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阳明学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钱明著
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9-01
ISBN:9787806431450
定价:¥2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浙江省省级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本书由上、中、下三篇及附录组成,介绍了阳明学的形成过程,怎样走向分化的,阳明学之展开的思想意义等内容。
作者简介
钱明,生于1956年11月,浙江杭州人,毕业于浙江省行政干部学院、吉林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先后供职于海军部队和浙江省委宣传部。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日本九州大学在读博士生。自1982起,致力于明清思想文化与日本近世思想文化的研究,1990-1991年在日本九州大学进修,1987-1999年曾先后多次赴日讲学和出席学术会议。主要学术成果有:《简素的精神》(译作)、《世界哲学家丛书——三宅尚斋》(译作)《简素与和合》(译作)、《王阳明与明末儒学》(合译)、《阳明学新探》(主编)、《王阳明全集》(合编)、《黄宗羲全集》(合编)等。TOP目录 序一紫田笃序二王凤贤 上篇 阳明学的形成第一章王阳明的世家及后裔第一节先世:姚江王氏秘图山派系的由来第二节家世:祖辈之世德及对阳明的影响第三节家族:门第之中兴及予阳明的教诲第四节后裔:萧墙袭爵之争及家族的衰微第二章王阳明早期思想性格的形成第一节介入与超然第二节成圣与求仙第三节山东乡试与龙场悟道第三章王阳明中后期思想的嬗变第一节从诚意到致(良)知一、用“致知”代替“诚意”二、“意”之内涵的转变三、对“格物”的全新解释四、“万物一体”的《大学》观 第二节从天理到良知第四章王阳明与湛甘泉思想的异同第一节王湛关系的两个阶段第二节王湛之间的两次论战第三节阳明门人与甘泉的关系中篇阳明学的分化第一章分源别派第二章分化变异的思想基础第一节“流行”与“收敛”第二节“自然”与“主宰”第三节“事上工夫”与“心上工夫”第四节“本体上说工夫”与“工夫上说本体”第三章各流派的主旨与纠葛第一节虚无派第二节日用派第三节主静派第四节主敬派第五节主事派…… TOP书摘书摘王阳明中后期的《大学》观有明显不同。中期是从三十七岁的“龙场悟道”到四十九岁的“宸濠忠泰之变”,这一时期,他主要是按照古本对《大学》的先后次序作了重新排列,以揭示圣学简易明白的“诚意”之教”和“知行合一”之说;后期从“宸濠忠泰之变”开始。这一时期,他主要是运用“良知”与“致良知”学说来重新解释《大学》,从而在程朱以外,另辟《大学》研究之蹊径。因此,倘若说阳明中期的《大学》观主要是以恢复古本《大学》为己任的话,那么后期的《大学》观则主要以发挥自己的“致良知”学说为目的。王阳明虽然在少年时代就对格物之学作过深切体认,这可以视为他对朱熹《大学章句》反思的开始,但阳明自己的《大学》观则是随着“龙场悟道”的过程而逐渐形成的,而“龙场悟道’’的一个重要契机就是对《大学》古本的求证。据《年谱》正德十三年七月“刻 古本《大学》”条记载:先生在龙场时,疑朱子《大学章句》非圣门本旨。手录古本。伏读精思,始信圣人之学,本简易明白。其书止为一篇,原无经传之分。格致本于诚意,原无缺传可补②。以诚意为主,而为致知格物之功,故不必增一敬宇。以良知指示至善之本体,故不必假于见闻。至是录刻成书,旁为之释,而引以叙。(《全集》第1254页)可见,他对朱熹《大学章句》的否定是先从“去分章而复旧本”(《全集》第1197页)入手的。因为照朱熹的“经二百有五字,传十章”的分法,工夫就必须首先从“格物致知”作起:“知至而后意诚,须是真知了方能诚意。知苟未至,虽欲诚意,固不得其门而入。”(《朱子语类》卷十五)“盖到物格知至后,已是意诚八九分了。”(同上书,卷十六)这是由外而内的思维方式和致思路径。王阳明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到龙场后,“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全集》第1228页)。就是说,根本用不着做如此繁难的格物致知工夫。所以他后来批评说:“《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辑之。在某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全集》第75页)主张“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所补之传”(同上)。按照阳明的意思,求诸古本《大学》,则“其书止为一篇,无经传之分”;按其先后排列,就得以“诚意”为先。也就是说,工夫要从内到外,从本到未,从隐于内的“减意”到形于外的“格物”。王阳明与弟子蔡希颜的谈话,清楚地说明了他“去分章而复旧本”的动机:蔡希渊问:“文公《大学》新本,先格致而后诚意工夫,似与首章次第相合。若如先生(指阳明)从旧本之说,即诚意反在格致之前,于此尚未释然。”格致之前,于此尚未释然。”先生曰:“《大学》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个诚意;诚意的工夫只是格物致知。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即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如新本先去穷格事物之理,即茫茫荡荡,都无着落处,须用添个敬字方才牵扯得向身心上来,然终是没根源。若须用添个敬字,缘何孔门倒将一个最要紧的字落了,直待千余年后要人来补出?正谓以诚意为主,即不须添敬宇,所以提出个诚意来说,正是学问的大头脑处。