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点
3.2.5 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3.2.6 维管束及其类型
3.3 叶
8.3.1 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构造
3.3.2 单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特点
3.3.3 真蕨类植物叶柄基部的构造
附录
1.药用植物的资源调查
2.药用植物的分类鉴定
3.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和保存
4.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
5.种名索引及译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