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撰《新唐书》,记载中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225卷,内帝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北宋宋祁(998~1061)、《新唐书》书影欧阳修等撰,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全书完成,由曾公亮进呈。《新唐书》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新书诸志大多比旧志详细。《新唐书》增写兵志、选举志和仪卫志,在正史中是第一次,为《宋史》以后诸史所沿袭。兵志简略记载唐代军事制度及其变化。选举志主要记载唐代官吏的来源、学校科举和官吏铨选、考核等方面的内容。《新唐书》恢复了《史记》、《汉书》设表的传统,立宰相、方镇、宗室世系和宰相世系4表。其中《宰相世系表》尤有特色,颇便于稽查人物。但自宋代以来,不断有人指出,它采用各家谱牒,多有谬误与遗漏。《新唐书》最早刻于北宋仁宗时,现存8卷;另有北宋十六行本,现存124卷;南宋刊十行本,现存2卷。涵芬楼百衲本《新唐书》即据上述诸书影印。清乾隆年间武英殿刊本流行较广。岳麓书社出版的《新唐书》,是以百衲本为底本,参校殿本、局本以及中华本(中华书局1975年版繁体直排点校本)整理而成的简体横排校点本,分四册印行。
-
晋书(唐)房玄龄 等撰《晋书》是在东晋灭亡二百余年后,由唐政府组织史臣集体撰修的。贞观十八年,太宗诏房玄龄、许敬宗撰修晋史,许敬宗、来济、陆元仕、刘子巽、令狐德棻、李义府、上官仪等八人分工撰录。后又以许敬宗为总知修事,增卢承基、李淳风、李延年、敬播等人分修,实际撰修者为十八人。其中敬播与令狐德棻的作用甚大,“大抵凡例,皆播所发也,而德棻为先进,故类例多所诹定。“但因修史诸人中,以房玄龄官位最高,故曙房玄龄等撰。又因〈晋书〉是由唐太宗下诏撰修的,同时太宗还亲自为《宣帝纪》、《武帝记》、《陆机传》、《王羲之传》写了论故总题唐太宗御撰。《晋书》撰修,始于贞观十八年(644年),贞观二十年(646年)成书,历时不到三年。唐史臣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晋书》的撰修,固然体现了官修史书可以集中力量,分头撰写的有利条件,但更主要的是唐朝史臣充分利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
后汉书(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暂缺简介...
-
读史方舆纪要(清)顾祖禹撰暂缺简介...
-
续资治通鉴(清)毕沅著暂缺简介...
-
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刘卫东选注暂缺简介...
-
宋书 精沈约暂缺简介...
-
前四史司马迁暂缺简介...
-
潘祖荫日记清·潘祖蔭 撰潘祖荫(?-1890),字伯寅,号郑庵,世恩孙。咸丰二年(1852)探花,授编修,迁侍读,入值南书房,教习皇子,任日讲起居注官。连续升迁为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左宗棠被劾,召京审问,祖荫上疏为左宗棠辨白,并推荐左宗棠才能,使左宗棠复起独领一军。咸丰十一年,诏求谏言,祖荫上疏请皇上勤圣学,求人才,整军务,裕仓储;井请免民赋以纾民力。升任光禄寺卿。参与纂修《治干实鉴》。先后举发弹劾不称职的官吏十多人,文职有钦差、总督、巡抚,武官有提督、总兵。正直敢言的声誉传播朝野。同治三年(1864),授左副都御史,次年补授工部侍郎。同治七年调任户部侍郎,兼任经筵 讲官。因丢失官印,被罢职留用。同治十三年再度授编修。光绪元年(1875)授大理寺卿,补授礼部右侍郎。先后升任工部、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光绪六年,协助悍亲王奕谅等办理中俄交涉筹办善后条例及练兵、简器、开矿、备饷等事宜。光绪八年十一月任军机大臣。次年正月,因服父丧而去职。后起任兵部尚书,调任工部尚书,兼任顺府尹,晋太子太保。祖荫好学,通经史,好收藏。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勤。
-
元史(明)宋濂 等修撰,阎崇东 等校点元史二百一十卷,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记载我国历史上元代与亡过程的封建史书。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即元朝滅亡的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编修元史。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姓奇渥温氏,蒙古部人。太祖其十世祖孛端义兒,母曰阿兰果火,嫁脱奔咩哩犍,生二子,长曰博寒葛答黑,次曰博合睹撒里直。既而夫亡,阿兰寡居,夜寝帐中,梦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趋卧榻。阿兰惊觉,遂有娠,产一子,即孛端义兒也。孛端义兒状貌奇异,沉默寡言,家人谓之痴,独阿兰语人曰:“此兒非痴,后世子孙必有大贵者。”阿兰没,诸兄分家赀,不及之。孛端义兒曰:“贫贱富贵,命也,赀财何足道!”独乘青白马,至八里屯阿懒之地居焉。食饮无所得,适有苍鹰搏野兽而食,孛端义兒以缗设机取之,鹰即驯狎,乃臂鹰,猎兔禽以为膳,或阙即继,似有天相之。本纪按两汉本纪,事实与言辞并载,兼有《书》、《春秋》之义。及唐本纪,则书法严谨,全仿乎《春秋》。今修《元史》,本纪准两汉史。志按历代史志,为法间有不同。至唐志,则悉以事实组织成篇,考核之际,学者惮之。惟近代《宋史》所志,条分件列,览者易见。今修《元史》,志准《宋史》。表按汉、唐史表所载为详,而《三国志》、《五代史》则无之。唯辽、金史据所可考者作表,不计详略。今修《元史》,表准辽、金史。列传按史传之目,冠以后妃,尊也;次以宗室诸王,亲也;次以一代诸臣,善恶之总也;次以叛逆,成败之归也;次以四夷,王化之及也。然诸臣之传,历代名目又自增减不同。今修《元史》,传准历代史而参酌之。历代史书,纪、志、表、传之末,各有论赞之辞。今修《元史》,不作论赞,但据事直书,具文见意,使其善恶自见,准《春秋》及钦奉圣旨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