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宋金杂剧概论
作者:景李虎著
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11-01
ISBN:9787536119727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宋金杂剧,上承唐戏传统,下开无肖清戏曲繁荣局面,是中国古代戏曲从幼稚向成熟飞跃的代表戏剧形式,是连接前后两个戏剧时代的重要桥梁。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它并未予以充分的注意和认真的研究,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元代以后戏曲的繁荣与高潮阶段,而冷落了这尚未完全成熟的戏曲形式;另一方面则由于宋金杂剧没有剧本流传,没有系统的史料记载,零星散乱的材料给研究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进一步全面系统地研究宋金杂剧,对弥补中国古代戏曲史研究的薄弱环节,明辨元明北杂剧形成、繁荣的轨迹,更清晰地揭示中国古代戏曲起源、发展、形成、繁荣的规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戏曲研究方法的更新、研究范围的拓展和戏曲文物的大量发现,为宋金杂剧的研究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这篇论文以建国以来发现的戏曲文物为中心,辅以历代文学史料,力图用社会学、经济学、市场学、人类学、考古学、宗教民俗学的方法,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上多侧面、立体化地勾画出宋金杂剧的面貌,使后来者减少在宋金杂剧研究上的搔首与盘桓。
作者简介
暂缺《宋金杂剧概论》作者简介
目录
前记
前言
第一章 宋金杂剧概貌
第一节 宋金辽的文化关系
第二节 宋金时期的三个戏剧圈
第二章 宋金杂剧的艺术体制
第一节 偏重说白、滑稽成分较浓的杂剧形式
第二节 偏重歌舞的杂剧的形式
第三节 偏重故事表演、综合性较强的杂剧形式
第三章 宋金杂剧的表演场所
第一节 宋金杂剧表演场所的形式
第二节 神庙文化与中国古代剧场
第四章 宋金杂剧的角色
第一节 宋金杂剧角色考述
第二节 宋金杂剧角色名称来源考辨
第三节 宋金杂剧角色的意义
第五章 宋金杂剧的化妆
第一节 宋金杂剧的化妆
第二节 化妆的意义
第六章 宋金戏剧观念
第七章 宋金杂剧发展成长的社会文化动力
第一节 神庙文化
第二节 瓦舍文化
第三节 神庙文化与瓦舍文化的关系和作用
附录
永乐宫龙虎殿考论
宋金杂剧表演形式的新发现——山西高平县西李门村二仙庙露台杂尴线刻图研究
从山西稷山段氏墓群戏曲砖雕看北杂剧的发展与成熟
锣鼓杂戏、赛戏——宋杂剧的遗存
剧场的演进与戏剧的发展
《扇鼓神谱》——古代中原傩文化的遗存从扇鼓傩戏看宗教祭祀在戏剧起源发展上的意义——兼论扇鼓傩祭活动的流变
试论戏曲产生发展的多元性
元代南戏《赵氏孤儿记》的重要价值及版本源流
后记
前言
第一章 宋金杂剧概貌
第一节 宋金辽的文化关系
第二节 宋金时期的三个戏剧圈
第二章 宋金杂剧的艺术体制
第一节 偏重说白、滑稽成分较浓的杂剧形式
第二节 偏重歌舞的杂剧的形式
第三节 偏重故事表演、综合性较强的杂剧形式
第三章 宋金杂剧的表演场所
第一节 宋金杂剧表演场所的形式
第二节 神庙文化与中国古代剧场
第四章 宋金杂剧的角色
第一节 宋金杂剧角色考述
第二节 宋金杂剧角色名称来源考辨
第三节 宋金杂剧角色的意义
第五章 宋金杂剧的化妆
第一节 宋金杂剧的化妆
第二节 化妆的意义
第六章 宋金戏剧观念
第七章 宋金杂剧发展成长的社会文化动力
第一节 神庙文化
第二节 瓦舍文化
第三节 神庙文化与瓦舍文化的关系和作用
附录
永乐宫龙虎殿考论
宋金杂剧表演形式的新发现——山西高平县西李门村二仙庙露台杂尴线刻图研究
从山西稷山段氏墓群戏曲砖雕看北杂剧的发展与成熟
锣鼓杂戏、赛戏——宋杂剧的遗存
剧场的演进与戏剧的发展
《扇鼓神谱》——古代中原傩文化的遗存从扇鼓傩戏看宗教祭祀在戏剧起源发展上的意义——兼论扇鼓傩祭活动的流变
试论戏曲产生发展的多元性
元代南戏《赵氏孤儿记》的重要价值及版本源流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