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刑法总论(修订版)
作者:陈立,黄永盛主编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9-01
ISBN:9787561515723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刑法讲义总论》(第四版补订版)的基础上全面修订而成的。当初是准备作为第五版出版的,但最终还是改为了新版。作者对于刑法的一些基本考虑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自1986年本书的第一版出版以来,刑法学的理论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作者的刑法观点重新全面梳理,这就是作者劲头十足地作为《新版》执笔的理由。当今的刑法学,大而言之,可以分为两种流派。一种流派认为,刑法的目的在于保护个人的生命或者财产这种生活利益或者法益,犯罪或者刑罚只有在能够保护该种法益的限度之内,才具有意义和存在理由。作者将其称为实质的犯罪论。另一种流派认为,刑法的作用不仅在于保护法益,通过保护法益来维持社会秩序才是刑法的目的之所在。根据这种见解,尽管保护法益也重要,但由于刑罚是残酷的制裁手段,为了不侵犯国民的自由和人权,事先必须在法律上明确规定什么是犯罪,只能将在形式上符合该种规定的行为作为处罚对象。只有将保护法益和保障人权相协调的刑事司法才能获得国民的信赖,也才能对维护社会秩序做出贡献。作者将这种见解称为形式的犯罪论。本书的初版问世以来,作者就尝试从形式的犯罪论的立场出发,将刑法体系化。从1996年开始的三年间,作者有机会和实质的犯罪论的领军人物、东京都立大学的前田雅英教授进行对谈,对谈的内容被作为“精彩刑法”连载发表在《法学教室》杂志上。这次对谈,不仅让作者理解了前田教授的学说,也是作者自己的一次宝贵体验,同时,在彻底思考作者自己的学说的意义上,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不同立场的学人之间进行对谈,顾名思义,是“短兵相接”,紧张异常,但是,也正因如此,才明白了双方观点的异同,发现了各自观点的不足。本书中大量加入了这次对谈的内容。但是,作者所主张的刑罚法规所预定的行为框架应当成为犯罪论体系的出发点的形式犯罪论的见解,则丝毫没有动摇,这是毫无疑问的。反过来,倒不如说,对于主张优先考虑法官的、然后是国家的处罚要求的实质犯罪论,从尊重人权观念的观点出发,则不免有些担忧,这更加坚定了作者应当坚持形式的犯罪论的信念。作者正是在上述意识的启发下,动笔撰写本书的。但是,本书毕竟是教科书,对目前的刑法学以及判例状况进行客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与各个问题有关的学说和判例,尽可能地进行整理和引用,然后展开自己的观点。另外,对于学习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严密理解概念或者定义,因此,在这一方面,笔者也煞费了一番苦心。特别是在本教科书中,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将目录更加细分,并将“注释”也作为重要内容加入进来。在确认理解了上述内容之后再学习的话,可能就方便多了。2000年3月大谷实
作者简介
大谷实,男,1934年生,日本茨城县人,1957年毕业于日本同志社大学法学部,法学博士。现为同志社大学法学部教授,学校法人同志社理事长,法务省人权保护促进审议会委员,前司法考试考查委员(1982-1995年),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放送大学客员教授,武汉大学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刑事责任的基础》,《人格责任论研究》,《被害人的补偿》,《刑事规制的界限》,《刑法总论重要问题》,《刑法各论重要问题》,《刑法总论讲义》,《刑法各论讲义》,《刑事政策讲义》,《刑事政策学》(译著。相关图书
目录
丛书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刑法的特征
第三节 刑法的机能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四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第四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五章 犯罪概念
第一节 犯罪概念简述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犯罪概念
第六章 犯罪构成概说
第一节 犯罪构成理论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概念
第三节 犯罪构成要件
第四节 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
第五节 犯罪构成的意义
第七章 犯罪客体
第一节 犯罪客体的概念、意义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第八章 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 危害行为
第三节 危害结果
第四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件
第九章 犯罪主体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第三节 刑事责任年龄
第四节 犯罪的特殊主体
第五节 单位犯罪
第十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内容
第二节 犯罪故意
第三节 犯罪过失
第四节 意外事件
第五节 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第六节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第十一章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第一节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概述
第二节 正当防卫
第三节 紧急避险
第四节 其他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第十二章 犯罪停止形态
第一节 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 犯罪既遂
第三节 犯罪预备
第四节 犯罪未遂
第五节 犯罪中止
第十三章 共同犯罪形态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第十四章 罪数形态
第一节 罪数判断标准
第二节 一罪的类型
第三节 数罪的类型
第十五章 刑罚概说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第十六章 刑罚的体系
第一节 刑罚体系概述
第二节 主刑
第三节 附加刑
第四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
第十七章 刑罚的裁量
第一节 刑罚裁量概述
第二节 量刑情节
第三节 累犯
第四节 自首与立功
第五节 数罪并罚
第六节 缓刑
第十八章 刑罚的执行与消灭
第一节 刑罚执行
第二节 刑罚消灭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刑法的特征
第三节 刑法的机能
第三章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第三节 罪刑相适应原则
第四节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第四章 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 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 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五章 犯罪概念
第一节 犯罪概念简述
第二节 我国刑法的犯罪概念
第六章 犯罪构成概说
第一节 犯罪构成理论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犯罪构成的概念
第三节 犯罪构成要件
第四节 犯罪构成与刑事责任
第五节 犯罪构成的意义
第七章 犯罪客体
第一节 犯罪客体的概念、意义
第二节 犯罪客体的种类
第三节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第八章 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 危害行为
第三节 危害结果
第四节 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 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件
第九章 犯罪主体
第一节 犯罪主体概述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第三节 刑事责任年龄
第四节 犯罪的特殊主体
第五节 单位犯罪
第十章 犯罪的主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内容
第二节 犯罪故意
第三节 犯罪过失
第四节 意外事件
第五节 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第六节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第十一章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第一节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概述
第二节 正当防卫
第三节 紧急避险
第四节 其他排除犯罪性的行为
第十二章 犯罪停止形态
第一节 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 犯罪既遂
第三节 犯罪预备
第四节 犯罪未遂
第五节 犯罪中止
第十三章 共同犯罪形态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第十四章 罪数形态
第一节 罪数判断标准
第二节 一罪的类型
第三节 数罪的类型
第十五章 刑罚概说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第二节 刑罚的功能
第三节 刑罚的目的
第十六章 刑罚的体系
第一节 刑罚体系概述
第二节 主刑
第三节 附加刑
第四节 非刑罚处理方法
第十七章 刑罚的裁量
第一节 刑罚裁量概述
第二节 量刑情节
第三节 累犯
第四节 自首与立功
第五节 数罪并罚
第六节 缓刑
第十八章 刑罚的执行与消灭
第一节 刑罚执行
第二节 刑罚消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