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下一代媒体:来自清华园的思想交锋

下一代媒体:来自清华园的思想交锋

作者:李希光,孙静惟主编

出版社:南方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4-01

ISBN:9787806521328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的出版能推动新闻传播学界加紧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而不是只会背诵僵化的教条和概念,即李希光教授所说的“功能性文盲”。人才是新闻改革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实质内容。港大希望和清华大学及内地的新闻学者专家协力,在不远的将来培养出一批能在国际主流媒体占据一席之地的知名记者、国际视野与实际经验兼备的美国通和国际通。他们还要有批判精神,及在各种媒体上操作自如的专业水平。在致力于推动新闻事业的改革之际,我们也要注重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和培养,充分发挥新闻和舆论监督在社会发展与现代化中的作用。
作者简介
  李希光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台办媒体专家组成员、国务院台办研究中主特约研究员、国务院新闻办咨询专家组成员、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新闻界》副主编,《中国表年报》特聘专家、中国记协特邀理事、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网络媒体委员会主任。曾任:新华社高级记者。哈佛大学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中心研究员、《华盛顿邮报》客座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萨尔斯堡美国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目录
总序
上编跨媒体传播
第一章新媒体与新新闻
——美国《科学》杂志主编艾利斯·鲁宾斯坦演讲
对话录
一.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二.新媒体给《科学》带来的变化
三.新媒体给新闻界带来的利与弊
四.新媒体的守门人
第二章分众时代的传媒
——“阳光文化”主席杨澜演讲对话录
一.分众时代的主题节目
二.分众时代的观众需求
三.主题节目的优势
四.寻找中国的文化
五.跨媒体策略:乌龟背兔子
六.电视与网站互相弥补
第三章好莱坞电影时代的终结
——北卡莱罗纳大学罗伯特·爱伦教授演讲对话录
一.人口统计学与好莱坞电影
二.技术革新与好莱坞电影
三.“核心家庭”的瓦解与好莱坞电影
四.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
第四章来自硅谷的声音
——美国网络新闻学创始人丹·吉尔摩清华演讲对话录
一.互联网改变受众阅读新闻的习惯
二.记者采集新闻方式的变化
三.硅谷的科技记者
第五章互动电视:趋势还是神话?
——美国国家电视艺术科学院国际委员会主席乔治·勒克乐
演讲对话录
一.最早报道互联网的新闻记者
二.电视和计算机终将合为一体
三.什么是互动电视
四.推广互动电视
第六章从新闻学视角看互动电视
——北京电视台《互联生活》采访李希光实录
一.用遥控器上网
二.互动电视离国人有多远?
三.展望互动电视
第七章明天报纸什么模样?
——李希光与台湾《明日报》发行人王健壮对谈录
一.网络报与传统报纸有何区别
二.网络报的优势和前景
三.如何确保网络报信息真实准确
四.如何应对网络报的挑战
五.网络报怎样吸引网络读者
六.怎样保证新闻的公正.客观
七.谁来监督网络媒体
八.网络报会改变人际交往吗?
第八章未来传媒谁主沉浮
——中国主流媒体网站负责人对话录
一.新旧媒体各有特色
二.新旧媒体的联姻
三.旧媒体的战略调整
四.旧媒体的生存之道
五.旧媒体如何办网站
第九章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
——清华现代传媒圆桌会之一
一.“这一次中国没有迟到”
二.全面看待新媒体
三.网站和传统媒体
四.网络建设是国家安全建设的一部分
五.传统新闻教育面临网络挑战
六.“修长城还是破长城”
第十章新旧媒体的交锋
——清华现代传媒圆桌会之二
一.媒体的注意力从何而来
二.从金正日访华看网络媒体新闻的关注点
三.网络媒体关注点是否走偏
四.网络媒体有没有政治新闻的空间
五.网络炒新闻:没有出路
六.现行的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要改
七.媒体生存靠品牌.权威和信誉
八.新闻敏感是第一位的
九.新闻炒作与新闻策划
十.网络媒体会不会制造一种“世界公民”
第十一章网络媒体能否成为未来传播的主流媒体
——清华现代传媒圆桌会之三
一.对互联网的哲学思考
二.烧钱的媒体和赚钱的媒体
三.互联网与国家安全
四.回到旧媒体时代
五.意识形态对互联网的影响
下编下一代记者
第十二章采访!采访!核实!核实!
——美国斯坦福大学传播学院吴惠连教授演讲对话录
一.“就是写下发生过什么”
二.全身心地讲述事实
三.“一定要核实”
第十三章优秀的电视主持人首先是位老辣的记者
——CNN主持人韩玉花演讲对话录
一.未来10年将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媒介市垓
二.我宁愿当“主持人”,而不做“主播”
三.什么是新闻
四.如何把印刷的信息翻译到电视上
五.我们是如何做节目的
六.主持人的自信来自对话题的理解
七.工作的热情来自内心
八.电视主持人的迷人之处
九.美国99.9%的电视主持人当过记者
十.如何看待中国的新闻审查
十一.“我不模仿别人”
第十四章采写无法报道的故事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普利策奖评委盖·特立斯演讲对话录
一.“游荡的艺术”
二.“做记者是第一步”
第十五章全球化时代的财经报道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记者詹姆斯·金奇演讲对话录
一.“难道中国人对性不感兴趣吗?”
二.信息过剩时代:最主要的是发掘真正的新闻
三.当记者就到中国来!
四.中国财经报道的新浪潮
第十六章下一代媒体与下一代新闻教育
——与哈佛大学政治研究所创始人乔纳森·摩尔大使圆桌对话录
一.“要做的就是寻找真理”
二.媒体与政府的关系
三.新闻.政治与公共政策
四.“我们宁愿要其他专业的学生”
五.“媒体工作不是书生能干的事”
第十七章谁是下一代记者
——李希光.司久岳千龙网“新闻沙龙”对谈录
一.新闻在悄悄地变
二.被布什点中的妙招
三.老百姓为何偏爱负报道
四.我们的声音要盖过西方的声音
第十八章另类新闻课堂
一.记者应是样样精通的“万金油”
二.有一定资历的人才有资格做编辑
三.记者职业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