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大明会典(明)李东阳 等撰,(明)申时行 等重修《大明会典》,明代官修的记载典章制度的史书。始纂于弘治十年(一四九七)三月,经正德时参校后刊行。共一百八十卷。嘉靖时经两次增补,万历时又加修订,撰成重修本二百二十八卷。洪武二十六年(一三九三),明太祖朱元璋仿《唐六典》敕修《诸司职掌》。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和通政使司、都察院、大理寺和五军都督府十门,共十卷,记载了明王朝开国到洪武二十六年前所创建与设置的各种主要官职制度。孝宗嗣位后,因洪武后累朝典制散见叠出,未及汇编,不足以供臣民遵循,遂于弘治十年三月,敕命大学士徐溥、刘健等纂修,赐书名为《大明会典》,十五年(一五O二)修成,但未刊行。正德四年(一五O九)武宗命大学士李东阳对《大明会典》重加参校,六年,由司礼监刻印颁行。有明刻本传世,一般称《正德会典》。纂修《大明会典》时,定有凡例二十四条,该书以《诸司职掌》为本,参考《皇明祖训》、《大诰》、《大明令》、《大明集礼》、《洪武礼制》、《礼仪定式》、《稽古定制》、《教民榜文》、《军法定律》、《宪纲》、《大明律》、《孝慈录》等十二种颁降的官书,并附以历年有关的事例,以本朝官职为纲,使官领其事,事归于职,将六部中的吏、礼、兵、工四部各有司例者,均以司分。其余户、刑两部所属诸司,则分省而治,如江苏、浙江等布政司等。与《诸司职掌》不同处是增添“宗人府”一门,列为首卷。其后第二至一百六十三卷皆记六部掌故,第一百六十四至一百七十八卷为诸文职官,最后两卷为诸武职官,仅录职务及沿革。万历四年(一五七六)六月,明神宗朱翊钧敕命张居正为总裁,定纂修凡例十五条,校订弘治、嘉靖旧本,补辑嘉靖二十八年(一五四九)以后的六部现行事例,分类编纂,改编年为从事分类,从类分年。书成于万历十三年。十五年二月,大学士申时行奏进,由内府刊行。全书共二百二十八卷,合凡例目录共二百四十卷。通称《万历重修会典》。其卷一至卷二百二十六记文职衙门,卷二百二十七和二百二十八记武职衙门。文职先后为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翰林院、尚宝司、钦天监、太医院、上林苑监、僧录司、道录司;武职则为五军都督府与锦衣卫等二十二卫。南京存留诸司附于北京诸司之后。该书辑录明代的法令和章程,留存了明代行政组织机构及行政规章的原始资料,尤其是部分资料为《明史》诸志和《明会要》等书所未祥,为研究明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机构舆织掌、官吏的任免、文书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行政管理和监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土地制度、赋税、户役、财政等经济政策,以及天文、历法、习俗、文教等,提供了比较集中的材料,是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
-
山海经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高锟自传高锟该书是光纤之父、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的自传。作者在书中深情的回忆了自己的童年往事、留学生涯及爱情故事,详细描述了他在光纤领域的一系列成就。
-
二十五史1高占祥 主编暂缺简介...
-
孙武与孙膑舒风《孙武与孙膑》是人物传记故事,记述了军事家孙武和孙膑的一生。孙武是齐国人,因避难到吴国,受到吴王阖阊的重用。他指挥吴军,以少胜多,三次击败强大的楚国,使吴国成为霸主,所著《孙子兵法》被后人奉为军事经典。孙膑是孙武的玄孙,他拜鬼谷子为师,出师后到魏国做官,被庞涓陷害,受到膑刑。生夕匕关头,他假装疯癫,被救到齐国,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杀死庞涓。孙膑继承并发扬了孙武的军事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也是兵学宝库的瑰宝。
-
治河全书(清)张鹏翮《治河全书》采用天津图书馆所藏孤本影印,经图书馆有关专家鉴定为清进呈本。是书为清康熙年间进士张鹏翮任河道总督时纂辑。包括上谕、治河事宜、奏章等内容,记载了我国运河、黄河、淮河三大水域的源流支派、地理位置及历年对其治理情况等,其中对各河道的形成、流向、堤坝修筑、防汛等事宜所记尤为详细。书中还附有彩色绘图,工细精致,精确地反映了三大河流及各支流的全貌。该书内容翔实,史料性强,是研究清代治河工程的重要历史资料,对今天的治河工程也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史记(西汉)司马迁 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篇巨著,具有和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影响甚为深远。《史记》的写作意图,司马迁概括为三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实际上也概括了《史记》的思想内容。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究自然现象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自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所谓\通古今之变\就是要说明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要通过著作表达自己的历史见解和社会理想。在这方面,司马迁继承了古代良吏\不虚美,不隐恶\的求实精神,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史记》既是史学经典,又是文学经典,不仅仅因为它是传记文学的开山力作,更因为它为后世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
授堂遺書(清)武億 撰武亿(1745—1799)字虚谷,号授堂,河南偃师人。清代乾嘉时期著名的金石学家、经学家、考据学家。其学力深厚,见解精辟,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阮元等对其多所赞誉。主要著作有:《金石三跋》、《金石续跋》、《读史金石集目》、《群经义证》、《经读考异》、《句读叙述》、《三礼义证》、《授堂文钞》、《授堂诗钞》等十余种,凡数百卷。还编有《偃师县志》、《鲁山县志》等。武亿后人将其大部著作集刊为《授堂遗书》,内容概为四类,一为经学研究之作,二为金石序跋之文,三为诗、文、书等,亦多与金石有关,四为姚鼐、钱仪吉、孙星衍等为武亿所作传、墓表、寄赠等文。据此即可见其学术成就、平生交游之大概。武亿之学乃研清代金石学、经学、考据学者不可忽略者。《授堂遗书》刻本流传未广,读者见之不易,此影印本颇值一阅和收藏。
-
徐霞客游记(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是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写实著作,世界上最早一部记载石灰岩地貌的著作。它生动、准确、详细地记录了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开创了我国地理学史上实地考察并系统描述自然的先河。本书是以季会明抄本和乾隆本为底本,参校徐建极抄本、陈弘抄本等多种抄本、印本,约请褚绍唐、吴应寿二位先生整理、校点的。本书是一部体大思精,富丽宏博,具有世界意义的地理著作和文学作品;它是把科学著作和文学著作融合为一,把准确的科学内容和生动的艺术描写有机结合的典范。它将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灿烂光华。
-
中华经典藏书尚学锋,夏德靠《国语》是一部先秦时期的历史文献汇编。其中所收录的,多为历史人物分散的言论,这些言论和国家兴衰、历史变迁有关。包括《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个部分,记载上起西周穆王时期,下迄鲁悼公,前后跨越五百多年。从编写体例来说,它是一部国别体的以记言为主的史料集,因此被称作“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