于此不察,直所谓毫厘之差,千里之谬。大抵《中庸》工夫只是诚身,诚身之极便是至诚;《大学》工夫只是诚意,诚意之极便是至善;工夫总是一般。今说这里补个敬字,那里补个敬宇,未免画蛇添足。,’(《全集》第38—39页)①刘念台对阳明的这一见解十分赞赏,认为阳明“疏《大学》,惟此段最端的无病。明明德只是个诚意,若意字看得分晓,委的不必说正心更有工夫矣”(《刘宗周全集》第4册第84页;后梨洲又转引念台的这一案语,以示赞同,参见《黄宗羲全集》第7册第231页)真是因为,在念台的心目中,“意”是“有善而无恶”的心之本体(《刘子全书及遗编》卷九《问答》),“心之主宰曰意”(同上书,卷十二《学言卜》。而王阳明当时虽已建立起“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的心一元论体系,但他对本体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还停留在“体”之“萌动处”即“意”的层面上。所以他讲工夫也(“惟以诚意为主”上篇第三章王阳明中后期思想的嬗变(《全集》第1194页),不仅“格物致知者,诚意之功也”(《全集》第163页),而且连“正心”亦“只是诚意工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全集》第34页),而“修齐治平,只诚意尽矣”(同上)。对阳明早年的诚意之教评价较高的还有钱绪山。他说:“昔者吾师之立教也,揭诚意为《大学》之要,指致知格物为诚意之功。门弟子闻言之下,皆得入门用力之地。用功勤者,究极此知之体,使天则流行,纤翳无作。千感万应,而真体常寂。此诚意之极也。故诚意之功,自初学用之即得人手,自圣人用之精诣无尽。”(《黄宗羲全集》第7册第261页)除了用“诚意”兼括《大学》八条目中的诸种工夫外,阳明甚至还用“诚意”来解释“知行合一”:《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全集》第4页)《大学》的“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是用来说明“诚意”的(参见《四书章句集注》第7页)而阳明却用来指“真知行”。在他看来,“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全集》第96页),“意”为“心之所发”,故“行”等于“意”;又因“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全集》第42页),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全集》第4页),故“知”也等于“意”。知行皆为“意”,“知行合一”亦即合一于“意”,知行工夫亦即“城意”工夫。施邦耀在评注徐曰仁所录的阳明“知行合一”之训时说:“所以诚意为《大学》大关键也”;“识先生好色恶臭之解于诚意之旨尽矣”(《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第39册《王阳明选集》第11—12页)。这段眉批为我们理解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与“诚意”说的关系,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上篇第三章王阳明中后期思想的嬗变53(《全集》第1194页),不仅“格物致知者,诚意之功也”(《全集》第163页),而且连“正心”亦“只是诚意工夫里面体当自家心体”(《全集》第34页),而“修齐治平,只诚意尽矣”(同上)。对阳明早年的诚意之教评价较高的还有钱绪山。他说:“昔者吾师之立教也,揭诚意为《大学》之要,指致知格物为诚意之功。门弟子闻言之下,皆得入门用力之地。用功勤者,究极此知之体,使天则流行,纤翳无作。千感万应,而真体常寂。此诚意之极也。故诚意之功,自初学用之即得人手,自圣人用之精诣无尽。”(《黄宗羲全集》第7册第261页)除了用“诚意”兼括《大学》八条目中的诸种工夫外,阳明甚至还用“诚意”来解释“知行合一”:《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全集》第4页)《大学》的“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是用来说明“诚意”的(参见《四书章句集注》第7页)而阳明却用来指“真知行”。在他看来,“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全集》第96页),“意”为“心之所发”,故“行”等于“意”;又因“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全集》第42页),而“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全集》第4页),故“知”也等于“意”。知行皆为“意”,“知行合一”亦即合一于“意”,知行工夫亦即“城意”工夫。施邦耀在评注徐曰仁所录的阳明“知行合一”之训时说:“所以诚意为《大学》大关键也”;“识先生好色恶臭之解于诚意之旨尽矣”(《中国子学名著集成》第39册《王阳明选集》第11—12页)。这段眉批为我们理解阳明的“知行合一”说与“诚意”说的关系,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TOP 其它信息 装帧:平装页数:337 版次:2002-9-1开本:32开
目录
序 一 紫田笃
序 二 王凤贤
上篇 阳明学的形成
第一章 王阳明的世家及后裔
第一节 先世:姚江王氏秘图山派系的由来
第二节 家世:祖辈之世德及对阳明的影响
第三节 家族:门第之中兴及予阳...
序 二 王凤贤
上篇 阳明学的形成
第一章 王阳明的世家及后裔
第一节 先世:姚江王氏秘图山派系的由来
第二节 家世:祖辈之世德及对阳明的影响
第三节 家族:门第之中兴及予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