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
-
唐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暂缺作者《孔子庙堂碑》,唐武德九年(626年)刻。虞世南撰书。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封孔丘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而立。贞观七年(633年)刻成,无撰写年月。
-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秦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兵农诸家学说而贯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高诱说《吕氏春秋》“此书所尚,以道德为标的,以无为为纲纪”,这说明注释者早已点明《吕氏春秋》以道家为主导思想之特征。
-
孔子与朽木董铁柱“学不可以已”,古人到底在学什么?“克己复礼为仁”,我们怎样才是有仁有义?“存天理,灭人欲”,我们如何处理天理与人欲?“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怎么会无不为?作者通过对经典的解读和梳理,带我们回到历史现场,提出了不少对于中国哲学的独特理解,让我们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句子和概念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孔子与朽木 中国传统思想的现代诠释》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适合广大青少年和其他对中国古代思想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圣贤相继,英才辈出,他们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后人留下了一部部经典作品。这些“经典”如同金砖玉瓦,我们称之为“国学”。其内容宏富,博大精深,可谓是中华思想文明的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先贤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好好传承和大力弘扬。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其价值,读国学、诵经典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既有数字阅读的风生水起,更有坚守或者回归传统纸质阅读的蔚然成风。读纸质书,无疑有着其他阅读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体验,一册在手,可以边读边做批注、写札记、勾画重点,也可以掩卷深思,细细品读。这种探究式阅读方式,有利于人们学习知识、启迪智慧、提升修养、提高境界,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安静学习、锤炼思想、闻着书香做学问的良好习惯。为了倡导全民阅读,特别是推进纸质阅读,营造爱书、品书氛围,同时考虑到当下人们的生活日趋丰富多彩且节奏加快,闲暇时间越来越碎片化,读书时间相对减少,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中精心遴选了80部,并对书的内容作了适度精简,编辑出版了“中华经典国学口袋书”系列丛书,希望吸引更多的入回归传统阅读,重视国学经典。“口袋书”,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放在口袋里的书籍,其目的就是为读者奉献易于携带、便于翻阅、开卷有益的精神食粮。使他们于居家出行、茶余饭后,随时信手展读,含英咀华,增知怡情。本丛书涵盖了经史子集、诗词曲赋、笔记信札、经典名句赏析,可谓贯通古今、包罗万象,能够大限度满足各层面读者的阅读需求。书中既有对照古籍原文的“白话文”,又有介绍典故出处、时代背景、人物事迹等辅助阅读的“注释”,还配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提高的“赏析”。使对国学造诣程度各异的读者都可以做到读通、读懂,真正做到了老少皆宜、雅俗共赏。这套书不仅在内容上编排严谨、注解精当;在外观上也充分彰显书籍之美,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印装精美,必定会成为您工作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带给您全新的阅读感受。
-
六韬.三略(汉)黄石公所谓“六韬”,即指论述战争问题的六种韬略。全书分文、武、龙、虎、豹、犬六卷,共六十篇,以姜太公与周文王、周武王问对的形式,对经国治军的基本方略及指挥战争的具体战略战术进行了阐述。其中《六韬·三略/全民阅读系列丛书·中华经典国学口袋书》主要论述战略问题,龙韬一卷论述将帅问题,虎、豹、犬三卷论述各种条件下的具体作战方法。《六韬》通过周文王、周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了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兵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到历代兵家名将的重视。《三略》是中国古代靠前部专讲战略的兵书,以论述政治战略为主,兼及军事战略。《三略》分上、中、下三篇,内容比较简硌,主要阐述的是治国兴邦、统军驭将的政治方略,同时也涉及到一些用兵打仗的具体计谋与方法。其思想体系不局限于一家,而是杂糅各家思想,尤以吸收儒、道两家学说为多。因此《三略》虽以兵书著称,也被视为一部政治谋略著作。
-
