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尚书译注樊东 译注《尚书》是我国流传下来的第一部记言历史,记载了从尧、舜、禹至秦穆公上千年的历史,主要摘取的是各圣王贤臣的语录,对了解我国上古文明、史实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儒家经典之一。原书文意古奥难解,句子佶屈聱牙,又有今古文尚书之别,本书只选取《今文尚书》中的二十八篇加以译注。
-
中庸赵征 著《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人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南宋大儒朱熹曾如此高度赞誉《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只要按照《中庸》的精义治国、修身,必定能达到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的太平和合境界。可见,在古人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中庸》有着多么巨大的作用。
-
左传王长印,余芬兰暂缺简介...
-
集传古文韵海校补(宋)杜从古 撰,丁治民 校补暂缺简介...
-
温文尔雅的文明礼节格林教育发展中心 编本书内容包括:接电话的文明;与父母和谐相处;与爷爷奶奶和谐相处;尊重、关爱老年人;微笑面对他人;维护环境讲文明等内容.
-
说文易检史恩绵 编《说文易检》是根据1917年涵芬楼本影印而成的,是清南陵史恩绵所作。史恩绵习篆籀三十余载,集成是书,当年涵芬楼所据已是史先生第三抄。《说文易检》书虽薄,因属“缩印”手稿,容量却不小。
-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王承略,刘心明 编《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第17卷)》收录二十五史中的艺文志或经籍志及其在宋代至民国间的考证,注释与补遗之作,收录清代至民国间补撰的各朝 文志或经籍志,收录宋、明,清三朝的国史艺文志或经籍志,共计83种,每一种都作了标点,校勘,大致根据时代和篇幅分为27卷30册。这是史志目录首次大规模的汇辑和整理,显示了各代藏书与著述之盛,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的家底,反映了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为贯通考察典籍的成书、著者、卷帙、真伪,流传等情况,提供了最基本、最可信的依据。
-
中原音韵校本张玉来,耿军 著《中韵学从书:中原音韵校本(繁体版)》将以整理我国音韵学古籍为主要内容,遵循工具性、数据性和权威性的原则,力求为音韵学研究提供版本可靠、校勘精良、使用方便、全面系统的文献数据。主要收录:音韵学传世和出土文献及其整理校勘成果,主要包括各个历史阶段出现的韵书、韵图,此外还将适当选收与音韵学关系密切的佛典音义、域外对音等古籍文献;清代及清代以前学者的音韵学研究著作及其点校整理本。
-
太炎先生尚书说章太炎 著,诸祖 整理太炎先生耽酝《尚书》,老而弥笃。自言已通百之八九十。胜於清儒。晚以全书亲授及门诸子。余参末座,备闻其详,有闻必录,积累成册。凡先生所说《尚书》,具於是矣。《太炎先生尚书说》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大学中庸译注樊东 译注《陶庵梦忆》为明朝散文家张岱所著。其中记载了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构成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幅风俗画卷,同时也以此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乡土之情,抒发沧桑之感,寄托兴亡之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