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部
-
中华歇后语郑宏峰 主编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语的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是谜语的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涉及面很广,包括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化、历史、风俗、民情、医学和农业等各个领域。它的比喻灵活、生动、确切、易懂好记。一个歇后语一旦产生便能很快地流传开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口头禅,如:“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等。这些诙谐幽默的语言,读后往往能令人会心一笑,如果说笑话让你捧腹大笑,那么歇后语会让你嘴角微翘,暗暗叫妙。歇后语产生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原始形式早在先秦时期《左传》、《战国策》中即已出现。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当然,那时还没出现歇后语这个称呼。最早出现“歇后语”这一名称的是在《旧唐书·郑綮传》“綮善为诗,多侮剧刺时,故落格调,时号郑五歇后体。”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缩脚语”,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歇后语。 由于歇后语的历史悠久,涉及面广,所以歇后语颇多,加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有许多新的歇后语出现,本书只能摘取其中一部分介绍给读者。为了便于查找,本书按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列。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关于歇后语方面的资料,本着取其精华的原则,故书中所选的大多是歇后语中的精华部分,望广大读者从中能有所启迪。本书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
-
后知不足斋丛书(清)鲍廷爵 著《后知不足斋丛书(套装共8卷)》由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鲍廷爵编辑的传世之作《后知不足斋丛书》近日由凤凰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丛书是一部涵盖经史子集、并收纳一些当时珍稀善本的大型综合性丛书。其中一些善本是首次面市,非常具有文献研究价值。《后知不足斋丛书》是至今在历史上享有盛誉的《知不足斋丛书》的续集,该书编撰者鲍廷爵景慕《知不足斋丛书》的编撰者鲍廷博之为人,故以后知不足斋名其室。因就其家藏汇辑旧鲜传本,有益于实学的贤俊名流的著述,勤加校勘,刊成《后知不足斋丛书(套装共8卷)》,以“后知不足斋”名书,以表示继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之后。《后知不足斋丛书(套装共8卷)》以经说、小学、金石、目录之书为多。廷爵在其父手辑《金石订例》及唐刘赓《稽瑞》二书后撰有短跋。卷首潘曾玮、徐郙二序,于刊书之旨,无所阐明。凡佛道、诬妄、志怪、因果报应,以及荒诞不经的著作一概不收,亦知不足斋鲍氏旧例。其中不乏名著,如宋高似孙《史略》颇不多见。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为清代款识学的权舆。钱东垣等辑《崇文总目》,钱大昭《后汉书补表》等,都是文献学上的重要著作。《沈氏经学六种》,陈鳣辑《六艺论》(汉郑玄撰),均为考证经史要籍。胡宗宪《海防图论》,明许伦《九边图论》,为清乾隆间毁禁之书,于研治边疆史学,最为有关。《稽瑞》为宋刊孤本,至为珍贵。《后知不足斋丛书(套装共8卷)》校刻俱精,堪与《知不足斋丛书》先后媲美。
-
藏修堂丛书(清)刘晚荣 编《藏修堂丛书(套装共15册)》是清代学者刘晚荣历时十余年之功,广博搜罗,精加校勘,,刊刻而成。本套丛书共包括40种著作。所涉及的内容涵盖经、史、子、集。该书编纂体例清晰,校勘严谨,刊刻精良。书中既收录了《李氏易解剩义》、《尚书蔡注考误》、《诗经叶音辩讹》、《春秋金锁匙》、《春秋胡传考误》、《春秋左传服注存》、马令《南唐书》、陆游《南唐书》、张庚《通鉴纲目释地纠缪》、张庚《通鉴纲目释地补注》等学术价值高、流传稀少的经、史著作,还辑纂子部著作多达25种,内容涉及到小品、书史、画史、题跋、鉴赏、医学等众多方面。
-
功顺堂丛书潘祖荫 著《功顺堂丛书(套装共8册)》为清人潘祖荫所编的一套丛书。丛书内容均为清人所撰,是一部综合性丛书,在《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史部杂史类著录。《功顺堂丛书》,十八种,七十五卷。丛书选清代学者研究经学和小学的著作六种,史学、地理著作四种,笔记四种,诗文著作四种,共十八种,刻成 《功顺堂丛书》。丛书中清沈钦韩 《春秋左氏传补注》十二卷,是为纠缪古人,客观地评价《左传》而作。清王绍兰《周人经说》四卷见解深合经书题旨。清潘柽章《国史考异》三卷,根据明代诸书考订,虽只记载了太祖等三个朝代,但很受顾炎武的推重。另外,佚名《平定罗刹方略》四卷记载康熙年间同俄罗斯争端的史实,周元畔 《泾林续记》一卷和刘献廷 《广阳杂记》五卷是有关考订掌故的著作。 《功顺堂丛书》自结集成书,仅清光绪初年刊布以来,未有重刻,市面上流传绝乎仅有。本着传播文化,促进学术繁荣,满足广大读者需要的目的,我社以民国江氏聚珍木活字本为底本再次刊印,以飨广大读者。
-
四库全书(清)纪昀 等著《中华国学智库》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求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以独特的视角诠释国学。读者可寻根溯源,探寻中华文化之本,从而达到鉴古知今,继先哲之遗产,发潜德之幽光之目的。
-
