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史记(西汉)司马迁 著《史记》共一百三十篇,汉司马迁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五十二万六千余字,记事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西汉武帝太初年间共约三千年史事。此书计[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史记”包括历代帝王的世系和国家大事,以事系年,属于全国的编年大事记也是全书的纲领。“表”前三篇记述夏、商、周三代以及西周时诸候,直到春秋、战国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年代久远而无法详细考证的则作世表,有确切纪年的依年代次序分国罗列史实而作年表。后七篇主要谱列秦、汉史事,逐一排列记载。“书”是对经济、文化以及典章制度作了专门论述。
-
资治通鉴施丁本书是我国宋代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西周至北宋千年的历史。书中资料丰富翔实,记叙清楚,是我国一部记述详尽的历史巨著。本书是研究和了解我国历史的一部很好的资料书。本书采用图文的对照的形式编排,便于读者阅读参考,对进一步发挥这部古书的作用具有极大的帮助。
-
史记司马迁(原著)本套书包括史记四卷,讲述了五帝、夏、殷、周、秦、秦始皇、项羽、高祖、吕太后、孝文、孝景、孝武、三代、十二诸候、六国、秦楚之际、汉兴以来诸候王、高祖功臣候者、惠景间候者、建元以来候者、汉兴以来将相名臣、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等内容。
-
二十四史暂缺作者本书内容包括第一卷、史记、汉书、后汉书;第二卷、三国志;第三卷、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第四卷、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详细内容。
-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著《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之比美。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宋韬译注《战国策》简称《国策》。相传原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这部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战国策》是彪炳千秋、影响深远的一部谋略宝典、论辩宝典、文学宝典,它记录了波澜壮阔、活跃自由的战国时代的谋臣策士们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谋略权术和词锋潜厉、汪洋瓷肆的雄辩口才,是当时的英雄才俊们制不定期各项事业战略策略、用言辞游说政要辩驳对手的真实记录和生动写照。其中众多的游说辞、论辩辞文采与义理都堪称绝唱、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千百年来,《战国策》被广泛运用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公关等领域,极富成效,极享盛誉。《战国策》和《鬼谷子》同是纵横家一派的名著,但《鬼谷子》多是精要的哲学话语和抽象的原则,晦涩艰深,而《战国策》是由鲜明的人物和生动的事件组成的无数案例,是运用、证明和实践《鬼谷子》的一个巨大的口才、谋略案例宝库。本书即是以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战国策》汇注本为底本,兼校以其他诸家版本及《史记》、《战国纵横家书》等文献。<
-
清史稿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1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清史稿》是由民国初年特设的清史馆编修的,以馆长赵尔巽任主编,缀荃孙、柯劭忞等为总纂,另设纂修、协修、提调、校勘等职。参加编写工作的先后有一百多人。《清史稿》于1914(民国三年)开始编纂,1920年编成初稿,1926年修订一次,1927年秋大致完稿,前后历时十四年。对于这样一部有清一代的正史,“本应详审修正,以冀减少疵纇”但“以时事之艰虞,学说之庞杂”,尤其因主编赵尔巽“年齿之迟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于是就委托袁金铠经办发刊和校刻事宜。于1928年刊印,1929年发行。《清史稿》汇集了比较丰富的清史资料。由于清朝灭亡时,清廷档案、私家著述和文化典籍保存得比较完整,这就为编写《清史稿》提供了充实的原始资料。当时的主要史料有:《清实录》,从太祖到宣统凡十二朝,共四千四百卷;《清国史》,纪、传、志、表俱全,清亡前,清朝国史馆已编成七百五十四卷;清诏书,又称《圣训》,共一千六百二十四卷;清典志四千九百三十八卷;清朝人物传记、名人年谱等二千多卷;清纪事史书《东华录》等干卷以上。此外,官方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纪略,私人记某一事件的始末,更是数不胜数。总之,《清史稿》取材“以实录为主,兼采国史旧志及本传,而参以各种记载,与夫征访所得,务求传信。”《清史稿》集中并系统整理了有清一代的史料,为后人研究清代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这是应该肯定的。《清史稿》编写的体例大致取法《明史》,但又有所创新。如本纪部分不仅逐年记载了皇帝的军国大事,而且在前代逊君还健在、无溢可称时,创了“宣统纪”的新格局;各志、表中除记录天文、地理、礼乐、选举、艺文、食货及皇子、公主、外戚、封臣等各方面活动外,新修的交通志、邦交志及表中的军机大臣、理藩院,都是前史所未有的。列传中创立了畴人、藩部、属国三传,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新发展。另外,对于反清斗争的重要人物如张煌言、郑成功、李定国、洪秀全等,《清史稿》也都列了传。这些都是值得称赞的。
-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著《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名臣、史学家司马光负责编纂,历时十九年,全书共294卷,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共1362年,《资治通鉴》德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目的是要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资治通鉴》这一文学史学巨著对于今人们仍然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为适应现代人快捷的生活节奏,免除人们长篇累牍之苦,编者特邀请专家学者,几经斟酌节选部分篇章,并译以现代语文,是为《资治通鉴》精编本,使读者窥一管而知全豹。在装帧方式上秉承古籍风貌,采用坚式排版装木函,极具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和实用价值。
-
史记曲梨 编著《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历代帝王世家的世系和国家盛衰存亡的发展历史,以及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及社会各阶层中的重要人物。书中记载的许多生动真实、充满哲理的故事,展示出中国历史的丰富多彩和层出不穷的聪慧人物,相信孩子们读后一定会受益匪浅。《史记》的内容不仅有政治、军事,也有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和宗教活动。不仅有帝王将相的事迹,也有社会上各种类型人物的成就与建树。不仅有汉族的纪事,也有汉族以外少数民族的专传。司马迁把各方面的情况统一包容在这一部巨著之内,使之成为统一帝国的一座文化宝库。
-
情史(明)澹澹外史 评辑《情史》是一部爱情故事类编,这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情故事、有关爱情的传说分类排列叙述。全书共分二十四类,每卷一类:情贞、情缘、情私、情侠、情豪、情爱、情痴、情感、情幻、情化、情媒、情憾、情仇、情芽、情极、情秽、情累、情疑、情鬼、情妖、情外、情通、情迹。每一类收爱情故事三五十则不等,共有故事八百五十七则。每则故事多以主人公的名字或姓氏、职业为题,简要地介绍人物的籍贯、性格、叙述爱情婚姻生活、情爱纠葛和爱情遭遇。也有的写鬼神之间的爱情故事或人与神鬼的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