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部
-
唐宋小品丛书[唐] 白居易,[唐] 韩愈,[唐] 柳宗元,[宋] 陆游,[宋] 杨万里 等 著,欧明俊 编,陈才智 校,张真,韩嘉祥,曹丽萍 等 注小品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短小隽永,活泼灵动,饶有情趣,富于美感,在中国散文史上独具魅力,广为人们所喜爱。《唐宋小品丛书》选辑唐宋时期著名文学家的散文小品,共有八本,包括《白居易小品》《柳宗元小品》《韩愈小品》《苏轼小品》《黄庭坚小品》《陆游小品》《杨万里小品》《欧阳修小品》。这些小品文质朴自然、生动有趣,在唐宋文学中大放异彩。
-
晚清民国中国古典文论研究文献集成刘文勇作者进行教育部项目“中国古代文论现代研究史”时,广泛搜罗了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古典文论研究文献,发现了很多民国时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方面被当代人遗忘的文献。这些被今人遗忘或遗漏的文献颇具研究价值,其中部分文章的见识和水平甚至高于郭绍虞、罗根泽等人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相关部分。现将搜罗所得的1900-1949年间期刊报纸上的文献整理出来,共汇集1200余篇文章,约1000万字,其中大多数文章不见于1949年后的出版物。
-
紫荆树[英] A. J. 克罗宁 著,邱懋如 译《紫荆树》是曾被誉为“20世纪的狄更斯”的A.J.克罗宁(A.J.Cronin)1961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被公认为是克罗宁*优秀的作品之一。本书讲述了一个心怀抱负的男人在不断辜负他人的过程中最终自食其果的故事。作者本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对一位自我主义者的深刻剖析”。本书在英美再版多次,并被印度著名导演古尔扎尔(Sampooran Singh Kalra)改编为电影《季节》(Mausam),该片曾获得印度国家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印度国家电影奖银莲花奖等多个奖项。
-
龙榆生著作精选集龙榆生 著这套《龙榆生著作精选集》我们精选了其经典著作九种。在概论中,我们选择了他晚年有代表性的《唐宋词格律》《词曲概论》《词学十讲》三种;选本则选择《东坡乐府笺》《唐宋名家词选》《唐五代词选注》《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四种;考虑到目前雅言弱化、语言表现力不足的现状,还特意选择了《古今名人书牍选》《苏黄尺牍选》二种,作为学习文言文的补充读本。读者也可以藉此九种窥见龙先生一生治学的全豹。
-
飞翔的骡子王手 著王手的小说创作,为批评家称道的便是他的短篇小说。他从近二十年的创作当中精选出16篇短篇小说,萃集成这部短篇小说集。所描写的都是小人物的,生活和人生世相,细节坚实自力,富有浓郁的烟火气,同时又偶尔杂糅荒诞的元素和先锋的叙述。语言简洁流畅、充满谐趣,结构精巧,常常以富有象征意味的断片开掘现实的真相,探入人性的深处,发人深思。
-
鲁迅文集鲁迅 著鲁迅文集
-
四明丛书未刊稿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梦之往千里 著该小说是作者“梦”系列小说的第三部,与前两部《追梦之路》《梦回脚下》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皆属虚构。 本书塑造了退休者应有平常心、在任者须有大局意识的几个颇具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人物形象。一个初涉退休生活的教授从欣喜到迷茫,再到坦然的思想变化过程真实而典型,很值得已经退休或即将退休者去思考、去借鉴。 特定的人物性格类析出某些世人的共性特征;特别的故事情节植根于坚实的生活基础,但结局也常常会出人意料;细腻的笔触,更增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 梦之所往,是退休者追梦的继续,后继者追梦之可期,也是人类发展延续之梦。
-
观音泥马玫 著《观音泥》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陶文化的长篇小说。 小说贯穿了云南滇中腹地多姿多彩的陶元素文化,采用两个历史时空为背景,两段传奇经历交替进行。时空一讲述了明末清初,李定国的部下李义在逃生途中,路遇出逃太监左隶史,两人结为兄弟,一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定居于云南滇中小山村,以烧陶为业。家业逐渐壮大,李义临死前,择上好观音泥烧制两个陶佩,以示后人。 时空二讲述随着国企改制,陶瓷专家杨敬业离开了自己所忠爱的生产流水线,经历一番辗转后,几人决定合资重振陶业,共同经历了创业的艰辛,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围绕陶佩争夺“李义传承人”的名号引起了一场无血之战,最终也在陶佩的感召下回归人性的本真。
-
苏轼小品[宋]苏轼 著,王文君 注评苏轼的文中有*真实的人间情。他敬重自己的师长,《贺欧阳少师致仕启》的字里行间是为天下叹息身为老成大臣的欧阳修的离开,更深的意思则在为欧阳修明哲保身而喜,虽为骈体,读来却觉得有古文之风,潇洒自然。《记与欧公语》中,却又不失谐趣。《答秦太虚书》写家常琐事,平直动人,他宽慰他的学生秦观,虽“廪入既绝,人口不少”,但终究“胸中都无一事”。他爱他的朋友们,赤壁下、石钟山中、黄山上、安国寺内,都有他们一起谈文、写字、作画、唱词、喝酒的经历。苏轼一生中*为重要的情感依靠来自家人,他们往往因日常的琐碎生活入文。他会自得于妻子王闰之不仅能诊断出牛的病症,还能够对症下药;自嘲于收获大麦后吃大麦时的“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欣然于和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爬山看瀑布、观火烧云、看山月。而弟弟苏辙往往是他的*倾诉对象,他会向苏辙分享自己的文学见解,探讨陶渊明诗歌的“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也会分享生活的趣事和美食。拮据的惠州生活中,苏轼从屠夫那里买来羊脊骨剔肉而食,调侃这是尚在庙堂之中的苏辙体会不到的美味。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间,家人给予他度过人生苦难的力量。在无常的人生中,他们互相取暖、彼此慰藉。 从生活中得到生命的真谛,是苏轼经历了万里飘摇、坎坷起伏之后的体悟。他的散文中有他的惊悸和难过,有坦然与豁达,有人生中永难逃脱的孤独和空漠,以及无常世界中的疲惫应对。他的才华、聪明、风趣,纵横捭阖在这文字间,成为永远都说不完的话题。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读“明月几时有”,与他一起“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不管你的人生是得意还是失意,是高朋满座还是众叛亲离,是花团锦簇还是人走茶凉时,都能与苏轼的文字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