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哲学的比附与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技

哲学的比附与哲学的批判: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技

作者:邬焜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01

ISBN:9787500435013

定价:¥23.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在耗散结构理论看来:“一个非平衡系统的演化过程,可以用数学中的分支点理论来描绘。一个非平衡系统如果经过分叉点A、B到达C时,那么对C态的解释就必然暗含着对A态和B态的了解,这样,我们就在物理学和化学中引入了历史的因素。”⑦在这里,“演化的历史被‘记忆’和保留。”在这些“记忆”和“保留”中,“既有老一代性质的遗传,又有新的功能的产生和选择。”③而在这样一个分叉演化中,“时间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运动参量,而是在非平衡世界中内部进化的度量。”牛龙菲先生在其《人文进化学》一书中指出:在时间和空间之间存在着一种普遍的可逆的“自同构变换”。如:竹子的枝节、树木的年轮、地层的叠压;言语的书记与朗读、乐曲的记谱与演奏、声音的录制与还原、计算机程序的存储与执行。而遗传基因DNA的自我复制,恰恰正是把生命发育之时间绵延流逝性质的“程序”自同构变换为空间几何拓扑性质的“模板”之后的“拷贝”。当一棵苗生长时,人们可以说,它把一种缓慢的时间节律翻译成了一种空间的节律。从最为一般的意义上来讲,演化是通过事物的相互作用实现的,而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同时就是事物间进行信息的同化和异化的过程。在这一普遍相互作用的信息同化和异化的过程中,处于演化过程中的事物必然被普遍信息体化。事物的:这种普遍信息体化的性质,决定了在其内部的特定结构“痕迹”中必然凝结了关于自身演化历史的多重关系的信息。这样,演化之时间流逝的信息,以及事物演进由来的旧有空间结构状态的信息都会以某种被扭曲、变态,或部分耗散扬弃的形式,在演进之事物的现存结构中得到不同程度的保留。如此,在历史的东西的直接存在的过程消失之后,这种直接存在还可以转化为某种间接存在的形式继续存在着。这种关于历史的间接存在以后续演化阶段上所建构出来的直接存在为载体而遗传下来了。这样,时间的空间化、空间的时间化便都是可以理解的了,并目也都是必然的了。时空转化凝信息。宇宙大爆炸所产生的宇宙背景辐射的“遗迹”在现存宇宙空间中的游荡,给宇宙学家们报道了关于宇宙膨胀演化开端状态的信息,而各类天体远离我们而去的现存宇宙的时空运动,则向人们提供了我们所处的内宇宙自膨胀演化以来所经历过的时间的信息,以及我们这个内宇宙可能具有怎样的规模和尺度的空间的信息;太阳系现存的空时结构及其元素组成方式直接凝结着太阳起源及演化至今的种种时间和空间样态的信息;地球地质的层叠结构的现存空间样态,一页一页地记录着地球地层时间和空间演化的历史,其中不仅包括着地质时空样态的变迁,而且包括着生活在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以及与之相应的地球环境条件的具体时空样态的信息;物体以它的运动状态、外观形状,以及其内在结构方式和元素组构成之间的现实关系编码着自身产生历史的时间表(如,据此而来的关于物体产生年代的同位素测定法);空中飘落的每一片雪花都是具体差异着的,这种具体差异的构型,详尽记录着它在高空结晶和落下历程中所经历的全部变化多端的天气条件的历史信息,在这里,雪花以它自己的特定构型全息着自身产生、运动、变化的历史;生物遗传基因DNA的空间排列结构编码着生物种系进化历史的全部信息,这种信息依其进化顺序的表达便是由此DNA所规定的生物个体发育的过程;这种历史的时空样态以某种大大压缩了的方式在个体发育的现存时空样态中的具体展示,便构成了生物个体发育过程重演其种系进化过程的生物重演律观象;张颖清先生所揭示的生物全息律,以及现代混沌理论所揭示的那种有规则的无穷嵌套的自相似结构,则可能是事物在普遍相互作用中所达到的时间与时问的互化、空间与空间的互化、时间与空间的互化的一种全息境界。在这一全息境界中,时空的转化是全方位的,由此转化而凝结的演化的信息也是全方位的。时空转化凝结演化信息的过程不仅存在于有形物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无形的心理结构之中,当然这种无形的心理结构还必须以有形的生理结构为其寄宿的载体。一般的瞬时感知识辨的信息、思维过程中的信息,以及思维创造的信息向记记储存的信息的转化可以看成是时间流逝中之心理结构向空间凝聚状态的心理结构转化的过程,而记忆储存信息的提取回忆则可以看成是空间凝聚态的心理结构向时间流逝中之心理结构转化的过程。当然,我们这样说,决不意味着时间流逝中之心理结构没有它的空间凝聚的意义,也决不意味着空间凝聚状态的心理结构没有它的时间流逝的意义。