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宋史(四百九十六卷)(元)脱脱撰暂缺简介...
-
曹廷杰集丛佩远,赵鸣岐 编曹廷杰(1850~1926)字彝卿,湖北枝江人。清末边疆地理学者,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对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历史、地理、古迹、社会经济作全面调查的人。其著述著作《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亚东偏纪要》和《东三省舆地图说》为我国东北史地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曹廷杰集》收入了曹廷杰的部分著作。
-
通志精(宋)鄭樵 编撰本书是一部系统记载历代制度的通史。是史学工作者必重要著作。此书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出版过缩印本,但自一九三五年以来,一直没有重印。为了适应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现在徵得商务印书馆同意,据万有文库十通本重新影印出版。在此谨向商务印书馆表示感谢。这次重印,我们增编了目录,置于本书之前,以便读者检索。
-
后汉书范瞱暂缺简介...
-
满清官场百怪录(民国)云间颠公 著本书以笔记的形式记述了清代官场上的奇闻趣事共100例。并配有木刻插图百幅。上自朝廷显宦、名公巨卿,下至州县衙役、谪官罪臣,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官场人物,在声色利禄的驱遣下尽兴表演,可憎可怜,可笑可悲、甭末社会,国门洞开,随着西方事物大量涌入,两种不同文化的撞击势在难免,由此而生的许多官场笑料,也被收录在案,令人解颐,耐人寻味。全书文字部分,?述生动详实,文笔简洁诙谐,图画部分也刻划生动,绕有意趣。
-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谭属春,陈爱平点校《玄申记》曰:天下之多者水焉,浮天载地,高下无不至,万物无不润。盖江河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十分之七以上。如无载水之江河海洋,即不成其为地球;地球如果无水,一切生物和人类即无法生存;自古及今,水乃不可须臾离者。固然水之为害也,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漂没生命财产,数以亿计。然若禾苗无水,必至枯槁;厂矿无水,必将停产;土地无水,沃壤亦将成为沙漠。是则对于水,务在治之得法,去害为利而已。所以古今中外,莫不以治水为经国大计。职是之故,关于水之记载,不绝于书。我国古有桑钦之《水经》,载水流一百三十七条,注之者有郭璞、郦道元两家。郭注久佚。郦之《水经注》载水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抑且沿流之山陵川泽,城池关隘,名胜古迹,莫不备载。览郦注者不仅可以知水流之支分派别,亦且可以兼知该处之人文史地,鉴住知今,乡所裨益。因此,斯书自宋版以来,有多种版本,笺校讨论者颇不乏人。《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收有郦氏《水经注》三种版本:一为《永乐大典》本。二为清朝沈炳巽所撰《水经注集释订讹》四十卷本,沈氏据明朝嘉靖时黄省曾本加以注释厘订。三为情朝赵一清所撰《水经注释》四十卷、《刊误》十二卷本,赵氏采全祖望氏之说撰成。王国维《观堂集林》卷十二,载有郦注多种刊本跋文:一、《宋刊水经注残本跋》,此为南宋初刊本,残存十一卷有奇。二、《永乐大典本水经注跋》,王氏唯见河水至丹水二十卷,虽知有张穆所校《大典》本全书,而未及见。三、《明抄本水经注跋》,此本为海盐朱氏所藏,与宋残本及吴门顾氏所藏明影宋抄本行款并同。四、《朱谋水经注笺跋》,为明代朱谋所校笺,王氏谓朱用吴《古今逸史》本为底本而校笺者。五、《孙潜夫校水经注残本跋》。六、《聚珍本戴校水经注跋》,略言戴震校本奄有诸家之胜,而尽掠诸家厘订之功为己功,语婉而责深。王氏在诸种版本跋语中还言及柳大中本、归震川本、赵清常本,全谢山本等,就不列举。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史部地理类,载有郦氏《水经注》八种版本:一、《水经注》四十卷,宋刊本,仅存十二卷,其中还有缺页。案此即王国维所言宋刊残本十一卷有奇者。二、《水经注》四十卷,明嘉靖十三年黄省曾刊本。三、《水经注》四十卷,明崇祯二年武林严忍公刊本。四、《水经注》四十卷。清康熙时项絪刊本,有何焯校记。五、《水经注》四十卷,明写本,韩渌卿应陛手校,据朱谋本。六、《水经注笺》四十卷,明朱谋撰,万历四十三年李长度刊本。七、《水经注》四十卷,明朱谋撰,万历四十三年李长庚刊本,孙潜、袁廷梼手校并跋。八、《水经注释》四十卷,首一卷、附录二卷、《水经注笺刊误》十二卷,清赵一清撰,乾隆五十一年赵一清小山堂刊本。案此当即《四库全书总目》所载之第三种刊本。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史部地理类,载有郦注明刊本四种。