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
-
儒家道德哲学周全华这本书介绍了日本学者对我国古代儒家道德哲学的论述,评述了从理学到心学的道德哲学思想。
-
孙子兵法王茂权暂缺简介...
-
增广贤文李岩选暂缺简介...
-
孟子(战国)孟轲著;刘美嫦,杜玉俭译注《孟子》一书文学色彩浓厚,尤其是刻划孟子本人的心理很成功。孟子对自己的王政主张很自信,可当时的统治者并不买他的帐,认为他“迂远而阔于事情”。这样反倒让孟子更自信,更加轻视当时的当权者,按他自己的话说是“说大人则藐之”,齐王让他上朝廷,他推说有病,要等着齐王上门请教。滕国国君的兄弟来向他学习,他竟不理不睬。齐国权臣王驩与他一起出使,他竟然一路无话。孟子坚守理想主义,不向世俗低头的孤傲个性,书中表现得非常鲜明;他内心的苦恼,后世读者也感受得到。《孟子》一书的文学特色,往往与孟子独特的个性、心理有关。本书的注释、翻译主要依据朱嘉《孟子集注》和焦循《孟子正义》,也参考了时人的一些译注。孟子讲话喜用比喻,以今天的眼光看,有些逻辑上不连贯,翻译时只得硬译,有些需补充某些话语,若不补充,读者难以理解,补充太多又增加篇幅,笔者甚感为难。本书主要由杜玉俭进行注译,《告子》、《尽心》的某些章节,由刘美嫦参考时人译注译出。
-
笠翁对韵余非鱼暂缺简介...
-
儒家经典文库黄勇 主编暂缺简介...
-
洗冤集录(南宋)宋慈本书是我国最古老、最完整的一部法医检验专著。南宋宋慈写于淳?v七年。即公元一千二百四十七年。欧洲到十六世纪才有法医学,此中国晚三百多年。本书对法医检验上的一些重要死伤现象,例如死于暴力和死于非暴力,自杀与他杀,生前伤于死后伤,真伤与假伤,尸体现象(尸冷、尸斑、尸疆、腐败),机械性损伤,机械性窒息(缢死、绞死、扼死、掩捂死)等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探讨和触及。其理论很有价值,很多观点符合现代法医学原理,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典籍。
-
中华传世兵书全集徐寒 主编★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精神、价值往往浓缩在其民族的文化典籍当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文化的民族,中华民族步入文明社会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年了,中国的学术发展如从西周\学在官府\算起,至少也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这数千年的学术传统,宛如滔滔长江,源远流长而接续不断;犹似浩瀚大海,汇集百川而兼容并蓄。中华历史的悠久和强大的兼容力,使我国的学术文化博大精深,因此集中反映我国学术文化的典籍也浩如烟海。继春秋战国学术繁荣发展之后,汉代刘向、刘歆曾将古代典籍概括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略\。此后,学术文化典籍的分类历经各种新的组合与分化,逐步形成了以经、史、子、集四部为主导的分类体系。总之,我国数千年学术文化与典籍大致可以归纳为经学、史学、文学、佛教、道教、兵家、科技、小学、类书、丛书等十个方面。★21世纪是世界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的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伟大的复兴需要伟大的文化。作为中华儿女,中华文化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共同的身份,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迹\。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有义务、有责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烛照中华数千年的人文之光薪火相传、熠熠生辉,成为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保存我国优秀古代典籍,培育中华文化的传人,使中华文明薪火代代相传,便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特邀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的部分编撰人员,在学界泰斗、大师、专家、教授的指导下精心编辑这套《中华典籍珍藏书系》。★序★★研究中国军事文化,不可不研究中国兵学;研究中国兵学,不可不研究兵法;研究兵法,不可不研究兵书。★那么,中国兵学、兵法、兵书是个什么关系呢?中国兵学就是中国古近代的军事学。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近代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军事制度、军事技术、军事历史、军事地理、军事文献等。兵法是中国兵学中的主体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它着重研究中国古近代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原理、原则、方略、方法。兵书是包括兵法在内的中国兵学最重要的载体,它本身是\书\,而不是\法\。兵法为形而上之事,兵书属形而下之物。它们一为内容,一为载体,互为表里,密切关联。研究兵法,不可不研究兵书;研究兵书,必然要涉及兵法。但言兵者不止兵书,非兵书中亦有言兵者;兵书亦不止言兵法,它还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内容。它们都是中国兵书研究的内容。如有关兵书的版本样勘、训话、作者的考评、成书年代的论证等,虽不属兵法,但却都属中国兵学研究的范围。另外,中国兵学不仅仅研究兵书。它还研究非兵书中的兵学内容,如奏议、诏书、经、史、子、集等中的论兵内容。可见,中国兵学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而兵法与兵书既密切关联,又互有区别。我们在运用这三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它们混为一谈。★我国的兵法数量大,内容广,种类多。对这些兵书如何分类,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汉书o艺文志》将其分为兵权谋、兵形势、兵技巧、兵阴阳四大类。近代以来,学者提出许多不同分法,所设种类趋向繁细。我们认为,我国的许多兵书内容驳杂,互相包容,很难分得十分清楚。按兵书内容分类,应以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宜于人掌握为基本原则。据此,可将兵书分为战争谋略、建军治军、军事技术、军事历史、地理天文、军事后勤、军事综合、其他等八大类。在这些大类中可再分成不同的的小类。如,战争谋略类中包括战争指导原则、战略、战法、战术等;建军治军类中包括军制、军法、军队管理,军事训练等。