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读通鉴论(清)王夫之 著,舒士彦 点校《王夫之著作:读通鉴论(套装全3册)》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4篇为卷末。是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
-
群书治要译注(唐)魏徵等编撰;刘余莉主编.《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太宗十八岁随父从军,起义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八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养民。根据《新唐书》记载如下: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赉赐尤渥。 《群书治要》一书,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唐太宗在读《治要》后,在《答魏征上〈群书治要〉手诏》中感慨道:“朕少尚威武,
-
贞观政要译注王娟 译注《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史书。这部书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上是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与臣下魏征、王珪、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关于施政问题的对话,以及一些大臣的谏议和劝谏奏疏。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
-
山海经图鉴李墨谦 绘《山海经图鉴:大荒四经》的配图文字部分,是对图中所绘内容的讲解,希望父母在和孩子做亲子阅读的时候,不要照本宣科,而是在对文字内容的了解下一起和孩子辨识图中的动物、植物等。
-
三国志(晋)陈寿 撰,(南朝宋)裴松之 注《西晋陈寿编写的《三国志》,是一个部纪传体史学名著,史学界把它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稱“前四史”。
-
群书治要译注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译注《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著名谏官魏徵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辑录前人著述而成的谏书。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从大约一万四千多部古籍中摘取出有助“修齐治平”的内容。
-
备修天长县志稿(清)张宗泰 纂,张云年 整理国史所以明历代之兴替,家乘所以存世系之渊源,邑志所以征一邦之文献,熠示来兹,其揆一也。《天长县志》散佚已久,自爱新觉罗氏人关以迄鼎革,几三百年未加修辑。惟清嘉庆时县教谕张公宗泰慨旧志之残缺,惧文献之无征,乃拾遗鳌订,数历暑寒,惜未竣而改官他邑,仅草成《山川》、《人物》数篇,以系私纂,故名日《备稿》。内缺《风俗》、《食货》两门,虽云未臻完备,而所以资后人者,厥功亦有多焉。百余年来,几经燹劫,其稿犹存,竟为目今本邑纂志之蓝本。主其事者为邑明经刘君增龄,刘系予同学,品端学粹,为同辈敬。居常以邑乘未修为念,以故任职以来,广征博引,就《备稿》缺者补之,谬者正之。其明年,俊奉命移宰是邦,欣逢纂事告竣,将以付椠,征序于予,予曷敢以不文辞?为弁数言,以志乐观厥成云。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十六日,天长县县长陶俊谨序。
-
水经注城邑考曲英杰 著《水经注》为历史地理名著。其经文于水源及流经之域系以郡县城邑名,既可使水流之势得以明晰,又能指定临水郡县城邑之所在方位,二者相辅相成。而注文则不仅增加水流和城邑的数目,更对许多自然风物及人文景观详加描绘,其中有关城邑历史沿革及形制布局等考述,堪称全书之一大亮点。
-
山海经本社 编“山海经系列”丛书是一套充满历史传奇、民间智慧和民俗风情的丛书。其中,“山海经故事丛书”第二辑,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有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短小精悍,极具想象力;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口语化的叙述,通俗易懂,老少皆宜。《山海经》涉及的都是经典名著的角色,或是熟知的传说人物和事件,都是流传在民间,口口相传,家喻户晓,因此受众群比较广泛,再版后也会受到不少读者追捧,适合向中小学生推广。
-
群书治要三六〇·第二册《群书治要三六〇》编辑小组 选译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令谏官魏徵及虞世南等,自上始五帝,下迄晋代,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取名为《群书治要》。“治要”,即治国必须遵循的纲要、理论与方法。该书不仅是魏徵向唐太宗进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思想源泉和施政参考。《群书治要360?第二册》将《群书治要》中的嘉言按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六大纲目整理成书,每个大纲中,又归纳了若干条目,对现代人的德行、修养、工作、学习、生活等都有着宝贵的指导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