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华采全臻暂缺作者玛瑙是玉石中色彩*丰富的一种,也是我国传统玉材之一,在数千年的玉石雕刻历史中承载着不容忽视的文化价值。辽宁省阜新市是我国著名的玛瑙产地,此处矿石储量大、品类多、色泽全、纹理美、质地优,可谓天赐之厚。阜新对玛瑙的利用由来已久,其历史大约可以溯源至8000年前的查海文化时期,后经辽、清两代繁荣,发展至今。2006年,阜新玛瑙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的阜新已不仅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地,更是重要的玛瑙加工基地、玛瑙雕刻人才汇集地和玛瑙制品集散地。杨克全大师从艺三十余载,其间广泛涉猎各类玉石原料与题材的设计和制作,具备非常扎实的玉石雕刻功底,1998年重归阜新之后,更是专攻玛瑙雕刻。其作品不仅创意巧妙,俏色、俏形工艺精湛,而且能够将传统的玉文化融入当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丰富的创作题材涵纳中外古今,以更加广阔的视野为世人展现出一个无限多彩的玛瑙世界。其所创立的\
-
帝鉴图说(明)张居正 著 陈立玺 注《崇文国学经典文库:帝鉴图说》是明代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亲自编撰,供当时年仅十岁的小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阅读的教科书,由一个个小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图。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圣哲芳规”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狂愚覆辙”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崇文国学经典文库:帝鉴图说》还对张居正所诠释的帝王之道,以当代人的视角进行了独特评论。书中的插图是明代的木刻版画,线条简单,轮廓清晰,朴拙中带有几分稚趣,可爱又不失传神,兼具欣赏性和收藏性。
-
群书治要译注(唐)魏徵等编撰,刘余莉主编《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太宗十八岁随父从军,起义平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二十八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别留心于治平之道,休生养民。根据《新唐书》记载如下: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诏魏征、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经史百氏帝王所以兴衰者上之,帝爱其书博而要,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赉赐尤渥。《群书治要》一书,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唐太宗在读《治要》后,在《答魏征上〈群书治要〉手诏》中感慨道:“朕少尚威武,不精学业,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观所撰书,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临事不惑。其为劳也,不亦大哉!”唐太宗特令缮写《治要》十余部,分赐太子及诸侯王以作从政龟鉴。贞观九年,唐太宗再次总结阅读《治要》的感受说:“手不释卷,知风化之本,见政理之源”(见《贞观政要》)。由此,可知唐太宗及其群臣之所以将《治要》作为创建贞观“盛世”依据的道理了。如此珍贵的一部典籍,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达,此书至宋初已失传。所幸者,此书经由日本遣唐使带到日本,从此被日本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为圭臬,成为学习研讨中华文化的一部重要经典。据日本尾张国校督臣细井德民在天明五年刊印《群书治要》时写的考例中记叙,早在公元13世纪日本镰仓幕府第五代武将军北条实时(亦称金泽实时),因其“好居书籍”,故在发现《群书治要》后,请中秘书写“以藏其金泽文库”,《群书治要》因此得以传世。后来,此书归德川家康,他在得到这个本子后,曾于1616年(日本元和二年)正月命令用活字排印。但此时的《群书治要》已经缺失卷第四、卷第十三和卷第二十,残存四十七卷了。半年后,《群书治要》印成五十一部,每部凡四十七册。不幸的是,此时德川家康突然去世,印本只是分赠给了德川家康的后裔尾张、纪伊两家藩主。事实上等于没有公开发行,所以流传在外间的不多。1781年,也就是日本天明元年,尾张藩主家的大纳言宗睦,有感于《群书治要》未能流布,便从枫山官库中借得原“金泽文库”藏僧人抄本《群书治要》,重新校刊。1786年(日本天明六年)重印本告成,分赠诸藩主和各位亲臣。这就是今天流传于世的天明本《群书治要》。《群书治要译注(套装全10册共50卷)(全注全译繁体竖排版)》根据天明本《群书治要》、元和本《群书治要》整理校勘,并对字词进行详细注解、对原文和注文都进行了白话翻译。
-
品读群书治要刘余莉 著《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由魏徵、褚亮、虞世南、萧德言等人编撰的。该书辑录了历代帝王治国的资政史料,撷取经、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65种,共50余万言。书成,诚如魏微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群书治要系列丛书:品读群书治要》是中共中央党校刘余莉教授学习《群书治要》后进行的九个专题的讲座集结。分别从文化、官德、教育、道德、民本、用人、观人、得人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群书治要》中古圣先王治国理政的主要思想。不仅对现代领导干部如何为政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更对普通人如何修身、处世、治家也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