军事技术类包括兵器、武技先进;军事历史包括战争史、军制史、兵器史、军事人物传略等;地理天文类中包括兵要地理、边河海防、军事交通、军事气象、军事占候等。古代专门论述军事后勤内容的兵书不多,但大多数兵书中都论及这一内容,且这部分内容在兵法构成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故亦应专门列为一类。军事综合类兵书中一般包含多项内容,如《太白阴经》《武经总要》《虎钤经》《武备志》等。有些兵书内容虽不像这些兵书完备,但其内容也不是单一的。如《孙子》中就既要有战争谋略,也不建军治军,还有军事地理、军事后勤等多项内容。所以,以上分类是从主体内容上分的,其类别是相对的。有些兵书内容可包容在以上各类中的,则不宜另外立类,如阵法(属战术)、筑城技术(属军事技术)、马政(属军事后勤)、通信(属军事技术)、城守(属战法战术或军事技术)等。有些兵书,以上类别不能包容的,都归入\其他\类中。有些既有论兵内容、又有其他内容的著作则不宜称为\兵书\,如《老子》、《商君书》、《荀子》、《管子》、《经法》、《吕氏春秋》、《淮南子》等,而属非兵书论兵。这也是一个需要廓清的概念。★中国兵书中最有价值的是战争谋略类。这类兵书哲理性强,可鉴性广,指导性久,因此,多少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有些军事原理不仅在我国研究经久不衰,而且在外国也广为流传,有的还进入了许多国家的战略决策圈中,成为他们制定国家战略、军事战略乃至经济、外交、文化等战略和重要依据。其在经营管理中应更为广泛。中国兵书中所蕴含的智慧,用\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孙子兵法o势篇》)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其他类兵书也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史学价值、文学价值等。总之,中国兵书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中一枝独领风骚的奇葩。
-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陈梦雷 蒋廷锡《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是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驾齐驱的中国古代三大资料渊薮之一,不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体例最完整的一部古代类书,也是我国铜活字印刷史上卷帙浩繁、印制精美的代表作。《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的编纂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康熙钦赐书名,雍正御笔题序。其间,历时两朝两代,共二十八年。《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的结构体例《钦定古今图书集成》采集广博,内容丰富,包容了清雍正以前,我国古代社会所形成和积累的各个门类的知识,上起经史子集的典籍,下及至康熙晚年所出的律令、方志等悉数汇纳。其中还收录了《四库全书》不收或未曾收录的文献资料。共有42万余筒子页,1亿6千万字。 全书分为6汇编、32典、6117部,按天、地、人、物、事次序展开,层层隶统,举凡天文地理、人伦规范、文史哲学、自然艺术、经济政治、教育科举、农桑渔牧、医药良方、百家考工等无所不包,图文并茂。作为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傲视古今中外,是查找古文献所需最重要的百科全书。其规模宏大、分类细密、纵横交错、次序井然,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它是获取中国古代知识的百宝库,被尊称为“大清百科全书”。《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的作用影响《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自出版以后,因其较为完备的文献功能,备受朝廷、民间,尤其是文人学者的青睐。乾隆皇帝对《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更尤为钦敬和尊重,多次题诗赞及此书“文宗今古,空前绝后”。至清末,北京琉璃厂一套原版《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已价至一万两白银。近现代,《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仍显示出资料宝库的魅力,中外学者利用甚多。我国科学家竺柯桢先生在其研究领域翻阅最多、引用最多的一部书就是《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英俄日等国非常重视对《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运用和研究,并编制了索引。英国著名学者、《中国科学技术史》著者李约瑟博士曾满怀感激地提到:“我们经常查阅的最大的百科全书是《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这真是一件无上珍贵的礼物。”国外的学者尊称此书为“康熙百科全书(Kang Hsi Imperial Encyclopaedia)”。
-
六合丛谈沈国威 编著《六合丛谈:附解题·索引》还汇集了中日两国学者对《六合丛谈》的研究论文和全文词汇索引。全书分为三部分,即研究编、资料编、影印文本。 《六合丛谈》是按中国正朔及夏历出版的。创刊于晚清咸丰七年正月初一(公元1857年1月26日。以后每个夏历月出版一期,该年适逢夏历闰五月,所以一年里出了十三期,归为第一卷。咸丰八年正月初一出了第二卷第一号,四个月以后,于五月份出了第二号,也是该刊的终刊号。《六合丛谈》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当然也有宗教内容,但从份量来看并不占主要地位。具体而言,《六合丛谈》的文章分为这么几大类:自然科学(包括地理学、物理学、天文学);自然神学;西学(介绍西方人文科学的源流);新闻,为了符合中国人的口味,称之为“近事”;另外还有杂纪、新书介绍、月历、货单等内容。对于《六合丛谈》的学术意义与史料价值比较全面的分析,在本书7篇研究论文中有详细的阐述,读者可以从中受益。语词索引的重要性在今天尤其显著。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中国从西文翻译过来的新词语的研究特别注意,尤其是德国爱尔兰根大学朗宓榭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与关西大学东西文化研究所的学者以及香港语文学会姚德怀等人的研究都从建立第一手的词库开始,目的就是通过新词语的产生与变迁过程,来探讨新概念与新思想在中国的形成与影响。本书的这种基础性的语词索引,就是沉潜努力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