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
-
从孔子到陶行知孙家明 编本书汇集了从孔子到陶行知等名家名师的师范教育思想,从社会历史环境背景、历代名家名师的实践活动,以及他们关于师范教育的思想观点三个方面,考察与整理我国师范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既有对于师范教育里程碑式人物的介绍、思想脉络的阐释,也有能反映先贤们师范教育思想精髓的作品与案例,以期对中国师范教育思想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全书结构完整,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案例丰富,既可作为各级师范院校的教育学用书,也可作为教育学爱好者的参考读物。
-
黄帝内经选读张其成 著本书在张其成教授已出版的丛书《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灵枢》《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素问》5卷基础上,取其精华内容汇编而成。熟读此书,了解《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奥秘,掌握内求的养生方法,从而培养适合自己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终不得病、少得病。
-
无我为[韩] 百纸 著,一念 译没有自我,也没关系。车轮由一个大圆筒和30个轮辐组成,轮子因为中间是空的才可以当车轮用;碗也是因为中间是空的所以可以当碗用;房间也是因为中间是空的才可以当成房间用,所以,才会创造出“无就是有的用处”。因为没有自我,你的现实生活其实并没有你想得那么困难。反而变得富足了。所以,没事的,不用担心。
-
《老子指归》的哲学研究袁永飞 著《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的哲学研究》从严遵《老子指归》现有哲学观念阐释,到其哲学方法论与本体论的融贯构建可能性与可行性证明,主要讲作者、文本、综述、形、象、名、分、自然、道德、神明、太和、天地、万物、人类、意欲、言教、器事等的内涵及其关联与整体统系,进而构建“形”哲学方法论与“自然”哲学本体论;这在宇宙生命的超出理解上无限融通,在人类生活的经验认知上特定权宜。它不仅表现在其理论内部的要素分析上是哲学方法与本体的圆融互化,而且在其前后思想观念衔接上是生命现实与历史的兼容通达。这较好克解其哲学方法与本体的一元与多元的生成难题、主次与内外的合当疑虑,有效深化与细化并且更化现有哲学认知模式,重新提供可能理据与可行理路。
-
《庄子》中孔子形象研究高庆荣 著《庄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座高峰,诗意地说、思辨地说、逻辑地说在其哲学中彼此交融,“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是《庄子》一书极为突出的特点。相应的,推动寓言情节发展的寓言形象就成为解读《庄子》思想重要的元素。《中“孔子”形象研究/汕大马理论文丛》根据《庄子》的这一特点,以书中出现频率的“孔子”形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站在“孔子”形象阐释史的角度,探讨了《庄子》内、外、杂篇的思想变化在“孔子”形象上的表现。
-
上博竹书孔子语录文献研究[美] 顾史考 著顾史考(Scott Cook),美国汉学家,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陈振传汉学研究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文献及思想史。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为近年公布的一批珍贵先秦竹本文献,绝大多数为已失传的逸书,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即孔子语录类文本,记载了孔子与弟子、时人及鲁国执政人物的问答与对话,文献价值非凡。本书以文本整理为主,以义理分析、思想史探讨及文献学为辅,对《从政》《君子为礼》《弟子问》等十二篇孔子语录类竹书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将诸篇与《论语》一书加以对读,以进一步探究竹本各篇对先秦孔门思想史研究的重要意义。
-
流沙河讲庄子流沙河 著本书由流沙河结合自身的人生阅历,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对《庄子》内七篇逐篇择要对照原文进行讲解,既体现了沙老对庄子其人、其书的理解,也渗透着沙老对自己一生风雨的体悟和省思,使原本极具哲学思辨性的《庄子》原文不再抽象难懂,而变得亲切可感,可读性强,富于启示意义。本书也充分体现了沙老讽世忧民的仁者情怀、勇于自嘲的谐趣智慧、随性自适的散淡性情。 作为著名诗人,沙老对《庄子》童心不泯和诗意盎然的一面,往往有妙趣横生的领会,这是多数注解词句、深研哲学的学者难以触达《庄子》的地方。作为一名颇富盛名的文字研究者,沙老对《庄子》篇名结构、“爝火不息”之“爝”、“养生主”之“主”、“指穷于为薪”之“薪”等,又有着解字家所特有的敏锐把握和独到见解。
-
中国墨子学会文库张子玉 编本书是一部研究墨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论文集。本书稿收录参加会议的领导专家讲话,以及参会论文。以“儒墨会通与国家治理”为主题的研讨会,正与当前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命题相契合,专家们通过深入挖掘儒家和墨家学说当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为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
-
孙子兵法的智慧徐宇春 著本教材与“孙子兵法”MOOC同步,是教师课堂讲解内容的精华与浓缩,主讲教师集二十余年教学之积淀,抢先发售将讲稿结集出版,使之公之于众,满足了广大在线学习者的需求,有助于学生对《孙子兵法》这部兵学宝典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起到了传播兵家文化的积极作用。本教材讲解全面,对《孙子兵法》的成书背景、流传影响、学习方法,《孙子兵法》中的战争观、战略战术思想、治军理论,以及《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商战、生活等各方面的应用进行系统讲读,对十三篇的内容进行全面阐发。讲稿既富有学术性,又晓畅易懂,优选限度地贴近课堂教学的实际。精选的学生论文则是优中选优,全面反映了长期以来西安交大“孙子兵法”课程教学的成果和水平。
-
战国至汉初的黄老思想研究高新华 著本书以战国至汉初的黄老思想为研究对象,共包括绪论和四章正文。 绪论包括选题缘由,研究范围的界定,相关文献及使用原则,相关研究综述等。 第一章是对黄老概念的厘清。包括对“黄老”之名、黄老思想基本内涵的界定,黄老与老庄、道教之间的关系等。 第二章论述黄老思想与其他诸子学派的关系,包括黄老与杂家、名法、儒墨和阴阳四个方面。 第三章考证黄老思想的源流。考察了《老子》所存在的二元思维特征;对黄老之学产生于齐国说提出质疑,并以文献史料的分析为基础,提出了黄老思想发源于楚地的观点;对从春秋末至汉初的黄老源流进行了合理推测。 第四章考察了黄老与汉初政治的关系。提出了统治思想的“层次”说;对汉初黄老思想独具的特点进行分析,并论述了黄老地位的变动与汉初统治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