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山海经易读韩广峰 著作者虽非专业研究者,但长年研读《山海经》。该书把《山海经》解得透彻、明白、彻底,可以算是《山海经》研究的一大突破,是一本人人能够看得懂的《山海经》。该书从中华文明起源开始讲起,认为:炎黄民族融合之前,尚有伏羲、女娲世系、炎帝神农世系领导中华先民们披荆斩棘,走出蛮荒,走向文明。此后,黄帝部族崛起于蒙古高原,通过战争和民族融合进入到我们的民族大家庭中。《山海经》就是以此为时代背景,是对人文之初的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一些史实的象征性描写。该书的体例为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解析。
-
史记·太史公自序讲记张文江 著理解中国的学术文化,有两篇不可绕过的经典名文,分别是《庄子·天下篇》和《史记·太史公自序》。前者对应的时代是战国,后者对应的时代是西汉,各有其不可磨灭的精彩。《史记》一百三十篇,以十表八书对应时空或天地,以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对应不同层次的人。《太史公自序》是最后一篇,是《史记》的总结性文章,包含两大内容:一是总结《史记》这本书,一是总结自己这个人。司马迁在其中追溯了民族的历史、家族的源流、政治的变迁、文化的辨析,融自己的遭遇和志向于一炉。这是一篇大文章,分判了当时所有的学问,是一篇思想性的文献,深邃复杂,张文江先生以逐句讲解方式,作了卓有洞见的探索。《中的范蠡》,解说《越世家》中的一段插笔。《史记·货殖列传》探讨经济,此文探讨政治。《货殖列传》中的范蠡传记,得此文补充方才完整。其中部分内容类似小说家言,可以看成对人性的深刻分析。
-
资治通鉴[北宋] 司马光 著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精装,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函封,无论何时,打开这个函封,我们就能读出那些闪烁着智慧的文化密码。因此,了解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最佳的途径就是阅读国学经典。《崇文国学经典普及文库》精选了中华传统文明中内涵丰富、经久流传的国学经典,包括史学的经典,文学的经典,哲学的经典,设计精美,采取双色印刷,图文并茂,品种丰富。阅读这些日久常新的经典,会带给我们理性和高雅,敏锐与睿智,以及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乐趣。
-
家谱编修实用大全魏怀习编修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编修家谱由皇室到百姓逐渐形成规模。
-
和中华民族共同着生命的艺术家陈超南,陈历幸 著陈超南、陈历幸所*的《与中华民族共同着生命 的艺术家(陈烟桥传)》以陈烟桥的人生经历和艺术 生涯为主线,同时旁及同时期宋庆龄、鲁迅等政治、 文化人物与木刻艺术者的密切关系,试图以陈烟桥的 个人经历为切入点,为因种种原因而鲜为人知的早期 木刻学徒的情况做一定的资料补遗和历史再现。
-
旧五代史陈尚君 著《旧五代史》150卷,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书,原名《五代史》。后世为与欧阳修所撰《五代史记》相区别,称薛史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宋后流传渐微,约在明清之际亡佚,今所见者为清代学者邵晋涵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出,是「二十四史」中的辑佚书。《旧五代史》主要删削五代各朝实录而成,由于五代实录今均已失传,《旧五代史》因大量保存了实录遗文而具有重要价值。点校本《旧五代史》整理工作最初由陈垣、刘迺龢承担,文革中转至上海,由复旦大学完成,以1921年南昌熊罗宿影印四库馆缮写进呈本(简称影库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刘氏嘉业堂本及其他三种抄本,并吸收了一些前人校勘成果,是「上海五史」中质量较高的一种。本次修订仍以影库本为底本,通校了殿本、刘本以及原点校本当年限于客观条件未能利用的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孔荭谷旧藏钞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邵晋涵旧藏钞本,又据《永乐大典》残卷、《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五代会要》等传世文献作了充分他校,碑碣墓志可资校订者,亦多有参酌。分段、标点力求更为妥善精准。修订中还广泛吸收了陈垣、郭武雄、朱玉龙、陈尚君诸家校订成果,以及其他或见诸专书、或散在期刊的点校意见。修订本校勘记的数量约是原点校本的三倍,标点调整约2000余处。
-
战国策繆文远,繆伟,罗永莲 译《战国策(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二百四十年间,十二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史记通解张大可,丁德科 注《史记通解》,全书共九册,约计450万字。通解行文采用精善读本金陵书局张文虎校本为底本,与中华书局点校本对照,并做全新的技术处理。增加了结构段的划分,在译文中括注段意,推出新意。全书体例包括序论、五体说明、题解、简注、语译、集评等六项内容。(1)“序论”,宏观评述司马迁其人其书,对《史记》全书结构、书法和史事内容简要说明,引领全书。(2)“五体说明”,对《史记》五体特点以及篇目系统做简明概说,写在每体篇目之前。(3)“题解”,将解题与提要结合起来,点示义理,包括四项基本内容:一释篇题;二介绍传主;三揭示篇旨;四作者意向。(4)“简注”,以简洁明快的白话疏通原文语意为旨归。(5)语译,用口语对译,为初学者提供便利,也是普及的最基本形式。(6)集评,汇集古今研究成果于一编,给读者提供资料线索。
-
历代纪事本末[明] 陈邦瞻 著《元史纪事本末》二十七篇,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是陈邦瞻继《宋史纪事本末》而编写的另一部心事件为中心的史书。其中《律令之定》一篇为臧懋循补撰。本书对于元代政治、经济上的一些重要事件,特别是与明代有关联的问题,能扼要明确地加以介绍。此外还全文收录了欧阳玄的《至正河防记》,这是我国水利史上一篇很重要的资料。
-
历代纪事本末[清] 李有棠 著;崔文印,孟默闻 整理《辽史纪事本末》四十卷,清末李有棠撰,它和《金史纪事本末》是姊妹篇。本书的体例分正文和考异两部分,正文“区别条流,各从其类,均以正史为主”;考异则兼采群书,用小注的形式,把诸书异同“分载每条之下……以便观览,而资质证”。书中的考异部分李有棠还是下了很大功夫,但书中未涉及有关辽代的典章制度是突出的欠缺,对《辽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书后附《辽史人名清元异译对照表》。本次整理以光绪二十九年经作者修订后的重刻本为底本,正文校以《辽史》,间参《契丹国志》,考异部分的可疑之处,则校核了所征引的原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