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心路小识:江曾培随笔
作者:江曾培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10-01
ISBN:9787309017618
定价:¥15.00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本书集结的随笔百余篇,多数是作者近年的新作品。这些作品,从各个层面切入当今现实,观照生活奥妙,探讨文化理念,体察人间真情,生动地展示了一幅异采纷呈的时代画卷,表达了商品大潮之中人们对自身的价值思考与真善美的精神追求。各篇随笔,按内容组合为“时风杂弹”、“人生断想”、“文海拾零”、“情愫散撷”共四辑,形式多样,旨趣高远,文笔洗练,各尽其妙。不仅可供文学爱好者赏析,也可供经济和文化工作者参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江曾培,1933年10月生。编审、作家。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现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党委书记,上海市出版协会副主席,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主编的书刊有《小说界》《艺术世界》《小说界文库》《世界文学金库》《文艺鉴赏大成》《文化鉴赏大成》等。著作有《艺术鉴赏漫笔》《小说虚实录》《缪斯的眼睛》《海上乱弹》《一个“助产士”的手记》《微型小说面面观》《说钱集》《海外游思》等。
目录
目 录
序
时 风 杂 弹
同名同姓与盗名欺世
注重“名”声
话说新行当
“借珠卖椟”
“认价不认货”
“羊毛”容不得变着法儿“拔”
“酒香”与“巷子深”
如来式的裁判
重视“第三者”
软硬兼施
“刀俎”与“鱼肉”
“正面文章负面装”
挂狗头,卖羊肉
想起大众化
勇创世界名牌
文化产品也要创名牌
跷足的滑稽世相
富裕不可变为“富愚”
穷得只剩下钱
站不住的“垃圾箱理论”
娱乐、文化不宜“一锅煮”
文明离不了“文”
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
“羊上树”
模糊与清晰
且说居住空间的分割
学而优则优
想起华威先生
让做孩子的时间短些
过年
还路于民
人 生 断 想
幸福递减律
享受工作
需要困难
苦难造就伟大
吃苦
想起“彼得处方”
“秘诀”
功夫在台下
休闲时分好读书
“书中自有颜如玉”另解
论只“看”不“读”
“狐假虎威”别解
说嗜好
人无信不立
不为“老”累
“人死观”
珍贵的人生宝鉴
朝“山”、登“山”
“走”与“不走”
归来乎,羞耻之心
“各人自扫门前雪”
有感于蜗居内外
得理让人
与人为善
时间与文明
关于“女人不像女人”
吸烟者要“迁就”不吸烟者
为什么被“吃”?
恶趣
“最甜蜜的语言”
苦恼的笑
人际关系也要打“假”
下士窃名
满足与不满足
“物质化的精神享受”
“跳槽”
药以对症为贵
学会遗忘
人生处处“极短篇”
文 海 拾 零
要笑得“正直高尚”
“障翳”与“幕布”
文坛的“清高”
话及“中兴”之路
“擦边球”论
想起了“张好古”
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
循名责实
“存同求异”
“哗众”未必能“取宠”
以科学析荒唐
更勇敢些,更深邃些
话说冗长之务去
且论文学之不宜“玩”
深入生活与张扬主体意识
“姬别霸王”
家书抵万金
方兴未艾的“留学生文学”
美学的与历史的追求
——上海首届长中篇小说评奖记感
更接近文学本位
——上海第二届长中篇小说评奖记感
微型小说将走向辉煌
——“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评选记感
出书难易说
出书不宜“越位”
“撞车”与“车马稀”
“抄”已不是,何堪再“炒”
二十世纪的“精神之旅”
情 愫 散 撷
文化老人话老年
巴老的书桌
赵丹的执拗与追求
陆天明的《苍天在上》
黄宗英、冯亦代的“宁馨儿”
戚雅仙的“三多”
严歌苓的“多愁善感”
程乃珊的《金融家》
李锐的《旧址》
邱士龙的“儿戏”
孙泽敏的《安有警报器的采访车》
俞天白的“当代英雄”
林帆的《杂文写作论》
司马攻与泰华微型小说
“助产士”的乐与苦
怀念冯牧
悼葛洛
谒茅盾故居
故乡行
雁荡遐思
交河圆梦
附录“在一切公共事务上运用理性”
——访作家、编辑家江曾培
跋
序
时 风 杂 弹
同名同姓与盗名欺世
注重“名”声
话说新行当
“借珠卖椟”
“认价不认货”
“羊毛”容不得变着法儿“拔”
“酒香”与“巷子深”
如来式的裁判
重视“第三者”
软硬兼施
“刀俎”与“鱼肉”
“正面文章负面装”
挂狗头,卖羊肉
想起大众化
勇创世界名牌
文化产品也要创名牌
跷足的滑稽世相
富裕不可变为“富愚”
穷得只剩下钱
站不住的“垃圾箱理论”
娱乐、文化不宜“一锅煮”
文明离不了“文”
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
“羊上树”
模糊与清晰
且说居住空间的分割
学而优则优
想起华威先生
让做孩子的时间短些
过年
还路于民
人 生 断 想
幸福递减律
享受工作
需要困难
苦难造就伟大
吃苦
想起“彼得处方”
“秘诀”
功夫在台下
休闲时分好读书
“书中自有颜如玉”另解
论只“看”不“读”
“狐假虎威”别解
说嗜好
人无信不立
不为“老”累
“人死观”
珍贵的人生宝鉴
朝“山”、登“山”
“走”与“不走”
归来乎,羞耻之心
“各人自扫门前雪”
有感于蜗居内外
得理让人
与人为善
时间与文明
关于“女人不像女人”
吸烟者要“迁就”不吸烟者
为什么被“吃”?
恶趣
“最甜蜜的语言”
苦恼的笑
人际关系也要打“假”
下士窃名
满足与不满足
“物质化的精神享受”
“跳槽”
药以对症为贵
学会遗忘
人生处处“极短篇”
文 海 拾 零
要笑得“正直高尚”
“障翳”与“幕布”
文坛的“清高”
话及“中兴”之路
“擦边球”论
想起了“张好古”
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
循名责实
“存同求异”
“哗众”未必能“取宠”
以科学析荒唐
更勇敢些,更深邃些
话说冗长之务去
且论文学之不宜“玩”
深入生活与张扬主体意识
“姬别霸王”
家书抵万金
方兴未艾的“留学生文学”
美学的与历史的追求
——上海首届长中篇小说评奖记感
更接近文学本位
——上海第二届长中篇小说评奖记感
微型小说将走向辉煌
——“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评选记感
出书难易说
出书不宜“越位”
“撞车”与“车马稀”
“抄”已不是,何堪再“炒”
二十世纪的“精神之旅”
情 愫 散 撷
文化老人话老年
巴老的书桌
赵丹的执拗与追求
陆天明的《苍天在上》
黄宗英、冯亦代的“宁馨儿”
戚雅仙的“三多”
严歌苓的“多愁善感”
程乃珊的《金融家》
李锐的《旧址》
邱士龙的“儿戏”
孙泽敏的《安有警报器的采访车》
俞天白的“当代英雄”
林帆的《杂文写作论》
司马攻与泰华微型小说
“助产士”的乐与苦
怀念冯牧
悼葛洛
谒茅盾故居
故乡行
雁荡遐思
交河圆梦
附录“在一切公共事务上运用理性”
——访作家、编辑家江曾培
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