道德经新诠释姜祖桐《新诠释》把现代物理学的“弦”概念和老子的“大道”理论联系起来,定义“大道”(夷弦)为宇宙本原,然后以道本原反演命题为纲领,推导出大道(夷弦)生成的各类事物道本原,介绍了五种虚空谷神“无”的结构和功能,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宇宙演化大样:一个混沌的宇宙演化为虚空“无”和实体“有”两个互补对称的世界,而这两个世界又通过相互作用,再产生出现实世界及其时空背景,由此引导读者进入现代哲学和科学的全新思想空间。
-
梦溪笔谈(宋)沈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圣贤相继,英才辈出,他们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后人留下了一部部经典作品。这些“经典”如同金砖玉瓦,我们称之为“国学”。其内容宏富,博大精深,可谓是中华思想文明的浓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先贤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好好传承和大力弘扬。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其价值,读国学、诵经典的热潮正在蓬勃兴起,既有数字阅读的风生水起,更有坚守或者回归传统纸质阅读的蔚然成风。读纸质书,无疑有着其他阅读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独特体验,一册在手,可以边读边做批注、写札记、勾画重点,也可以掩卷深思,细细品读。这种探究式阅读方式,有利于人们学习知识、启迪智慧、提升修养、提高境界,也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安静学习、锤炼思想、闻着书香做学问的良好习惯。为了倡导全民阅读,特别是推进纸质阅读,营造爱书、品书氛围,同时考虑到当下人们的生活日趋丰富多彩且节奏加快,闲暇时间越来越碎片化,读书时间相对减少,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国学经典中精心遴选了80部,并对书的内容作了适度精简,编辑出版了“中华经典国学口袋书”系列丛书,希望吸引更多的入回归传统阅读,重视国学经典。“口袋书”,顾名思义就是可以放在口袋里的书籍,其目的就是为读者奉献易于携带、便于翻阅、开卷有益的精神食粮。使他们于居家出行、茶余饭后,随时信手展读,含英咀华,增知怡情。本丛书涵盖了经史子集、诗词曲赋、笔记信札、经典名句赏析,可谓贯通古今、包罗万象,能够大限度满足各层面读者的阅读需求。书中既有对照古籍原文的“白话文”,又有介绍典故出处、时代背景、人物事迹等辅助阅读的“注释”,还配以帮助读者理解和提高的“赏析”。使对国学造诣程度各异的读者都可以做到读通、读懂,真正做到了老少皆宜、雅俗共赏。这套书不仅在内容上编排严谨、注解精当;在外观上也充分彰显书籍之美,版式新颖,设计考究、印装精美,必定会成为您工作生活中的良师益友,带给您全新的阅读感受。
-
孔子六艺孔维忠,袁学萍射箭,作为世界上古老的运动之一,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早在三千年前的西周,就有了“六艺”的教育体系以及“乡射礼”活动。孔子在教育体系中推行“君子六艺”,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礼仪、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术这几种基本技能。这一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的“德、智、体、关、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谋而合。其中,射艺能够体现并且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一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因此,射艺课程在今天的各级教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射艺文化在逐渐恢复,进入了大中小学课堂。《孔子六艺(射汉英)》的编写旨在介绍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射艺,希望能对有志于射艺学习的各界人士及广大青少年有所帮助。
-
庄子张庆利《庄子/国学掌上诵读本(第2辑)》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共有52篇。在流传过程中或有散佚,到晋代郭象注《庄子》时,只剩下33篇,即内篇7、外篇15、杂篇11,我们所现在看到的《庄子》都是源于这个注本。从宋代苏轼开始至今,许多学者对《庄子》真伪问题做出研究探讨,一般来说,确定内篇皆为庄子所著,外篇有部分为庄子后学所作,杂篇情况略为复杂,其中诸如《说剑》,其思想则与庄学无关。
-
老子张庆利《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说开创之作,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一本智慧之书。老子是先秦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曾为周王朝管理藏书的史官。老子学问深厚.相传孔子曾向他学习过周礼。传说周朝衰败以后.老子退隐,西出函谷关,应关令尹喜之请,著《老子》五千余言。目前《老子》版本主要有简本《老子》、帛书《老子》和通行本《老子》。简本《老子》为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战国中期墓出土,分甲、乙、丙三组,竹简形制各不相同.内容相当于通行本的五分之二。帛书《老子》为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有甲、乙两种本子,行文均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通行本《老子》为三国魏王弼《老子注》本,共81章,上篇《道经》37章,下篇《德经》44章。《老子/国学掌上诵读本(第2辑)》主要采用通行本《老子》,同时也参考了帛书等本.梳理注释,以便于读者阅读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