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诗经日识安建炜 编《诗经日识:公历2021年农历辛丑年牛年(套装共4册)》是一本文创类图书,内容集诗经原文、风物图片、风物介绍、日历为一体,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将产品划分为四册,具备了阅读、赏画、识图、日历、记事五大功能。《诗经日识:公历2021年农历辛丑年牛年(套装共4册)》将诗经文化元素与实用性很强的笔记本和日历相结合,让文创产品真正的走进读者、融入生活。
-
孝经学曹元弼 著,李铁映,王伟光 编,宫志翀 校《孝经学》是晚清著名的礼学家、经学家曹元弼所编撰的《十四经学》之一,全书在《孝经》的文本与作者、微言大义、社会功用、《孝经》与群经关系、《孝经》研究的礼学化倾向等方面体现了曹氏独到的孝经观,其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孝经学》是晚清著名的礼学家、经学家曹元弼所编撰的《十四经学》之一,全书在《孝经》的文本与作者、微言大义、社会功用、《孝经》与群经关系、《孝经》研究的礼学化倾向等方面体现了曹氏独到的孝经观,其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孝经学》是晚清著名的礼学家、经学家曹元弼所编撰的《十四经学》之一,全书在《孝经》的文本与作者、微言大义、社会功用、《孝经》与群经关系、《孝经》研究的礼学化倾向等方面体现了曹氏独到的孝经观,其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
道德经张南峭 编《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宗旨,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艺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
书苑拾遗·黄道周书孝经赞义王祎,冯威 著“书苑拾珍”系列,书法精品补遗。在目前社内外已出的名碑名帖之外,遴选民国时期曾出版,1949年后再无出版的具有影响力的书法作品和范本,这些作品原迹或原石大多不存。此次出版旨为读者提供临摹观赏佳本。《黄道周书孝经赞义》为其一种。黄道周(1585 -1646 ),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今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人,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工书善画,诗文、隶草皆自成一家。黄道周写过多种版本的《孝经》,其中一版为在每章之后加带赞语的《孝经》,称为《孝经赞义》。此册墨迹原藏清宫,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藏二十七”卷。这一小楷作品写于崇祯十四年(一六四一)九月,是黄氏晚年力作,后流出清宫。本编以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四月天津印本略作放大影印,以广流传。
-
一日一论语焦玉萍 编孔子的人格与思想,辉耀了中华文化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论语》集中展现了他身体力行的教育智慧。本书基于《论语》的文化张力及原文本义,借以朱子、张居正、杨伯峻、钱穆所著版本为核心,展示孔子的政治主张,理论思想、道德观念、处事方法及教育原则等,并详解相关成语280条和相关的故事链接,于365日内把握《论语》精要。是一部帮助青少年学生学习和理解《论语》的辅导读本,对于青少年进行国学教育、掌握《论语》内容释义精要有一定帮助。
-
论语通解高小方 著《论语通解》是作者整整40年研读《论语》的心血结晶。正文每字都注上汉语拼音,为读者准确朗读原文提供基本依据。每章一般包含三部分:原文(加上新式标点);译文(按“信、达、雅”的要求提供现代汉语翻译);说明(取代过于繁琐的注释。或择引旧注,或自出简注,或略陈管见,或有所辨析);此外,有些章节还会安插讨论(由著者提出问题,简析问题,或阐明今读今译的依据,或提示对“古为今用”的思考等,融会贯通,以进一步为读者释疑解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文化价值。《论语通解》学术价值较高。
-
儒藏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北京大学儒藏工程”是我国一项重大学术文化项目。《儒藏》收录自先秦至清朝结束这一时段中,儒家经典及其注疏、儒家学者的著述和体现儒家思想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包括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尽量选用好的底本,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五礼通考》二百六十二卷,卷首四卷。卷首一、第二为《礼经作述源流》,卷首第三、第四为《歴代礼制沿革》。正文二百六十二卷,依次为吉礼一百二十七卷、嘉礼九十二卷、宾礼十三卷、军礼十三卷,凶礼十七卷。“五礼”之名,始见于《周礼·大宗伯》,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礼覆盖了古代社会的全部礼节。在秦蕙田之前,专门通考礼的著作有两部为著名,一部是南宋朱熹《仪礼经传通解》。此书是朱熹未竟之作,后来由朱熹门人黄榦、杨复分别为之续补《丧礼》《祭礼》,使之五礼粗具,但“体例未备”。另外一部就是清初徐乾学《读礼通考》,秦蕙田对《读礼通考》大为称赏,认为其“规模义例,具得朱子本意”,然惜其只涉及丧礼(凶礼),于其他四礼尚属阙如礼。故秦蕙田毕几十年之功,编纂《五礼通考》,意在取两家之长、补两家之短。《五礼通考》的编纂体例,“通”,既有共时的通,即每述一义,必网罗众说;也有历时的通,即每记一制,必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古礼近制,靡弗该载。而“考”,则是每述一义,每记一制,必有案断,必有折中,以“蕙田案”列入条下。《五礼通考》成书之后,当时颇多溢美之词,如《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考证经史,原原本本,具有经纬,非剽窃饾饤、挂一漏万者可比,较陈祥道等所作,有过之无不及矣。”
-
四书五经鉴赏辞典施忠连 编《四书五经鉴赏辞典》初版于2005年,2013年推出新一版。第三版以前两版为基础,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本版以主题为序,根据仁为本源、修身自强、弘道行义、经世治国、穷神知化、人格风范、树人育才、诗性文化八大主题分类鉴赏相关篇章。这八个主题既是四书五经主旨的概括,也是传统儒家哲学的问题意识所在。本次修订,旨在导引读者带着问题读经典,通过不同篇章的互相对比和呼应,丰富读者对经典的认识。
-
楚辞新注聂石樵 著《楚辞》是中国文学浪漫精神的奠基之作,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源头,影响深远而广泛。 《楚辞》收录屈原、宋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刘向、王逸等人的辞赋作品。它们“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被称为“楚辞”。其中,屈原所作《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感情热烈奔放,想象奇幻优美,文辞惊采绝艳,志行高洁坚贞,被鲁迅誉为“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本书由古典文学研究名家聂石樵先生根据明人复印的宋刊本《楚辞补注》和宋端平本《楚辞集注》编注,同时参考了历代其他重要注本。文字校订择善而从,注释注重文字训诂和阐明词句的含义,以便于读者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作品的风雅和浪漫。
-
以美学角度来诠释诗经的英译研究陈国勤 著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跨文化交流成为中国文化经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经》是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着中国诗词的传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美学角度来诠释的英译研究》从美学角度介绍了《诗经》的起源发展以及新时期下如何推进《诗经》的研究,内容详尽、通俗易懂。《以美学角度来诠释的英译研究》可供高等院校美学或古典文学专业师生使用,也供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