一、《水经注》四十卷,明吴琯校刻本。此即《古今逸史》本。二、《水经注》四十卷,明崇祯时刻本,有评阅者姓氏页,载钟惺伯敬、朱之臣无易、谭元春友夏等人。案此即傅增湘所言崇祯二年武林严忍公刊本。三、《水经注笺》四十卷,明万历间(四十三年)刻本,明李长庚订,朱谋笺,孙汝澄、李克家同校,有李长庚、黄省曾及朱谋诸人之序。四、《水经住笺》四十卷,订、笺、校者皆同上,唯仅载李长庚序。案此三、四两种版本,与上述《藏园群书经眼录》六、七两种版本同出一源,即为朱谋笺校本。合以上诸书所载,宋刊残本以下,郦氏《水经注》旧本有《永乐大典》本、明吴琯《古今逸史》本、明黄省曾本、明朱谋本、明抄本(抄自宋本)、明严忍公刊本、清沈炳巽本(承明黄省曾本而来)、清赵一清本、清全祖望本、清聚珍版戴震本等,此皆当时所称善本。惟宋刊残本仅十一卷有奇,王国维所见《永乐大典》本仅二十卷,孙潜夫、袁寿阶校本亦只存十五卷,皆为残缺不全之本。而聚珍版戴氏本又有掠人之美之嫌,故王国维氏以为不得不推明抄本为旧本第一。朱谋《水经注笺》有大功于郦书,亦其次也。及至近代,有王先谦之《水经注》合校本,有杨守敬及其弟子熊会贞之《水经注疏》及《水经注图》,近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以明朱谋《水经注笺》为底本之王国维《水经注校》,是则致力于郦注者,盖时有人在。而王先谦之《合校水经注》,吸取诸家之长,集其大成,岂非善之善者乎!岳麓书社以王先谦合校本之善也,即据此本为底本,将郦注原文校点出版,收入《古典名著普及文库》,管巧灵编辑属书数言于卷首。我闻之而欣然命笔。盖岳麓书社出版本地学者手校之古典名著,光大学术,实为盛世盛举,孰曰不宜!不仅此也,即此新出善本,再览一遍古代水道变迁与沿流城垒盛衰之迹及其所以然,鉴往思来,岂不大有助于地平天成之道乎!故略举《四库全书总目》以来诸书所载《水经注》之若干版本,以见古籍传布之非易,亟求所以珍惜与应用之方,则《水经注》历世校订者之功为不虚费,抑亦重版此书莫大之幸焉。甲戌年孟夏之月韩国磐志于老榕书屋。
-
中国金石集萃本社 编金石学是我国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金石学研究的对像十分广泛,举凡甲骨、金文、简牍、碑刻、墓志、造像、摩崖、铜镜、瓦当、玺印、画像石、画像砖等都属于金石学范畴。金石资料的保存和流传多有赖于我国古老的传拓技术。一幅好的金石拓本,往往能达到图像生动逼真、铭文清晰、毫发毕现的效果。还有许多传世金石名品,或毁于兵火,或流失域外,其图像铭文仅靠拓本而得以保存,尤为珍贵。为了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借鉴优秀文化遗产,我们从浩如烟海的金石拓本中精选出商周金文、秦漠金文、历代铜镜、秦漠瓦当、石刻造像、漠画像砖、六朝墓志、隋唐墓志等八类金石拓本,共计一千余种,汇为一编,总名为《中国金石集萃》,献给广大读者。本编所收均为图像形象生动、铭文清晰、字体佳好,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金石拓本。所拓器物,既有流传有绪的传世品,也有经科学考古出土的发掘品,同时尽量收录流传国外的珍品和考古新发现未曾发表的精品,甲骨、玺印、碑刻等金石资料,或铭文较小,或形制巨大,与本编体例不合,故暂不收入,有待来编。
-
贞观政要全译吴兢在我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建立于公元7世纪的唐朝(公元618-907)从历史上看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朝代,在它统治的300年中,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曾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唐王朝疆域辽阔,“文治武功”超迈前古,在当时的世界上,它的政治制度比较先进,经济繁荣,文物昌盛,举世瞩目;而有唐一代的辉煌业绩,自是当时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成果,但也是与贞观年间君臣的长期奋斗和努力分不开的。
-
明史(清)张廷玉等撰;李克和等校点据清武英殿本校点整理。
-
史拾(明)吴弘基 撰,陕西省古籍整理办公室 编,吴敏霞 校注《史拾》一书系明末写刻本,单页八行,行二十字,白口,书中避明熹宗朱由校(一六二一年至一六二七年在位)讳。为明末吴弘基所纂。吴弘基其人其事,明史无传,史书亦不记载。仅从其所纂《史拾》一书中知其为浙江仁和人,字柏持。據《明史》载,与吴弘基同鉴《史拾·载补》的陈子龙,为明末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年)进士,后受南明鲁五部院職衔,因抗清不遂,投江自尽,死于南明永历元年、即清顺治四年(一六四七年)。又據《崇祯长编》载,与吴弘基同阅《史拾·遗闻·高士传》的郎斗金,於乙酉闰六月二十一日守富阳城时,为清兵所获。乙酉年,即南明福王弘光元年,亦即清顺治二年(一六四五年)。又據《南疆逸史》及《增订晚明史籍考》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