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
-
太平广记李昉 等 编《太平广记》是我国古代一部文言小说总集,全书五百卷,系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李昉等人奉诏取各种野史、传记、故事、小说等编集而成,与《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合称“宋四大书”。 《太平广记》是按照小说题材的性质分类编纂的,全书共分为九十二个大类,部分类别下再分细目,凡一百五十余细目。各类别卷数不一,少者一卷,多者数十卷。其中卷数较多的依次为神仙五十五卷、鬼四十卷、报应三十三卷、神二十五卷、定数十六卷、女仙十五卷、畜兽十三卷、异僧十二卷、再生十二卷、草木十二卷、征应十一卷、妖怪九卷、狐九卷、水族九卷、杂传记(收唐人单篇传奇)九卷、诙谐八卷、龙八卷、虎八卷、杂录八卷等。由此大略可见《太平广记》内容多为神仙鬼怪之故事。 《太平广记》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言小说,被《四库全书总目》称为“小说家之渊海也”,如唐传奇名篇《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长恨歌传》《柳毅传》《虬髯客传》等均收录其中,宋以后的戏曲小说创作也往往受其影响,如后世名剧《西厢记》《长生殿》即取材于前述的《莺莺传》《长恨传》,《聊斋志异》等小说也深受其影响,故历来受到古代小说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重视。由于《太平广记》所征引的古书多已亡佚,其所据又均为宋以前的古本,故在文献辑佚、校勘、辨伪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太平广记》在研究社会生活、民情风俗、文化思想方面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此次出版,我们以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之汪绍楹点校本《太平广记》为底本,改为简体横排,正文排以宋体大字,小注及出处排以仿宋小字,加以新式标点,还据文意对篇幅较长的篇章做了分段处理。作为面向广大读者的普及读本,为避免繁琐,本书删掉了底本的绝大部分校语,同时也吸收了学界一些新近的校勘成果改正了底本的若干讹误,努力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文字准确、阅读方便的《太平广记》读本。
-
国际理解视域下的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李建军,郭卫东,邓新,刘成,梁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也日益增强。《国际理解视域下的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以中亚孔子学院为例》通过对国内外文化传播的理论体系、方法、路径的对比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新的文化传播“二分法”,即刚性传播与柔性传播、理性传播和情感传播、韧性传播和间歇传播三组传播方式,形成了一个开放式关联系统。同时,结合多所中亚孔子学院的文化传播实践加以阐释,进一步佐证了中华文化传播的主体间性原则。《国际理解视域下的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以中亚孔子学院为例》为文化传播领域研究人员和从事文化传播工作的一线教师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重要的理论参考。
-
智无止境敬人《智无止境:名句今悟》的正文采用了名句原文、注释、译文和今悟的体例形式,以方便读者阅读。关于名句:林语堂先生说:“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要装饰便可以自闪光耀。”全书选取了《道德经》中其理深刻、其意简明、其文优美的95个名句来抒发感悟。关于注释:以《古代汉语词典》、“百度百科”和相关《道德经》读本等为据,选取与文中意思相关的注解为释。关于译文:《道德经》虽五千言,但博大精深。据《老子集成》记载,自战国以来关于《老子》的传本和注疏本有数百种,而心得感悟更不计其数。《道德经》名句的译文,参考了多种解读《道德经》读本,加上本人的理解和修辞编译而成。主要参考了中华书局的《老子道德经注》、商务印书馆的《老子今注今译》、凤凰出版社的《崇贤善本道德经》和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老子——民族的大智》等。关于今悟:“今悟”是《智无止境:名句今悟》的重点和特色。“今悟”二字取自九思先生的“清言小议”,怀往感今,阐思述理。《智无止境:名句今悟》并非研究《道德经》的专著.也不是对《道德经》全文的翻译注释,而是对《道德经》部分名句的感悟。依学者言,充其量也就是不求甚解的“通人读法”。自《道德经》诞生以来,历朝历代多有研究、注释和解读。不同时代的解读都会留有不同时代的烙印,一千个人阅读就会有一千种感悟,这正是《道德经》的深奥和精妙之处。采用“今悟”的方式解读则来得更具现实感,更有灵活性,这会让人插上自由想象和感悟的翅膀。体会在“今”,表达于“悟”。“今悟”是作者读《道德经》的感悟,再加上对过往人生经历的体会。
-
鬼谷子(战国)鬼谷子《鬼谷子》阐述了战国纵横家所崇尚的权谋策略和言谈辩论技巧。以阴阳捭阖为基础,说的是各种谋略权术的使用,颇适用于竞争环境。下卷述盛神、养志、实意、分威、散势、转圆、损兑等其中自我修炼方法,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因其主旨与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在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时代里,《鬼谷子》颇受冷遇,一度被贬为“小夫蛇鼠之智”,对它的讥讽之声不绝于史。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谋略的大众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鬼谷子》的不朽价值,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
