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著;沈继泽主编暂缺简介...
-
伤寒论(汉)张仲景著;顾武军主编;吴洁等编写本书以篇分节, 每篇列有原文、注释和语译.
-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编;杨绳其,周娴君校点暂缺简介...
-
备急千金要方(唐)孙思邈撰;鲁兆麟主校暂缺简介...
-
孔子·老子·庄子勾霞,冯威 文,勾霞 绘《孔子》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作。本画册从中精选了脍灸人口的十八段原文,以中文白话译文和外文双语对照的形式,再配以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生动画面,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圣人孔子的主要哲学思想,人生态度及政治观点。老子,又名老聃,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人,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思想是围绕着道这一观念而展开的。本书通过画面,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老子的道德经。有原文并加以白话文译注。适合十岁以上少儿和对汉文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庄子》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作。 本画册从中精选了脍灸人口的十八段原文,以中文白话译文和外文双语对照的形式,再配以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生动画面,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圣人孔子的主要哲学思想,人生态度及政治观点。
-
罗纹山先生全集(明)罗明祖 撰《罗纹山全集》作者罗明祖。罗明祖,字宣明,别号纹山,今福建永安市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明成历二十七年(1599年)左右,卒于崇祯十五六年(1643)间,字年四十四岁。罗氏为宋儒罗丛彦之后,原居福建少县,始祖罗仕通自沙县笔林茔泝贡川面居,遂定居永安贡川。罗明祖之父罗天长,以易学名家,“嗜易、老、荘、列、参同、悟贞、文始、抱朴诸书,善辨蝌暗蚪文”(《福建通志》)卷三十一),曾隠居武山十余年,学者称为紫曦先生。据李世熊撰《罗纹山先生传》称:纹山“颖异绝恒,甫能言,即受周易老荘”,少家贫,十三岁失怙,依母李氏而长,崇祯四年(1631)登进士,与杨廷麟,吴伟业等同榜。重经世通务之业,精于历算。初险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令,因触动贵势利益而被构陷,调令繁昌(今安徽繁昌县),又因得罪直指使者(朝中钦差),谪浙江布政司藩幕,旋署萧山令。在萧山,治水成功,颂声大作,然因不慊于中官,调补襄阳令,又因受熊文灿以远限参劾,奉旨降级。是时张献忠起事襄阳已多年,纹山因剿抚之事与熊文灿、杨嗣昌等意见不合,双从不呈身中贵,旋罢官。一生“三作令而三黜”,终于充官而归。《罗纹山全集》共十八卷,据《福建通志·艺文志》云:罗纹山集十八卷,永安(千顷堂作南平)罗明祖著。安:千顷堂书目作三十卷,考原书目录,卷一至卷六为各烦文,卷七八诗,卷九词,卷十史帝,卷十一侮荘,卷十二井福录,卷十三地理微绪,卷四十汉上末言,卷十五襄邑实录,卷十六寓楚杂着,卷十七八为历代宦官鉴,与三十卷数不符,然今本为明祖子艰手订,当无舛谬。实则卷十七十八因稿多数落为有目无书,全集仅十六卷。其余各卷缺佚伪误脱落者亦不少。除一至九卷为各烦文与诗词之外,《史旁》为史论烦著作,评骘晋、宋至隋时期人物七十余人。(杨愔以下无存)《侮荘》为驳《荘子》内七篇之说,属哲学烦著作。《井福录》论井田之法与寓兵于农及际法,为军事烦著作(缺二篇);《地理微绪》言风水迷信;《汉上末言》为天文星历险阳术数著作,《襄邑实录》为襄阳令时奏议、公牍、告未文;《寓楚杂著》为历史烦著作,记载襄阳“贼”情及张献忠率部攻入襄阳、杀襄王翊铭之经过,甚为详赡。
-
梦溪笔谈(宋)沈括撰;刘尚荣校点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人们正确认识民族历史的同时,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它们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它们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为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使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得以发扬光大,我们特推出了《新世纪万有文库》丛书。这套丛书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精选我国历代经史子集名著多种,以古籍名著今译的形式出版。我们首先重点选取我国古代哲学、历史、地理、文学、科技各领域具有典型意义的不朽历史巨著,又兼及历史上脍炙人口世代流传的著名选本。考虑到普及的需要,考虑到读者的对象,就每一部名著而言,除个别是全译外,绝大多数是选译;即对从该名著中精选出来的部分予以译注,译文力求准确、畅通,免去了读者面对纷繁复杂,文字艰深的古书之苦,适应快节奏的时代,使读者能够直面中国古代文化之精华,一边学习,一边就可以运用。使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都愿意去读,都能读懂,以便从中得到教益。
-
金匮要略(汉)张仲景撰;于志贤,张智基点校后汉张仲景(名机,南郡涅阳人)撰《伤寒卒病论)十六卷,西晋王叔和编次《伤寒论)十卷,余不传。北宋翰林学士王洙于馆阁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三卷,林亿自杂病以下校正后利行,即为现存之《金匮要略方论》。共三卷,二十五篇。“藏府经络先后病”篇论因机辨治,为全书之总括。“痉湿暍”至“呕吐时下利”一十六篇为内科诸病证治。“疮痈肠痛浸淫”等二篇为外科诸病证治。“妇人妊娠”以下三篇为妇科诸病证治。全书论病四十余种,载方二百零五首(不含杂疗、食物禁忌等三篇)。剂型涉及汤、丸、散、膏、酒、洗、敷、坐等多种。仲景治伤寒重扶邪以扶正,治杂病重扶正以祛邪。寒邪伤阳气,治伤寒祛邪中须时时顾护阳气。杂病多本于藏府之气虚损,治杂病以经络藏府病机为基础,于匡扶正气中祛除内外诸邪,从而确立了以藏府辨证治疗杂病之大法。其以经、络、府、藏之别论中风,以五藏气血之损论虚劳、水气等,均为后世内科诸病辨治之源头。而妇人三篇则为中医妇科学之发端。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仲景辨色脉,亦堪为楷模。诸如以脉之虚实别肺痿、肺痈,以脉之微涩识痹之虚滞,以脉之双弦、偏弦辨痰饮等,皆能指导临证,把握病机。全书开宗明义,力倡治未病。见肝之病,当先实脾,先其所因,优其所主。推而广之,肝体阴而用阳,虚则滋水涵木、养血濡肝;实则清金制木,泻肝实脾。五藏准此。书中文简意奥,法有详略,举一反三,以此及彼。渴者与猪苓汤,为热与水结,余皆仿此。热与食结,宜大小承气;热与血结,宜桃红承气。
-
神农本草经(魏)吴普等述;(清)孙星衍,孙冯翼辑暂缺简介...
-
灵枢经(唐)王冰撰注;鲁兆麟主校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