两浙名贤录(明)徐象梅 撰《兩浙名賢錄》五十四卷《外錄》八卷,明徐象梅撰。象梅字仲和,錢塘人。生卒年不詳,大約活動在明神宗萬曆年間。《兩浙名賢錄》是一部分類撰述的史傳著作,其書上自虞唐,下迄明穆宗隆慶年間,“擷兩浙之徽懿,樹四海之典型”(《凡例》),有儒碩、理學、孝友、忠烈、獨行、開霸、翊運、輔弼、經濟、讜直、吏治、武功、德業、清正、才望、恬欲、風節、高隱、文苑、方技、列女、寓賢二十二家,《外錄》增玄玄、空空,收道釋兩家,各門類下又依時代為序分紀各人小傳。全書具有較高的文獻和史料價值。此次據以影印的底本為浙江圖書館所藏清光緒二十六年(一九〇〇)浙江書局刻本,有“光緒庚子三月浙江書局重刊”牌記。原書版框高十八點七釐米,寬十三點五釐米,開本高二十九點二釐米,闊十七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字二十一。白口,左右雙邊。單魚尾。凡六函六十二冊。刻印精工,字體方版整齊,此次影印,採用四個半葉拼為一個頁面的縮印形式。
-
中华智谋全鉴王书利 著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人们正确认识民族历史的同时,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治道德情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它们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它们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为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使文明古国的历史遗产得以发扬光大,我们特推出了这套大型宏篇巨著《中华智谋全鉴》。全书本着推陈出新,弘扬传统之宗旨,精选《菜根谭》、《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呻吟语》、《恐经劝忍百箴》、《厚黑学》、《挺经》、《家书》、《冰鉴》、《谋略》等名著多种,就每一部名著予以译注,译文力求准确,并加以名家点评。全书详细地对我们祖先的智谋文化进行介绍和解读,力图破解中华文化宝库中这一始终被历代高人所用而不言、秘而不宣的智慧。
-
帝王将相大传王艳军 主编本书呈现的,是一个个在历史生态中遨游的活生生的人物,而不是收藏在博物馆中的孤立的、冰冷的脱离了时代的名人标本。将一个人物放回他所在的历史生态之中,就会看到以往我们所忽视的一些内容:忠臣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不是一定是好的?在固定的政治秩序下,如何打破僵局,谋求个人的发展?义正严辞的反对派,是不是真的愿意为他所认为的真理献身?一个权倾朝野的人物,真的适合在政坛中生存吗?……他们演绎着中华民族进程的轨迹,充扮了自己不可缺少的角色。 这是一部讲述血色王朝帝王将相英雄名士的历史大书。这个最具文化风骨的时代,残酷与血腥,痛苦与逍遥,时刻都在演绎多角度深层次地解说五千年历史的谜案、奇人、奇事?
-
南部新书茅亭客话(宋)钱易,黄休复 撰,尚成,李梦生 校点钱易编著的《南部新书茅亭客话》成于大中祥符间(1008—1016)。据书前钱明逸序,《南部新书茅亭客话》原“凡三万五千言,事实千,成编五,列卷十”。现所见之本多有散乱。其以干支为序,记事凡八百余条。《南部新书茅亭客话》内容多涉及唐代朝野掌故和遗闻轶事,亦兼及五代。其中以记载主要官职的兴废、朝章政制的因革和官场仪式的掌故为主,对研究唐代政治史颇具参考价值;而书中不少有关唐代科举制、文学家故事的著录,又有裨于文学史的研究。
-
桯史默记(宋)岳珂,王铚 撰,黄益元,孔一 校点《桯史默记》收录了《桯史》、《默记》两部古代笔记小说。《桯史》是岳珂日积月累写成的关于两宋朝野见闻的史料笔记。全书共一百四十条,涉及两宋朝政得失、南渡佚事、贤达诗文、世俗谑语、图谶神怪等等。《默记》所录,大都为五代末及北宋时期朝野杂事。作者王桎于掌故颇为熟悉,所录多有据可信,且其中有他书罕及之内容。
-
宋太宗皇帝实录校注(宋)钱若水 修,范学辉 校注《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宋太宗皇帝实录校注(套装共3册)》介绍了《宋太宗皇帝实录》,北宋钱若水等修,完整记载宋太宗一朝22年历史。全书原80卷,《事目》2卷。现存20卷残本,即卷26—35、卷41—45、卷76—80。纂修者钱若水是太宗朝执政重臣,杨亿是北宋初文坛领袖,二人皆擅史才,又敢于秉笔直书,记事多详赡可信。作为现存唯一宋代实录,《太宗实录》是宋人强调的“祖宗之法”的最主要载体之一;亦是用以探究宋代实录修撰体例和古代实录体裁发展的重要依据。《太宗实录》是当时人所作之当代史,既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可为《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等史籍补阙证讹,又具有后代史书难以比拟的时代感。《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丛刊·宋太宗皇帝实录校注(套装共3册)》以《四部丛刊》影印海盐张氏涉园藏南宋理宗朝馆阁写本配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旧钞本为底本,参稽群籍,对《太宗实录》进行了标点、校勘、注释、考订、辑佚诸方面工作,以便读者参考、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