心理结构的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意义是不能割裂的。我们这里所强调的这两种心理结构是针对其各自所呈现的主要活动方式而言的。人的感知、思维模式的变幻,可以看成是一种时空样态的心理结构向另一种时空样态的心理结构的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旧有的时空样态的心理结构得到了扬弃性的保留。在新的时空样态的心理结构的建构中,1日有的心理结构作为演化的信息被间接地包容、凝聚到了这个新建构起来的心理结构之中。精神分析学家们所注重研究的潜意识状态,以及“伊谛普斯情结”,便是这种旧的心理结构仍然存在,并发挥相应作用的一个证明。在这里,这种“伊谛普斯情结”的作用仍然是一种从潜在的空间凝聚的心理结构向显化的时间流逝的心理结构转化的过程。五时空转化中的演化信息的凝结并不仅仅是针对历史而言的,它还指向着未来,因此事物现存的时空结构本身就规定着事物未来演化的路径。当然,这种未来演化的路径决不是完全决定论式的,它是一个可能性的集合。宇宙演化的现存时空样态,以及一般天体演化的现存时空样态固然是由以往演化阶段上的宇宙时空样态、天体时空样态转化而来,由这种转化过程所造成的历史联系的印迹凝结了宇宙、天体的历史演化的信息,但是,这个现存的宇宙、天体的时空样态又同时就规定着它未来演变的基本途径。如,这个宇宙会继续膨胀下去:并在某一时刻完成这种膨胀,然后,转化为整体收缩的运动,而太阳将会在目前所处的这种主序星阶段再持续大约5×10万年,然后膨胀成一颗红巨星,到那时,水星、金星,甚至地球都将会被这颗红巨星所吞没……生物遗传基因DNA的结构,一方面凝结著生物种系进化的历史信息,另一方面又以这种历史信息规定着生物个体发育的未来“程序”。事物现存的时空结构是在演化的时空转化过程中建构出来的,由于这种时空转化的建构,事物历史的信息将被凝结。这个现存结构又具有与之转化而来的时空结构所不同的一些性质。在演化的轨道上,这个现存的时空结构又必然会成为后续演化过程的起点,以此起点演化而成的那个更新的时空结构样态从这个起点的角度来看,便是这个起点所规定的某种“秩序”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具体展示。这样,事物的现存结构便同时具有了三重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一是它自身规定着它自身的是之所是;二是它自身承接着它自身的历史;三是它自身指示着它自身的未来。这样,事物以它自身的现存性,凝结着关于自身历史、现状、未来的三重信息,也可以说,由于演化的“造化”,事物总是对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全息的。当然,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一全息绝对化,因为这里全息的并不是所有过程的具体细节,而只能是某种扬弃了琐碎具体细节的一般性的“程序”,并且,随着演化过程的继续,这些一般性的“程序”也有可能会不断地被部分“耗散”,同时,某些新的内容的“程序”又会被不断地创生出来。在这里,非完全决定论的,以及“全息不全”的原则仍然是适用的。本文完稿于1990年11月……
作者简介
  邬,男,1953年10月生,汉族,河北涞源人;1982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4月由助教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1月破格晋升为教授,从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任教于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古没学院,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主要从事信息哲学、自然哲学、系统科学、信息经济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已出版专著6本,参编著作、教材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哲学研究》、《光明日报》、《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哲学动态》《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在住处本体论、社会信息论、信息认识论、社会信息论、信息进化论等领域都进行了独创性的研究。
目录
    序言
   第一编 哲学总论
   
   第二编 辩证唯物论问题研究
   
   第三编 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
   
   第四编 生产力问题研究
   
   第五编 科学问题的哲学阐释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