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
作者:杨玉圣著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6-11-01
ISBN:9787309016031
定价:¥18.00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有人说,美国是天堂;有人说,美国是地狱;还有人说,美国既非天堂,亦非地狱。其实,关键是看对什么人而言。那么,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美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从19世纪上半叶起,中国就有人试图了解和认识美国。迄今一个半世纪还多的漫漫岁月中,已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表达了他们形形色色的美国观,本书即是对这各种各样中国人美国观的分析和评述,并讨论了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读者从中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了解中美关系的变迁大势及其深层原因。应该说,要正确认识像美国这样一个异常复杂、万花筒般的国家,只有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平心静气研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此,任何偏见、偏激和成见都是有害而无益的。读者读完本书后,可能会有更深刻的体味。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作者简介
目录
目 录
丛书主编前言
导 言
第一章 开眼看世界
——中国人美国观的缘起
一 从闭关到开放
二 首开风气: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看美国
三 梁廷枬的美国观
四 乔治·华盛顿:美利坚的象征
第二章 跨越太平洋
——中国人对美国的早期实地观察
一 筚路蓝缕
二 耳闻不如目睹
第三章 从洋务热到抵约潮
——晚清朝野美国观的一个侧面
一 洋务派对美国的认识
二 1905年抵约运动与美国观
第四章 救亡图强之鉴
——清末民初中国人美国观的深化
一 从戊戌到辛亥
二 康、梁师徒说美国
三 孙中山的美国观
第五章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
——中国人对美国外交的反应
一 希望与失望
二 梦幻与觉醒
第六章 特殊的载体和视角
——中国留美学生及其美国文化观
一 “边际人”与德、赛先生
二 胡适的美国观
第七章 面对大危机的震撼
——中国知识界对美国的思考
一 “黄金国”的悲喜剧
二 NewDeal的东方效应
三 美国·白银·中国
第八章 一面历史的镜子
——中国抗战时期政论界对美国的评议
一 抗战救亡与中国人的美国观
二 从延安看美国
三 美国与美国人:旅美考察者如是说
第九章 沉重的一页
——40年代中后期美国形象在中国
一 “友邦”?
二 抹不去的伤痕
三 “替美国算命”
四 毛泽东的美国观
第十章 矫正与扭曲
——中国人美国观的硬化
一 不相往来的一代人之间
二 美帝:“最凶恶的帝国主义”
三 “中国人民的死敌”
四 “民主”乎?“自由”乎?
五 “纸老虎”:“一天天烂下去”
六 “赶超”美国的画外音
第十一章 面向大洋彼岸
——“美国热”的省思
一 “乒乓球转动了地球”之后
二 重新“发现”新大陆
三 “天堂”?“地狱”?
四 理性的审视
五 如实地探索美国
结束语 美国这个谜
附录一
参考书目
附录二
对中国知识分子看美国的若干思考
中国的美国研究
中国美国学史: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兼评李本京先生等的新著
后记
丛书主编前言
导 言
第一章 开眼看世界
——中国人美国观的缘起
一 从闭关到开放
二 首开风气: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看美国
三 梁廷枬的美国观
四 乔治·华盛顿:美利坚的象征
第二章 跨越太平洋
——中国人对美国的早期实地观察
一 筚路蓝缕
二 耳闻不如目睹
第三章 从洋务热到抵约潮
——晚清朝野美国观的一个侧面
一 洋务派对美国的认识
二 1905年抵约运动与美国观
第四章 救亡图强之鉴
——清末民初中国人美国观的深化
一 从戊戌到辛亥
二 康、梁师徒说美国
三 孙中山的美国观
第五章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
——中国人对美国外交的反应
一 希望与失望
二 梦幻与觉醒
第六章 特殊的载体和视角
——中国留美学生及其美国文化观
一 “边际人”与德、赛先生
二 胡适的美国观
第七章 面对大危机的震撼
——中国知识界对美国的思考
一 “黄金国”的悲喜剧
二 NewDeal的东方效应
三 美国·白银·中国
第八章 一面历史的镜子
——中国抗战时期政论界对美国的评议
一 抗战救亡与中国人的美国观
二 从延安看美国
三 美国与美国人:旅美考察者如是说
第九章 沉重的一页
——40年代中后期美国形象在中国
一 “友邦”?
二 抹不去的伤痕
三 “替美国算命”
四 毛泽东的美国观
第十章 矫正与扭曲
——中国人美国观的硬化
一 不相往来的一代人之间
二 美帝:“最凶恶的帝国主义”
三 “中国人民的死敌”
四 “民主”乎?“自由”乎?
五 “纸老虎”:“一天天烂下去”
六 “赶超”美国的画外音
第十一章 面向大洋彼岸
——“美国热”的省思
一 “乒乓球转动了地球”之后
二 重新“发现”新大陆
三 “天堂”?“地狱”?
四 理性的审视
五 如实地探索美国
结束语 美国这个谜
附录一
参考书目
附录二
对中国知识分子看美国的若干思考
中国的美国研究
中国美国学史: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兼评李本京先生等的新著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