四库全书精粹扶刚 等主编中华民族的古代典籍可谓“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为后世留下了数量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献典籍,其中有一部被人们称为“千古巨制,文化渊薮”的鸿篇巨制,即“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综合性丛书,共收录了三千四百多种古籍,内容涵盖了清乾隆以前的哲学、历史、文艺、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天文地理、算学、医学等领域。这些古籍内容完备、博大精深,堪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四库全书》有系统、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为一部大百科丛书,为研究中华文化的中外学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宝库。 《四库全书》这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是清乾隆皇帝弘历亲自组织编修的。弘历曾数次下诏,要求省访书呈送京师,并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设“四库全书馆”,开始编修工作。《四库全书》的编纂工程浩大,机构庞杂,人员众多,有大学士刘统勋、于敏中等三十人为正副总裁,下设总纂处、总阅处和总校官等,据“《四库全书》在事诸臣职名清单”所载,有三百六十二人参与了编纂工作,这些人多是当时的一流学者。其中又以总纂官纪昀、?锡熊及戴震出力最多,贡献最大。
-
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 编一 本书集古今丛书之大成,故定名为:丛书集成。二 我国丛书号称数千部,惟个人诗文集居其半,而内容割裂琐碎实际不合丛书体例者,又居其余之半。其名实相符者,不过数百部。兹就此数百部中,选其最有价值者百部为初编。三 初编丛书百部之选择标准,以实用与罕见为主;前者为适应要需,后者为流传孤本。四 所选丛书,至清刊为止,民国新刊从阙。五 所选丛书百部,内容约六千种,二万七千余卷。其一书分见数丛书者,则汰其重复,实存约四千一百种,约二万卷。六 一书分见数丛书中,详略不一者,取最足之本;其同属足本,无校注者取最前出之本,有校注者取最后出之本。名同而实异者两存之。七 各书一律断句,以便读者。
-
四库全书1(清)纪昀 等编,邹博 主编《四库全书》 的编纂工程浩大,机构庞杂,人员众多,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随后,乾隆皇帝便诏令将所辑佚书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汇编在一起,命名为《四库全书》。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修,朝廷设立了“四库全书馆.”, 由乾隆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永璿负责,任命皇室郡主子敏中为总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为副总裁,召著名学者纪昀为总纂官开始编纂这套卷帙浩繁的丛书。陆锡熊、孙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晋涵等其他学者也参与了编纂。曾参与编纂并正式列名的文入学者达到三千六百多人,而抄写人员也有三千八百人。为了存放《四库全书》,乾隆皇帝还下令建造了南北七阁。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第一份《四库全书》缮写告竣,贮藏于紫禁城内文渊阁,是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此后的第二、三、 四份《四库全书》,分藏于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是为“北四阁《四库全书》”。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 七月,乾隆谕令:“兹《四库全书》允宜广布流传, 以光文治。如扬州大观堂之文汇阁、镇江金山寺之文宗阁、杭州圣因寺行宫之文澜阁, 皆有藏书之所,着交四库馆再缮写全书三分,安置各该处。”于此产生了“南三阁《四库全书》”。这七部抄本,深藏秘府,世人很难窥及,之后迭经战乱,屡遭焚难,文源阁、文宗阁、文汇阁藏本已不复存世,文溯阁本曾遭日本侵略军的抢掠,文澜阁也一度散失,文渊阁本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被运到台湾收藏, 由此足见幸存的《四库全书》是多么珍贵.
-
私家藏书马松源 编《私家藏书》就其整体而言中,是一种复杂的历史存在,是中国封建王朝野时期曾被中央和地方政权明令禁毁的名著。全书共分为“皇家藏书、名家藏书、民间藏书、海外藏书”四大版块,收录了明清两代名气最大、风者最少、版本最精的私家秘藏珍品,具有较高的历史收藏和阅读价值,是一部千金难求的绝世珍品典籍。
-
函海(清)李调元 著函海为清代李调元编辑刊印的综合性丛书,共三十集。全书共收一百五十八种书,八百五十二卷。初刻续刻各二十函,一至十,为晋六朝唐宋元明人未刊书;十一至十六函,专刻杨升庵(明代学者杨慎)未刊著作;十七至二十四函,则兼各种罕见作品,参以考证;二十五至四十函,则是李调元自己编纂的著作。此书汇辑始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第二年完成。有乾隆刻版,一度被毁。后有乾隆中李氏万卷楼刊、嘉庆十四年李鼎元重校本,道光五年李朝夔补刊印本。光绪年间又有广汉钟登甲乐道斋刊本,编次与前者略有不同,但均分为四十函。这是一部以收罕见典籍为主的私刻丛书,又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以收蜀人著述为主,是一部较有影响的私刻丛书。收录不少两晋到唐宋元明的罕见著作,价值也颇为可观,还有不少古籍仅见于此,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弥补《四库全书》收书的不足,收录了一些四库全书中只有抄本,或者未收的书,使这些书能广为流传。国内馆藏稀少,收全本的更是只有国家图书馆等少数几家,出版后可以提供给各大图书馆收藏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