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孝经学曹元弼 著,李铁映,王伟光 编,宫志翀 校《孝经学》是晚清著名的礼学家、经学家曹元弼所编撰的《十四经学》之一,全书在《孝经》的文本与作者、微言大义、社会功用、《孝经》与群经关系、《孝经》研究的礼学化倾向等方面体现了曹氏独到的孝经观,其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孝经学》是晚清著名的礼学家、经学家曹元弼所编撰的《十四经学》之一,全书在《孝经》的文本与作者、微言大义、社会功用、《孝经》与群经关系、《孝经》研究的礼学化倾向等方面体现了曹氏独到的孝经观,其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孝经学》是晚清著名的礼学家、经学家曹元弼所编撰的《十四经学》之一,全书在《孝经》的文本与作者、微言大义、社会功用、《孝经》与群经关系、《孝经》研究的礼学化倾向等方面体现了曹氏独到的孝经观,其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
诗经里的中国关鹏飞 著周朝的建立是国家疆域意义上的中国成立的标志,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诗经》,则凝结着一个文学、文化意义上的活生生的中国。在这个中国里,先民们充满忧患而又浪漫的生活,都生动地保存在《诗经》古老而美丽的字里行间。《诗经里的中国》便以诗史互证的传统手法,通过周朝历史来深度解读、研究从周天子到采桑女、从宗周到国邦的各色不同人群的生活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来欣赏他们心底里流淌出来的美妙诗篇,深入浅出,跟读者一起分享《诗经》里的中国故事,一起探索礼乐中国如何演变成文化中国。
-
论语肖卫 著《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
-
写给孩子的美丽诗经林画 著写给孩子的美丽诗经:让孩子学《诗经》,不仅仅要把它当成诗歌来吟诵,更要回到中华文化的源头,去体会我们古老的历史,寻找远古的足迹。
-
阮刻春秋穀梁传注疏阮元 著《监本附音春秋穀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二十年刻本影印。《春秋穀梁传注疏》是我国儒家传统典籍《春秋》的三种注解(称“《春秋》三传”)中的一种。自先秦、两汉、唐宋至清代,递相注释。阮刻《十三经注疏》是古代正经注疏汇刻本的集大成者,虽然受到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容有“淮风别雨,不以为善”之讥,但其校刻精细、体例谨严,允推历代同类刻本中的翘楚,问世200多年,是迄今公认的最善刻本。嘉庆阮本又有初刻后刻之别,本次为第一次《阮刻春秋穀梁传注疏》嘉庆本后刻本第一次影印,修订了阮刻嘉庆初刻《穀梁传》的一些文字讹误,更为方便读者阅读与研究。
-
孟子薛乾,陈宇 编,慕白 绘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著名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是儒家必读经典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世人尊之为“亚圣”,与孔予合称为“孔孟”,后人把儒家学说称为“孔孟之道”。
-
田英章楷书诗经田英章 书写田英章先生拥有极高的书法造诣,他博学古法,诸体兼修,尤擅楷、行。特别是他的楷书,法度缜密,传承有序,已熔炼到精熟至美的高度,获得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评价。田英章的字端庄工整、道劲秀丽,在深厚的传统技法基础上进行延伸,达成并符合了现代人的审美标准,易学易练。本册为《田英章楷书诗经》以诗经为文本,练习楷书。
-
论语通解高小方 著《论语通解》是作者整整40年研读《论语》的心血结晶。正文每字都注上汉语拼音,为读者准确朗读原文提供基本依据。每章一般包含三部分:原文(加上新式标点);译文(按“信、达、雅”的要求提供现代汉语翻译);说明(取代过于繁琐的注释。或择引旧注,或自出简注,或略陈管见,或有所辨析);此外,有些章节还会安插讨论(由著者提出问题,简析问题,或阐明今读今译的依据,或提示对“古为今用”的思考等,融会贯通,以进一步为读者释疑解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文化价值。《论语通解》学术价值较高。
-
读成语学易经孙元涛 编《读成语学“易经”/国学经典丛书》着眼破解人们对《易经》的偏见,通过仍然活跃在我们生活中的百个成语,引导人们走进《易经》这个中华文化的元典,打开中国大智慧的宝藏。《读成语学“易经”/国学经典丛书》将成语作为桥梁,让读者了解《易经》的六十四卦的基本内容及一些重要爻辞的含义;了解孔子为《易经》所作“十翼”(十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读成语学“易经”/国学经典丛书》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及喜欢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青年。
-
四书五经鉴赏辞典施忠连 编《四书五经鉴赏辞典》初版于2005年,2013年推出新一版。第三版以前两版为基础,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本版以主题为序,根据仁为本源、修身自强、弘道行义、经世治国、穷神知化、人格风范、树人育才、诗性文化八大主题分类鉴赏相关篇章。这八个主题既是四书五经主旨的概括,也是传统儒家哲学的问题意识所在。本次修订,旨在导引读者带着问题读经典,通过不同篇章的互相对比和呼应,丰富读者对经典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