道德经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永乐大典流传与辑佚新考张升本书分上编和下编。上编为研究部分,共八章,主要通过一些具体个案深入分析《永乐大典》流传与辑佚的重要问题,具体包括:“抄本《永乐大典目录》的文献价值”、“《永乐大典》缺卷数新考”、“德国汉堡大学所藏两册《永乐大典》的流传”、“陆锡熊与《四库全书》编修”、“《永乐大典》乾隆御题诗考”、“《永乐大典》与清代山东的两部地方志”、“《古泉汇考》抄本、流传及与《永乐大典》关系考”、“论《永乐大典》之复原”等。下编为考证部分,即“《永乐大典》分册流传考”。本编详细著录、考证现存《大典》残本的各册流传线索,包括现存《大典》零叶的著录和流传线索,以及待考之《大典》残本的有关线索。本书的主要创新点有:1、重新核对现存《大典》的相关信息,统计得出共有436册《大典》残本存世。这是目前为止关于《大典》现存残本册数较为准确、数量较多的统计。2、提供了较为详尽、准确的现存《大典》残本的流传线索信息。3、对某些关于《大典》流传的错误认识作了纠正。4、提出了复原《大典》的倡议及基本方法、思路,详细论证了复原《大典》的意义、资料来源与开展步骤。5、对《大典》目录、凡例、体例、乾隆御题诗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考证,尤其对凡例进行了逐条解读,揭示了《大典》编纂的主要思路与方法。本书对《永乐大典》、《四库全书》、书籍史、藏书史、图书流通等方面的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不可不知的中华国学经典吴传富《庄子》成书于先秦时期,现在人们所看到的郭象三十三篇本,是郭象在五十二篇本的基础上吸收各家尤其是向秀庄子学成果之后删订的。它吸收和借鉴了向秀及当时各家之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颇富改造性的独特诠释,故为历代所推崇,逐渐成为定本,流传至今。《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本译注以原文、注释、译文的形式呈现给读者,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理解。
-
孔子家语暂缺作者《孔子家语(世图版 全新彩图版)/中华文史大观》共分十卷,四十四篇。记述了关于孔子的逸闻趣事,叙事性强,大部分内容都查有实据。《孔子家语(世图版 全新彩图版)/中华文史大观》通过平实生动的的记述,将孔子从圣人拉回到凡人的本来面目,塑造了更真实更丰满的孔子形象。孔子对政治、伦理等方面的思考都反映在这些富有哲理的故事中,十分耐读。《孔子家语(世图版 全新彩图版)/中华文史大观》体例结构精当,配有大量图片,更符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
-
儒藏 精华编192 子部儒学类性理之属暂缺作者一、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藏》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丛编。收书时限自先秦至清代结束。二、《儒藏》精华编为《儒藏》的一部分,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三、《儒藏》精华编所收书籍,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传世文献按《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大类、小类基本参照《中国丛书综录》,于个别处略作调整。凡单书已收入入选的个人丛书或全集者,仅存目录,并注明互见。出土文献单列为一个部类,原件以古文字书写者一律收其释文文本。韩国、日本、越南儒学者用汉文写作的儒学着作,编为海外文献部类。
-
梦溪笔谈全编(宋)沈括现代汉语用“图书”表示文献的总称,这一称谓可以追溯到古史传说时代的河图、洛书。在文化史中,图像始终承担着重要的文化功能。传说时代的大禹“铸鼎象物”,将物怪的形象铸到鼎上,使“民知神奸”。在《周易》中也有“制器尚象”之说。一般而论,文化生活皆有其对应的物质层面的表现。在中国古代文献研究活动中,学者也多注意器物、图像的研究,如《诗》中的草木、鸟兽,《山海经》中的神灵物怪,礼仪中的礼器、行礼方位等,学者多画为图像,与文字互相说明,成为经学研究中的“图说”类着述。又宋元以后,庶民文化兴起,出版业高度发达,版刻印刷益发普及,在普通文献中也逐渐出现了图像资料。它们广泛地涉及植物、动物、日常的物质生产程序与工具、平民教化等多个方面,其中流传至今者,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凭藉。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文本,读者可以获得对古代文化生动而直观的感知。为了方便读者利用,我们将古代文献中有关图像、版画、彩色套印本等文献辑为丛刊正式出版。本编选目兼顾文献学、古代美术、考古、社会史等多种兴趣,范围广泛,版本选择也兼顾古代东亚地区汉文化圈的范围。图像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一大作用涉及平民教化,即古人所谓的“图象古昔,以当箴规”。(语出何晏《景福殿赋》)明清以来,民间劝善之书,如《阴骘文》《闺范》等,皆有图解,其中所宣扬的古代道德意识中的部分条目固然为我们所不取,甚至是应该批判的对象,但其中多有精美的版画,除了作为古代美术史文献以外,由此也可考见古代一般平民的伦理意识,实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材料。本编拟目涉及多种类型的文献,兹辑为丛刊,然亦以单种别行为主,只有部分社会史性质的文本,因为篇卷无多,若独立成册则面临装帧等方面的困难,则取同类文本合为一册。文献卷首都新编了目录以便检索,但为了避免与书中内容大量重复,无谓地增加篇幅,有部分新编目录视原书目录为简略,也有部分文本性质特殊,原书中本无卷次目录之类,则约举其要,新拟条目,其拟议未必全然恰当。所有文献皆影印,版式色泽,一存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