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

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

作者:罗志田著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05-03-01

ISBN:9787108017673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片断:区分君学与国学梁启超在戊戌维新前夕提出的“君史”观念为这些士人提供了一个诠释的方向,邓实、黄节等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种“君学”论。不过,梁启超的“君史”主要是指以历代正史为代表的整体中国史学,以与尚未出现的“民史”相对应,其结论指向中国“无史”;而国粹学派的“君学”则是和先已存在的“国学”相对应的全体学术之一部,若抑此扬彼,仍不无“复兴”的可能。如此将传统学术划分为“君学”和“国学”两大部分并以春秋笔法明其褒贬,实际是一种重构中国学统的尝试,尚有相当程度的建设意味;不过,正因为“君学”是借鉴以破坏为主要特征的“君史”论而产生,它随时也可能导致中国“无学”的结论,这一走向在学术与物质层面的“实用”紧密联系起来之后日趋明朗。梁启超于1897年提出:“有君史,有国史,有民史。民史之著,盛于西国,而中土几绝。中土二千年来,若正史,若编年,若载记,若传记,若纪事本末,若诏令奏议,强半皆君史也。若《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唐会要》、两汉《会要》诸书,于国史为近,而条理犹有所未尽。”虽然还有“二通”等昔人相对不甚看重的第二手著述近于“国史”,这一断语仍将中国主要史籍几乎横扫殆尽。梁氏“君史”之含义,即谓历代修史者其意不在国之强弱和民之生计,“不过为一代之主作谱牒:若何而攻城争地,若何而取威定霸,若何而固疆国、长子孙,如斯而已”。在此后1901年的《中国史叙论》和1902年的《新史学》中,他对中国过去尚有近于“国史”者也几乎不再提及,而是进一步发展了“君史”的负面含义,并干脆直言中国“无史”。
作者简介
  罗志田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1995)、《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1998)、《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1999)、《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2001)、《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001),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2001年)。
目录
    自序
   第一章国不威则教不循:中学走向无用
   一物质与文质的学术之“用”
   二“科学”与学术的虚实
   第二章国无学不立:重建国学的努力
   一区分君学与国学
   二古学与国学
   三“窃学”与“灭学”
   四“有是地然后有是华”的国学
   第三章温故知新:民间的古学复兴与官方的存古学堂
   一国粹不阻欧化的思路
   二“复古”与“复兴”
   三存古学堂之立意
   四各方对存古取向的反应
   五余论:朝野取向的异同
   第四章种界与学理:抵制东瀛文体与万国新语之争
   一语言文字地位的上升
   二抵制东瀛文体
   三中西文字的优劣
   四文字改革的朝野观念异同
   五种界与学理
   六万国新语之余波
   第五章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整理国故的思想论争
   一从清季到民初的观念传承
   二“国”与“故”的地位
   三国故之争折射出的新旧观念异同
   四余论:古今与中外
   第六章机关枪与线装书:关于“国学书目”的论争
   一“国学书目”的争论及其弦外之音
   二机关枪对打?科学的精神与物质
   三科学的国学
   四余论
   第七章从正名到打鬼:新派学人对整理国故的态度转变
   一引言:杂志的兴起
   二正名的努力:整理国故与新文学运动
   三从治病到打鬼:整理国故运动的一条内在理路
   第八章“国学”的学科定位与认同危机
   一引言:国学与国故学
   二西方学术分类与国学的学科定位
   三区分新旧的努力:国学的排他性
   引用书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