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
台湾族谱续编邓文金,涂志伟 编《台湾族谱续编》是《台湾族谱汇编》的延续项目。《续编》在《汇编》影印200余种台湾民间族谱外,精选《陈氏大族谱》《乐善祖家谱历》《蔡氏大族谱》等20余种首次予以披露。它们或生动记载家族的传承变迁,或详述历史知名大事件;多体例完备,富含闽台民间特色;既是家族、个人的拓荒发展史,也是华夏文明播迁传承史,真实反映了两岸源远流长的血缘关系与文化渊源;散存在公私机构,搜集和整理难度极大;多纂修于清末民国,刻、抄、印本皆有。体例按姓氏拼音编排,姓氏相同的按编修年代排序。每种族谱均撰提要。
-
生于山野 绽于风雨李慕真 著2017年,李慕真已经是93岁的老人了,依然思路敏捷,对往事记忆犹新。她的一生,记载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中国近代史,她亲眼目睹和经历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合作与内战、救国学生运动、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大跃进”“三反五反”“反右倾运动”、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直到打倒了四人帮、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等历史阶段。就在这风风雨雨里,她从一个乡村女孩成长为一名新中国的经济地理学家,而且科研成果累累。她沧桑的一生,是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真实写照。她十分感慨一生的多风多雨,跌宕起伏,饱含酸甜苦辣咸。现在,像李慕真这一代的老年学者已经不多了。因此她挥笔著述,记录下了这将逝去的沉重缤纷历史,希望能和她的儿女们,以及现在的年轻人分享她的人生经历。她希望历史能够重新给予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地位、尊重和荣誉,使科研领域永远后继有人。她希望年轻的一代能从中记住我们中国人民过去的贫困和忍耐,痛苦和耻辱,挣扎和不屈,贡献和牺牲;重温我们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走向光明的路;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做人做事的启发,能够通过这本书,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再看物质生活,富有和贫穷,理想和追求,成功和失败,幸福和苦恼,看这个世界,看历史,看我们人生。
-
历代帝王评儒辑录徐庆文 编暂缺简介...
-
李端棻周术槐 编《李端棻: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是一本关于近代教育改革倡导者李端棻的研究文集,读者对象为历史学、教育学研究者。李端棻(1833年-1907年),字苾园,清朝有名政治家、改革家,出生于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北京大学首倡者、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教育之父,官至礼部尚书。光绪二十二年(1896),个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李端棻是贵阳历史十大名人之一,2017年贵州省史学会召开了专门研讨会,作者逐步收集再精简完成了《李端棻: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的编撰。《李端棻: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从李端棻的教育思想、教育活动、生平文献、戊戌变法等不同角度勾勒出其学术思想、政治主张和锐意改革的积极形象。
-
游艺人生陈星 著本书系再版书,订正了初版中的不少讹误。作者二十余年丰子恺研究的总结性著作,评与传结合,归纳了作者对丰子恺生平和艺术的基本观点,同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补充了大量新发现的史料。此著严格以学术体例撰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本著内容涉及传主在文学、音乐、美术、教育、书法、翻译、艺术理论、佛教文化等各方面的业绩和贡献,是丰子恺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内容包括:童年及杭州求学时期、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时期、游学日本时期、白马湖时期、立达学园与开明书店时期等内容。
-
我的祖父张元济张人凤 著张元济,前清翰林,在他取得功名、踏上社会不久,就遇到了我国近代目前一次思想解放的高潮――戊戌维新运动。这一时期中,他确立要实行新政,必先启迪民智的观点。后来,他把启迪民智、普及教育和提高民族素质作为终生奋斗的目标。本世纪初,他投身商务印书馆,使其从一家小印刷所发展为靠前首屈一指的特大型出版企业,并以高质量的出版物哺育了近代中国一代又一代新型知识分子和莘莘学子,为我国思想、文化、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
西溪文献集成 第2册王国平 编西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西溪文明可追溯至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是杭州文明发源地之一。公元1129年,宋高宗“西溪且留下”的感叹,让西溪从此有了皇家文脉的玺印。历代有许多名人雅士钟情西溪,将其视为休闲、养生、隐居和吟诗作画的理想佳境。苏东坡、唐伯虎、董其昌、郁达夫等一大批名人,留下大量的诗词、匾额、碑刻、游记。清代康熙、乾隆两帝也曾游历西溪,并题写了若干御诗。西溪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龙舟胜会”、“集市灯会”、“西溪花朝节”等传统民俗历史悠久、雅俗共享。而今的西溪湿地景区,恢复了高庄、洪钟别业、河渚街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保存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钱塘望族洪氏家族文化,西溪文化、西溪影视创作和红学影响力与日俱增,文化名人云集西溪。众多的历史景观和深厚的人文积淀,丰富了西溪湿地的内涵,提升了西溪湿地的品位,奠定了西溪湿地在全国湿地中的独特地位。保护西溪文脉,当好西溪的“薪火传人”,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是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有力举措。这些散发着西溪本土气息的文字,映照着这一方宁静山水的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蕴藏着独特的人文内涵和格调韵味,诉说着古人和今人对它的情有独钟。
