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春秋本义程端学,钱永生,吴志坚,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春秋本义》,元代程端学撰。程端学(1278—1334),字时叔,号积斋,庆元(今浙江宁波)人。程端学一生致力于《春秋》经的研究和著述。其《春秋》学在朱子基础上,按照朱子的观点,完善《春秋》经的解释体系。《春秋本义》是其主要著作。《春秋本义》共三十卷,征引文献极其丰富,达一百七十余家之多,凡前代,尤其宋代治《春秋》诸家几乎囊括殆尽。《春秋本义》最早的刻本是元至正三年(1343)庆元路官刻本,最完整的刻本是康熙十九年(1680)《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同治十二年(1873)又先后重印。此次校点以乾隆五十年《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
-
揅经室集 《儒藏》精华编选刊阮元 撰 沈莹莹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C经室集》六十三卷,清阮元著。《?C经室集》是阮元自编定稿的个人文集,除了他主编的几部专书外,阮元一生著述大部分收入集中。文集系统反映了阮元的学术观点和治学方法——“余之说经,推明古训,实事求是而已”,表明他恪守汉学正统的立场和以古训求义理的治学方法。七集六十三卷本的《?C经室集》由原印四集(包括《一集》《二集》《三集》《四集》)《外集》《续集》《再续集》构成。涵芬楼《四部丛刊》本的《?C经室集》为六集五十四卷本,其中《续集》用的是九卷本,缺《再续集》,中华书局1993年出版的点校本《?C经室集》就据以为底本,可见它也不是完足之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的《?C经室集》为五集五十一卷本,其中原印四集四十卷、《续集》十一卷,另外将《外集》题为《四库未收书目提要》编入目录类丛书中,可见该本也不完足。《?C经室集》首次对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的六十三卷本《?C经室集》进行校点整理。这个本子不仅《再续集》的卷数、内容最多,而且它的原印四集和《续集》《再续集》《外集》在诸种本子中校勘最为精审。是目前《?C经室集》最精善的整理本。
-
毛诗后笺(清)胡承珙 撰暂缺简介...
-
仪礼章句吴廷华,徐到稳,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仪礼章句》十七卷,清吴廷华撰。《仪礼》经文本身较为难懂,朱熹《仪礼经传通解》和张尔岐的《仪礼郑注句读》,都是注《仪礼》的经典之作,但这两部书对于初学者来说,依然很难。吴廷华的《仪礼章句》借鉴了了朱熹的节次分章;句读、注释方面,又吸收了张尔岐的注释成果和王文清“专以句读为主”的特点;校勘方面,意识到监本与石经本各有脱误,十分重视经文校勘;于《丧礼》方面,增入了历代制度,尤为详审。《仪礼》一书主要记述行礼仪节,内容似涉枯燥,但可谓“三礼”之本,但作为十三经之一的《仪礼》在历史上直到清康熙之后才逐渐被学者重视。吴廷华作为清康雍乾时期一名学者,正逢其时,且其本人曾为书院教授。观《仪礼章句》一书,颇类其教学期间的“讲义”,是一部难得的《仪礼》入门读物。中国号称礼仪之邦,欲了解中国礼仪不可不读“三礼”之本的《仪礼》,欲读懂《仪礼》,不可错过《仪礼章句》这一佳作。此书目前尚无标点整理本,就其正式出版影印本亦很难找到。本次校点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所藏乾隆二十二年东壁书庄初刻本为底本,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道光九年广东学海堂皇清经解本为校本。校点者徐到稳。
-
群经平议俞樾,张钰翰,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群经平议》三十五卷,清俞樾撰。《群经平议》为清经学大师俞樾经学研究之重要著作,全书考证对象为中国文献典籍中最重要的十三部经书著作,包括我们通称的“十三经”中的“十二经”(《诗经》《周易》《尚书》、三《礼》、《春秋》三《传》、《论语》《孟子》《尔雅》”,另添入《大戴礼记》一书。考证内容有经文衍字,有字义训诂,有名物制度,大要以“正字”为主。以音声求义训,从而明经旨。此次校点,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光绪二十五年《春在堂全书》本为底本,以光绪十四年南菁书院刻《皇清经解续编》本为校本。校点者张鈺翰本身学术功底比较扎实,且从事古籍整理方面的编辑工作,对全书体例统一方面问题比较重视。
-
尚书今注今译屈万里《尚书今注今译》系我国现代经史研究大家屈万里先生所著,是其“尚书学”系列著作之一。屈先生深于小学、经学和甲骨卜辞,结合出土文献诠释《周易》《尚书》《诗经》,成绩斐然。其先行出版的《尚书释义》经反复修订成《尚书集释》,已成为经典读本。但对想了解《尚书》大意的广大读者来说,“往往不克但凭注语既能详悉经文之意义”,因复著此书。该书采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每篇之下分注语和译文两部分。注语力求简洁,避免烦琐引证;译文力求保持经文原意,尽量做到信达雅。全书注译精当,使读者通读一遍,即可略知《尚书》大意,是欲窥经典门径者不可不读之书。
-
儒藏.经部.四书类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暂缺简介...
-
三字经 千字文 孝经南宋,王应麟 等暂缺简介...
-
尚书核诂杨筠如尚书核诂这部书,是二十世纪尚书研究重要的成果之一。王国维先生特焉撰序,以之与历史上的孔传、蔡传相比,认为其书“博采诸家,文约义尽,亦时出己见,不愧作者。其于近三百年之说,亦如汉魏诸家之有孔传,宋人之有蔡传。其优于蔡传,亦犹蔡传之优于孔传。”这无疑是非常高的学术评价。核诂的作者杨筠如先生,湖南常德人,一九二五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为研究院第一届学生,王国维是当时的导师。他听王国维讲授尚书,于是选取核诂为研究题目。在那屈同学中,以经学为题目的只有他和杜钢百(原名百炼),杜氏治经学史,致力经注的惟杨筠如先生一人。如核诂自序所述,他在清华期间草成了核诂四卷的初稿。毕业后到南方福建。一九二七年将书的修订稿寄回清华,王国维加批作序。这里应该说明,尚书核诂序大约是王国维最后一篇著作,文末署“丁卯四月”,即一九二七年五月。到六月二日,王国维就在昆明湖自沉了。这篇序又收进观堂别集,文字和核诂书前所印有不少出入,当系王国维自留底稿。看来序文曾经推敲修改,绝非草率应酬之作。
-
四书五经骆宾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