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

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

作者:王伦信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0-01

ISBN:9787561730065

定价:¥21.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新世纪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本书分别对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演变、课程设置与实施、训育理论与实践及中学教育的发展状态等进行了系统的考察。
作者简介
  王伦信,男,1961年4月生于安庆。先后于1984年、1987年在华东师大获教育学学士、硕士学位,现任教于该校教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著有《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论叶适的教育思想》、《中国古代数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等专著和论文;合作及参与编撰著作、高校教材等10余部。TOP目录 序引言一、研究对象、范围及其基本特征二、研究现状与问题三、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第一章中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第一节 中学观念的引入与清末中学制度的建立一、西方中学教育的演进二、中学观念的引入及在清末的实践三、中学制度的建立第二节 清末民初中学制度的探索一、关于“文实分科”与设立中学第二部的争议二、一个没有实现的计划——1915年湖南学制提案与中国学教育三、清末民初大学预科(高等学堂)的中学性第三节 1922年“新学制”与中学制度的发展一、来自美国的影响二、“三三”制的确立三、综合中学的兴衰第四节 国民政府时期关于中学制度的讨论和改革试验一、30年代中期的讨论二、中学制度的新探索和试验第二章中学课程设置与实施第一节 课程设置演变的基本脉络一、清末民初的中学课程设置二、20年代的学分制与中学课程设置三、三四十年代的频繁调整第二节 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的基本趋势一、课程构型的演变特征二、课目构成的演变特征三、课程实践中的基本问题第三章中学训育理论与实施第一节 中学训育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背景一、民国初年:训育观念的初步胡立二、“五四”运动时期:中学训育研究的兴盛三、国民政府时期:中学训育研究的政策化和体系化四、训教合一:永恒的理论主题第二节 学校训育组织设施的变迁一、清末民初中学监督(校长)、监学(学监)与训育二、“五四”后学校训育组织实施的改革与争论三、国民政府时期的任制、导师制及军训制度第三节 学生自治会与中学训育一、清末民初的酝酿二、“五四”运动后的勃兴三、国民政府时期的整顿与限制第四章中学教育发展状态的量化考察第一节 中学教育发展的整体规模和构参展……第二节 中学教育地区分布与性别构成结语附录:征引、参考书目举要后记 TOP 其它信息 装帧:精装页数:262 开本:32正文语种:中文
目录

引言
一、研究对象、范围及其基本特征
二、研究现状与问题
三、基本思路和结构框架
第一章 中学教育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第一节 中学观念的引入与清末中学制度的建立
一、西方中学教育的演进
二、中学观念的引入及在清末的实践
三、中学制度的建立
第二节 清末民初中学制度的探索
一、关于“文实分科”与设立中学第二部的争议
二、一个没有实现的计划——1915年湖南学制提案与中国学教育
三、清末民初大学预科(高等学堂)的中学性
第三节 1922年“新学制”与中学制度的发展
一、来自美国的影响
二、“三三”制的确立
三、综合中学的兴衰
第四节 国民政府时期关于中学制度的讨论和改革试验
一、30年代中期的讨论
二、中学制度的新探索和试验
第二章 中学课程设置与实施
第一节 课程设置演变的基本脉络
一、清末民初的中学课程设置
二、20年代的学分制与中学课程设置
三、三四十年代的频繁调整
第二节 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的基本趋势
一、课程构型的演变特征
二、课目构成的演变特征
三、课程实践中的基本问题
第三章 中学训育理论与实施
第一节 中学训育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和背景
一、民国初年:训育观念的初步胡立
二、“五四”运动时期:中学训育研究的兴盛
三、国民政府时期:中学训育研究的政策化和体系化
四、训教合一:永恒的理论主题
第二节 学校训育组织设施的变迁
一、清末民初中学监督(校长)、监学(学监)与训育
二、“五四”后学校训育组织实施的改革与争论
三、国民政府时期的任制、导师制及军训制度
第三节 学生自治会与中学训育
一、清末民初的酝酿
二、“五四”运动后的勃兴
三、国民政府时期的整顿与限制
第四章 中学教育发展状态的量化考察
第一节 中学教育发展的整体规模和构参展
……
第二节 中学教育地区分布与性别构成
结语
附录:征引、参考书目举要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