-
本色朱德余玮 著朱德的一生曲折而传奇,他参加过科举考试,加入过同盟会,投身过护国运动,留学过德国和苏联,经历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建立和建设新中国。他被视为“红军之父”,被西方人称为“红色拿破仑”。毛主席称赞“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周恩来称赞他的一生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他还是新中国第一任中纪委书记,最早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构想。他的一生跌宕起伏:陈独秀为何拒绝他的入党请求?他在德国留学期间为何两次被捕?在遵义会议上他为何流泪?为何说长征中他走过的路zuichang?他如何将南泥湾变成了“陕北江南”?抗战时他与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亦敌亦友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庐山会议上他为何被毛主席批评为“隔靴搔痒”?他为何严词拒绝家乡为他修建纪念馆?为何临终前他仍念念不忘“革命到底”?作者历时多年,深入采访朱德的爱女朱敏等知情人士,以丰富的一手资料,讲述朱德生平鲜为人知故事,解开一个个历史谜团,同时也描绘了伟人光环之外他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带领读者领略不一样的伟人的传奇人生。
-
上美足迹. 陈家泠许根顺“上美·足迹”系列丛书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通过对代表性美术教育家的访谈采写,记载留存上海美术教育中鲜活的一手史料,同时搜集整理教育家的作品图像与文字资料,总结美术教育家们的艺术教育经历。2014年,这套丛书经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以及学院领导班子的集体讨论,决定予以立项,并获得了上海高校“美术学”高峰学科建设项目的经费资助。美院史论系、设计系的师生们予以本项目大力支持。陈家泠,193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潘天寿。1963-1983年,任教于上海美术学院。70年代,师从陆俨少习山水画书法。198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1987年,美国ABRAMS出版科恩夫人(Joan Lebold Cohen)所著《新中国绘画(1949-1986)》,对陈家泠进行专文介绍并以其荷花作品《霞光》作该书封面。1989年,作品《不染》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1986-2017年,分别在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等20个国家地区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及著名画廊举办画展和联展。2007-2017年国内个展有:上海中国画院、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陕西省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安徽省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型个展博物馆举办的艺术大展。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大型宽荧幕纪录片《陈家泠》分别在第9届罗马国际电影节、第11届中美电影节、第2届中澳电影节、夏威夷第35届国际电影节展映,并荣获3项纪录片大奖,陈家泠被夏威夷第35届国际电影节授予文化大使奖。2016年9月4日,作品《西湖景色》成为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欢迎会见世界35个国家元首和地区领导人合影的背景画。2018年1月13日,上海玉佛禅寺陈家冷佛教艺术馆正式开馆。
-
上美足迹. 孟光刘向娟“上美·足迹”系列丛书采用个案研究的方式,通过对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发展历史中具有代表性的美术教育家的访谈采写,记载留存上海美术教育的鲜活的一手史料,同时搜集整理教育家的作品、文章、评论等文献,总结大师们的艺术创作与教育经历。2014年,这套丛书经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以及学院领导班子的集体讨论决定,予以项目立项,并获得上海大学“美术学”高峰建设项目的经费资助。美院史论系、设计系的师生们予以本项目大力支持。孟光(1921-1996),别名孟尔顿,江苏常州人。1940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参加新四军进行抗战革命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9年起历任常州美协主席兼文联秘书长、上海市美术学校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办公室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上海科学技术大学艺术院院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