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部
-
何璧校本北西厢记(元)王实甫暂缺简介...
-
曾子辑校王永辉,高尚举 辑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人称宗圣。《曾子辑校》是对曾子言行事迹相关材料的辑录、点校和注释。全书分《曾子十篇》、《曾子全书》、《曾子补遗》和附录四部分。其中,《曾子十篇》为汉代戴德所辑,收录于《大戴礼记》;《曾子全书》为南宋汪晫辑录,收文分为内篇和外篇,内篇收文两篇,外篇收文十篇,共收文十二篇;《曾子补遗》则为整理者新辑,材料来源主要是历代经、史、子相关文献;附录部分主要收录相关序跋、考证等,共分六篇。
-
老子校释朱谦之 撰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还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着作,其中也不乏好作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汇集了清代学者校勘、注释子书的成果,较为适合学术研究的需要。但其中未能包括近几十年特别是一九四九年后一些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为此我们从一九八二年开始编辑出版新编诸子集成,至今已出满四十种。新编诸子集成所收子书与旧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
-
大家文集 祁彪佳日记祁彪佳暂缺简介...
-
茶经译注 外三种(唐)陆羽 等著《茶经》共十篇,前六篇详细介绍茶的起源及鉴别方法、制造饼茶的器具、煎茶与饮茶的器具、煎茶的方法、茶的饮用方法等内容;《七之事》收集大量陆羽之前的茶史资料;《八之出》介绍唐代茶业的主要产地,并分级品评。《茶经》既反映了唐代茶业的兴盛,又是中国茶学的拓荒之作,也是后世茶书的楷模。本书译注,以陶氏影宋《百川学海》本《茶经》为底本,并校以多种版本,以求详实、准确。在对原书进行校勘的基础上,对专业术语等作了科学的注释,并有白话文翻译。本书还收录了宋蔡襄《茶录》和黄儒的《品茶要录》,及明许次纾的《茶疏》,一并解释、翻译,希望读者能够对中国茶业的发展和饮茶习俗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
十竹斋笺谱胡正言我国传统木刻画,远在刻版印刷术大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唐代咸通九年(公元八六八年)印在金刚经上的插画,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建树了新的丰碑。到了明代末年,一六四四年甲申,胡曰从氏所编印《十竹斋笺谱》,运用当时流行的"饾版"、"拱花"之术,曾使彩色套印木刻画艺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峰。共 4卷。卷一有"清供"、"华石"、"博古""画诗"等72种卷二有"胜览""入林""无花"、 "凤子"等 77种。卷三有"孺慕"、"棣华"、"应求""闺则"等72种。卷四有"建议""寿征"、"灵瑞"、"香雪"等72种。胡正言首创的“拱花”印刷,在印刷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一直到今天,压凸印刷还广泛地应用于各种装潢印刷。
-
长短经【唐】赵蕤 撰 著;梁运华 校注 注《长短经》又称《反经》,唐代赵蕤撰,今存9卷64篇。该书汇聚诸子百家学说,撮叙历代更迭史实,论述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涉及知人、论士、政体、君德、臣行、图霸、兵谋等,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史料参考价值。此次整理,所据底本为南宋初年杭州净戒院刊本,以《读画斋丛书》本为校本,以《四库全书》本为参校本。全书全式标点,有校有注,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
文中子中说[隋] 王通 著;王承略俄,聶济冬 编;秦跃宇 校;[宋] 阮逸 注《文中子中说》以《论语》为模本,记载了隋代大儒王通言行及其门人弟子问答等,《文中子中说/子海精华编》分十卷,大致包含了王通在政治、哲学、伦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言论思想,反映了隋末唐初士人的思想状况。《文中子中说/子海精华编》此次整理选择江安傅氏双鉴楼所藏宋刻本为底本,参校各本,力争为读者奉献一部校勘精审的整理本。
-
晏子春秋王承略俄,聶济冬 编;唐子恒 校《晏子春秋/子海精华编》主要纪录春秋时代齐相晏婴的言行事迹。本次整理以《四部丛刊》所收十卷本为底本,校以元刻本、毕沅刻《经训堂丛书》本、浙江书局刻《二十二子》本。遇有脱衍讹误,文不成义处,则酌情采择异文加以校补。
-
道德经暂缺作者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