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部
-
广韵三家校勘记补释范祥雍 补釋本书以所珍藏的前人未见引及的清代著名学者恵栋、段玉裁、顾广圻三家校本原稿为主,以曹寅扬州诗局刻本、古逸丛书复宋本、复元本、四部丛刊景印宋巾箱本参校,并以敦煌《切韵》残卷等旁证,参以周广谟《广韵校勘记》,凡引古籍一百十一种,对《广韵》一书作了较详细鄂补释校勘考证。其《自序》一篇又对《广韵》的流传版本、历代校勘情况、校记的整理方法作了详细说明。本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名家集注·周易(东汉)虞翻,(三国魏)王弼,(唐)孔颖达,(宋)朱熹 等注《名家集注周易》一书以三国魏王弼的《周易注》、唐代李鼎祚的的《周易集解》、孔颖达的《周易正义》以及南宋朱熹的《周易本义》为底本,综合各家学说,融合不同学派,采撷精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能够全面了解《周易》一书在流传过程中各个名家的注释,为读者更好地理解《周易》提供方便。为了适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本书还对《周易》的原文进行了注释、翻译和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融合为古今的平台。同时书中插配了大量的古典书画图片,进一步开阔读者视野,全面了解《周易》的精髓。
-
域外汉籍珍本文库·子部域外汉籍珍本文库编写组 编写中國歷史上的對外文化交流有兩條道路: 一條是絲綢之路,傳播中國的物質文化;一條是漠籍之路,傳播中國的精神文化。 絲綢之路主要是中外物質文化交流的道路,這是舉世公認的。絲綢之路(SiIkm巳》的概念,是十九世紀後期由德國學者提出的。各國研究者接受了這一概念,並習慣用它來解釋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但是,現在看來,這一概念有一定的局限。首先,中外文化交流不僅僅是物質互換,還有精神的溝通。絲綢之路概念的緣起,是對東西方商貿交流的研究,對精神文化的關注稍顯薄弱。其次,中外交流不完全是中國與西方的交流,也包括與東方其他各國的交流。儘管到了今天,絲綢之路的概念經過開拓,形成沙漠絲路、草原絲路、海上絲路三個部分,可是仍然無法包容中国與東亞、東南亞諸國交流的内容。再次,中外文化交流與經濟商貿交流的線路,也不完全相同,在歷史時間上也有較大的差異。所有這些,便是我們提出漠籍之路(booknad)的原因。 漠籍是中國精神文化的載體,漠籍之路是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道路。沿著漠籍傳播的軌跡,尋找中外精神文化交流的道路,應該是當代學者和出版人的責任。這些年,有志於此的學者,做了很多工作;有的學者就提出用書籍之路的概念,來研究中日文化交流。但是仔細想來,書籍之路的提法不如漠籍之路明確,探究的範圍也不應該局限在兩國之間,應該把漠籍之路作為打開古代中外精神文化交流史的鑰匙。
-
周易全集任宪宝 注译《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古代关于“卜筮”的书,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一部古代哲学图书。《周易》一书名字的由来也颇多争议。“周”字的含义,历来有两种说法。为“周代”,二为“周普”。前者的寓意在于认为众周易:》为西周时代的书:后者则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易”据东汉郑玄的看法有三层含义:易简:变易:不易。这就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态是:一、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二、时时在变易之中:三、保持一种恒常。
-
小尔雅义证(清)胡承珙 编著,石雲孫 校点《安徽古籍丛书:小尔雅义证(繁体竖排版)》主要收录了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等内容。
-
彩印周易全书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南宋刊单疏本毛诗正义(唐)孔穎逹 撰本书内容简介:《毛诗正义》现存版本,以日本藏宋刊单疏本为最优,其余诸本均从单疏本衍生。盖诸经义疏经北宋朝廷校订,即有所谓单疏刻本,成为后来所有注疏刻本的祖本。然诸经单疏北宋刊本,至今无一部流传,而《周易》、《尚书》、《毛诗》、《礼记》、《公羊》、《尔雅》六经有南宋覆刻本传世;《仪礼》单疏南宋刊原本已经散夫,仅存清代覆刻本。在此七经中,《尚书》、《仪礼》、《礼记》、《公羊》、《尔雅》五经,有《四部丛刊续编、三编》、《古逸丛书续编》等影印本,《周易》有上世纪三十年代傅增湘影印本及台湾重印本;唯独《毛诗》,自一九三六年日本东方文化学院影印之后,多年未得重印,以致国内学者很少利用。南宋刊单疏本穴毛诗正义锣国内已经不传,我们征得原书收藏者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的同意,据影印本做四拼二局清影印,并增添篇名目次及书眉篇名索引,以方便检索;另增附四种含全彩印刷的《毛诗正义》古抄残卷,让读者饱览秘籍。这是本社继《日本足利学校藏宋刊明州本六臣注文选》、《旧京书影》之后,从东瀛载回的第三种珍贵汉籍,现精心编辑,呈献给读者。
-
孝经传说图解(清)金柘岩 辑《孝经传说图解》四卷。该书先刻有《孝经》经传,其后记叙了金柘岩搜集的150篇孝行故事,这些故事除了出自《史记》、《南史》、《唐书》等正史外,还从《合璧事类》、《百孝图》、《续宏简录》、《钱塘县志》等书中摘取。并以一图一文的形式展示历代以来孝行的场景,以便读者按图索解。版图共二百幅,刊刻精致,人物脸形神态饱满,颇有明末徽派版画的风貌,为清中期版画精品。本书最初刊行于嘉庆十六年,为众人集资镌刻,书口刻有不同捐刻者姓名,书前有太白山人及广东学政朱阶吉两篇序文。后同治年间有翻刻。今以嘉庆原刻本为底本影印出版。
-
小学句读(宋)朱熹,刘清之 编撰朱熹曾言:后生初学,且看《小学》书,那个是做人的样子。《三字经》云: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又云: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小学教人识文断字、洒扫应对、进退揖让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小学虽小,但在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本书展示了我国古代小学教育的部分面貌、理念,也为朱熹及宋代理学思想的研究者提供了一部参考文献。本书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粗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
-
诗经别裁扬之水 著《诗经别裁》主要内容包括: 关雎、卷耳、汉广、燕燕、击鼓、谷风、雄矬、泉水、静女、桑中、硕人、氓、黍离、君子于役、扬之水、缁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