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独树一帜倾九城王卫华《独树一帜倾九城:大师尚小云/国际版系列丛书》作者根据自己多年来所收集到的资料,在考证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认真裁剪,精选写作角度,既介绍了京剧大师尚小云不平凡的一生,又普及了京剧知识。作品不但语言凝练,资料翔实,叙述客观,而且重点介绍了“文武并重,歌舞兼长,清新英爽,洒脱大方”的京剧尚派艺术的创作过程。
-
关山月明谁解意王卫华《关山月明谁解意(大师关山月)/国际版系列丛书》以电视剧的叙事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国画大师关山月“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艺术历程和传奇一生。书稿以时间为线索,以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章为素材,以大师生前的画作图片为补充,间或穿插大师生活中的逸闻轶事,以客观的态度,对大师关山月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和解读。笔法朴实,亲切自然。
-
报国有心尤慷慨蔺虹霞《报国有心尤慷慨:大师程砚秋/国际版系列丛书》系《百年巨匠(国际版)》丛书之一,程砚秋是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四大名旦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报国有心尤慷慨:大师程砚秋/国际版系列丛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通过童年学艺、幸遇恩师、海上秋声、程派大成、登堂入室、高风亮节、壮心不已翔实地记述了程砚秋的艺术成就和轰轰烈烈的人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人格情怀。也酌选精彩而有历史价值的照片,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
三痴三绝诗书画蔺虹霞《三痴三绝诗书画:大师林散之/百年巨匠国际版系列丛书》是一本人物传记。书稿讲述了中国近代书法家、画家林散之的人生经历,介绍了其诗、书、画作,共包括九章:“少年时代”“求师经历”“沪上拜师”“行万里路”“战争岁月”“玄武湖畔”“金色秋天”“一代宗师”,突出展现了林散之数十年寒灯苦学、锲而不舍大器晚成的艺术旅程,有助于激励读者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地追求梦想。
-
文衡史鉴尽菁华隋肖左《文衡史鉴尽菁华:大师启功/国际版系列丛书》是《百年巨匠》(国际版)系列丛书之一。该套丛书是读者出版集团旗下的敦煌文艺出版社与中国国家艺术研究院、中央电视台强强联合,携手打造的大型艺术人物传记丛书。《文衡史鉴尽菁华:大师启功/国际版系列丛书》稿以时间为线索,内含大量对于大师启功的亲友故交、研究专家的采访文字以及大师生前真迹、实物、原址的详实图片,间或穿插大师生活中的种种逸闻轶事,通过有力的佐证,以客观的态度,对这位艺术巨匠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和解读。《文衡史鉴尽菁华:大师启功/国际版系列丛书》包含中文、英文、法文、俄文、日文、韩文、阿拉伯文、西班牙文等多种文字版本,力图使世界范围内爱好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从中受益,具有非常良好的社会效益。
-
唐玉虬先生年谱唐蜀华,卜玲唐玉虬是1940年代活跃于常州地区的有名旧体诗人,一生爱国,创作了大量很好的旧体诗,并荣获过相关奖项。1949年之后,他担任江苏省中医学院图书馆馆长,继续从事文学诗歌创作。唐先生一生与诸多有名文化人物都有往来。《唐玉虬先生年谱》是他的年谱和历史资料图文汇编,收录了唐老先生生前与友人的书信和书画往来,具有相当的历史文献价值。
-
中国电影艺术家传记丛书姜云川《光影流转:姜云川电影之路/中国电影艺术家传记丛书》是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电影艺术家传记”项目中的一部,记述从1942年姜云川在延安投身革命开始的艰苦奋斗的电影之路。书中姜老分析总结每一部纪录片的创作实践,有他自己的书写,也有记者的访谈,既有电影言论,又有采访随笔,既有国内的人文地理探索,又有国外考察的见闻。每一篇文章都饱含作者对国家的热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奉献。
-
林存阳刘中建说郑板桥的狂怪人生林存阳,刘中建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首,是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继承者与叛逆者。他的“怪”尤其著名:画怪、字怪、人怪,历来是人们津津乐道、盛传不衰的话题。《林存阳刘中建说郑板桥的狂怪人生》作者花费多年时间对郑板桥进行研究,对他的一生经历进行考证探讨。全书按时间顺序,分别从郑板桥的生平、诗、书、画、士人理想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全面展现了郑板桥跌宕起伏的一生,为后人了解、研究郑板桥提供有益的参考。
-
李英杰访谈录张梦晗《李英杰访谈录》通过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雷允上六神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英杰先生的访谈,带您走进三百年老字号“雷允上”,了解那些被历史尘封的故事,吴门医派杏林春暖,中医文化箕引裘随,对历史的持续关注折射出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依恋。该书以生动明快的语言讲述名医名药房悬壶济世、百年如一的执着,细节丰富、图文并茂。《李英杰访谈录》既有人物故事的可读性,又有严谨的科学史料性,是对苏州医学财富和专家风采的一次深入挖掘和及时抢救。
-
蒋文平访谈录褚馨历史上的东吴医派在当代通过名医传播、名药制作、名馆开设以及中医文化的现代化建设而得到发扬光大。与东吴医派并驾齐驱的是苏州日益崛起的现代医学和医疗。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三甲医院,多年来,在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名列前50强,在中国地级城市医院100强排行榜中雄踞榜首。百年老字号医院,已然浓缩为医学领域的一笔宝贵财富,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它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名医队伍。一所医院在民众中的口碑和信誉,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这些名医来创造的。在长期对医院的管理中,我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一条,培养名医、建设名医队伍不动摇,这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硬道理。名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名医荟萃的局面也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形成的,其中,医生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作为一所三甲医院,医生队伍是呈宝塔型结构的。名医是宝塔尖上的独领风骚者,他们也是从医生、从良医中脱颖而出的。对于医生队伍建设来说,我们的兴奋点和关注点,一是人才,二还是人才,三依然是人才。具体来说,一手抓名医队伍的建设,他们是医院的标杆、品牌,让他们带领团队,培养学生,充分发挥带领作用,提高医生队伍的整体水平。另一手抓青年医生的培养,这也离不开名医,以名医为师,从中发现人才。一旦发现可塑之才,就严格要求,压担子,创造各种条件,使他们成为名医。尊重名医,爱护名医,宣传名医,始终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医院的文化建设,整理和发扬名医的品德与精神,在当前显得非常迫切,这也是具体落实党中央的“把跨越时空、超出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的指示。阮长耿、董天华、唐天驷、蒋文平、杜子威、陈易人六位名医的访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是苏大附一院医院文化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