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天伦父子情臧乐安《天伦父子情:我和爸爸臧克家》为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之子臧乐安先生的回忆录,作者以个人的成长经历为线索,追忆了自己从出生一直到爸爸去世这一段生命历程,展现了时代风云激荡下父子二人的人生际遇以及背后透露出的浓浓的父子之情。书中首次披露了作者的许多珍贵的家庭生活照片以及作者与父亲的家信,对于了解我国著名爱国诗人臧克家先生提供了一手史料。
-
老缶遗踪金翔,王青云本书稿是安吉吴昌硕纪念馆编的一部较全面介绍吴昌硕先生艺术人生经历及交游的著作。本书共分五个部分,从吴昌硕先生童年时代开始介绍,直至去世,时间跨度大。书稿的重点在于介绍吴昌硕生平交游,并以此为线将与友人的唱酬之作、往来书札等融入其间,较清晰地绘制了吴昌硕一生的学习、交流经历,呈现的图片除吴昌硕本人资料照片之外,还有赠与友人的作品、写给友人的书稿诗稿、为友人刻的印等,还有友人赠与他的作品、为他作品题的字等等,极具史料和艺术价值。
-
初心如歌艾努瓦尔《初心如歌》书写在艾努瓦尔同志的一生中从出生到现在的所见所闻和人生感受,他在开篇中写他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等内容;第二部分描述刚入职的年轻人的工作热情;第三部分写作者作为一个单位领导的经历;最后一部分属于总结。
-
苏州民间文艺家列卷陆玉方本书全面翔实地记录了苏州手工艺术发展过程,收录了多类民间手工艺品种,涉及手工艺作品范围广,真实披露了这些优秀民间手工艺家鲜为人知的艺术人生经历。不仅记载了苏州市民协六十年的辉煌历史,还重点推出了钱小萍、王祖德、金梅泉、姚建萍、姚惠芬等一位位优秀民间文艺家的感人事迹,另配有精美的图片对优秀民间艺人及作品进行介绍。既呈现了苏州民间文艺独具特色的风貌,也展现出了苏州这座历史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部苏州民间文艺发展的阶段性的历史文献。
-
张彦仲传归永嘉,李韶华,雷杰佳张彦仲,航空系统工程与信号处理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新中国第一位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大型军工集团首位总经理院士,新中国改革开放后航空工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航空工业战线辛勤耕耘,坚持不懈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在科学研究、系统工程、大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等国家重大项目的论证和实施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该书介绍了张彦仲院士从童年到晚年的成长过程、工作经历和成就,叙述了许多生动感人、鲜为人知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通过阅读本书,可以了解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史和成就,学习张彦仲院士三次改行、拼搏勤奋、严谨求实的学风,以及勇担使命、功不在我、默默奉献的品德。值得广大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青少年,以及关心院士其人其事的人们阅读。
-
晚笑堂画传(清)上官周《晚笑堂画传》是我国古代久负盛名的人物画谱,它在中国书画艺术目前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研究和编写《北平笺谱》时,曾多次提及、购买、临习和赠送该《画谱》,对一本画谱如此关注和重视,这在鲁迅短暂的一生中是很少见到的。《晚笑堂画传》是清代上官周的著作,该书分上、下二卷,1743年(乾隆八年)聘请广东名工雕版刊行。它收集作者依据史料刻画的120位历史人物绣像,每幅绣像皆附有像赞文字。
-
楚学论丛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刘玉堂,陈绍辉,尹弘兵,王准为了推动楚文化研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组编出版《楚学诊丛》,一年一辑。《楚学诊丛》拟常设如下专栏:1.楚地出土文献2.楚地历史地理3.楚地历史文化4.楚地文物考古5.楚地思想、文学、艺术6.综述、书评及其他
-
龙城女史吴青霞艺术院 编,蒋和鸣 著为弘扬、传承吴青霞先生的艺术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为持续对吴青霞艺术的研究工作,吴青霞艺术院在现代常州名媛传:吴青霞》的基础行史料的补充和文字的调整加工后另行出版。相较于前作,本稿无论在文字内容上还是在图片文献的运用上,都更为详实和丰富,基本达到了人物传纪应有的要求。
-
宕渠儿女潘光润渠县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位于达州市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 是一个人口大县。殷商时期賨人在今土溪镇城坝村建立了国都城,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设置宕渠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定名渠县,还曾建置郡、州治地,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作为宕渠儿女, 我们要大力传承宕渠风韵, 发扬渠县团结奋斗的精神。本书编者在2014年出版《宕渠儿女》(靠前辑),社会反应良好。为进一步宣传渠县人爱国、爱家的精神,介绍遍布全国各地的渠县人的很好业绩和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所做的贡献,特出版《宕渠儿女》(第二卷)。
-
中国历史名人新评赵云良 等本书作者精心选取了“孔子”“诸葛亮”“商鞅”等30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史名人,总结出对每一个历史名人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归纳和提炼出具有智慧性的判断,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底蕴,从而给人们以智慧的启发。本书挖掘历史深层的价值、理念、思想、智慧,展现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硕果,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提高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自觉,增强对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