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宪政新论:全球化时代的法与社会变迁
作者:季卫东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3-01
ISBN:9787301055212
定价:¥4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目录第I部多元性视野中的宪政第一章宪法政的复权第二章再论宪政的复权――亚洲新格局与中国政治变革第三章合宪性审查与司法权的强化第四章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第五章法治与选择第II部动态性视野中的宪政第六章社会变革与法的作用第七章中国:通过法治迈向民主第八章宪法的妥协性――对联邦主义及社会整合的看法第九章宪法改革的途径与财产权问题第十章让我们来重建政治共识第III部国际性视野中的宪政第十一章从主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第十二章人权外交与跨文明对话第十三章国际磨擦与法律的作用――从中美撞机事件透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第十四章世纪之交日本司法改革的述评第十五章从连缘到中心:二十世纪美国的制度改革与法社会学研究运动
作者简介
季卫东,1957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获得法学士学位。1984年秋赴日本京都大学留学,先后获得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自1990年起被聘为神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1996年升任正教授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法社会学、比较法学、中国法律与政治。1991-92年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4年当选为社会学国际协会法社会学研究委员会指定理事(BoardMemberCo-optedofRCSL)。1996年担任日本关西亚洲民商事法研究会理事。1998年担任英国学术期刊《法社会学国际杂志》编辑委员。1999年当选为日本法社会学会理事。1999年担任香港学术文化杂志《二十一世纪》编辑委员。2000年出任"亚洲太平洋综合政策论坛"筹备委员会委员。相关图书休谟的政治哲学中国现代思想脉络中的自由主义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精神现象学》研究两篇政体初论表达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研究哈耶克自由理论研究法律的平等保护: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第一款研究立宪的意涵:欧洲宪法研究政治世界探微立宪的技艺表达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研究论相互承认的法权:>研究两篇
目录
序
第Ⅰ部 多元性视野中的宪政
第一章 宪政的复权
第一节 重新认识宪政
第二节 假想现实与信仰机制
第三节 承认的程序及其复杂性
第四节 护宪、改宪还是制宪?
第二章 再论宪政的复权——亚洲新格局与中国政治变革
第一节 政治变革:避免权力合法性危机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宪政如何防止“多数派专制”和“多数人无能”
第三节 也从市场逻辑来比较民主化的成本与效益
第四节 从孔多塞定理看民主、自由以及法治的关系
第五节 走出历史的阴影
第三章 合宪性审查与司法权的强化
第一节 司法审查的由来和意义
第二节 制度设计的不同类型及其条件
第三节 从司法解释到司法审查
第四节 中国设置宪法法院刍议
第四章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第一节 应该怎样理解法治?
第二节 对中国秩序原理的反思之反思
第三节 民主的法治离中国人并不遥远
第五章 法治与选择
第一节 跳出一元决定论的窠臼
第二节 现代法治的特征以及功能等价的视角
第三节 中国社会秩序的可选择性结构
第四节 新的多无法治体系的建构
第五节 结语:“法律的帝国”还是“选择的共和国”?
第Ⅱ部 动态性视野中的宪政
第六章 社会变革与法的作用
第一节 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第二节 依法变革的两种基本方式:辨证治疗与震荡治疗
第三节 全球化洪流对法律秩序的冲击
附录:法制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七章 中国:通过法治迈向民主
第一节 民主化的基本趋势
第二节 法治国家的制度模式
第三节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媒介物
第八章 宪法的妥协性——对联邦主义及社会整合的看法
第一节 宪法的实质
第二节 国内政府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竞争、协调以及规范
第九章 宪法改革的途径与财产权问题
第一节 中国宪法修改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围绕财产权的理论争议和法制实践
第三节 1999年修正案之后的宪法结构
第四节 社会公正与宪政共识的重建
第十章 让我们来重建政治共识
第一节 “自由派”与“新左派”之争的转机
第二节 当代欧美政治思想上对立的主轴是什么?
第三节 应该怎样认识自由主义体制的困境与出路?
第四节 退出概念游戏,回归常识良心
第五节 对于思想分歧的分析
第六节 话语战略的改变
附录:实质性问题与问题的实质在哪里?
第Ⅲ部 国际性视野中的宪政
第十一章 从主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主权、人权、霸权的三元互克
第二节 市民社会与民族国家
第三节 怎样理解世界格局的变迁
第四节 在国际民主与国内民主之间
第十一章 人权外交与跨文明对话
第一节 人权学说的新视角
第二节 亚洲价值究竟有什么价值?
第三节 作为对话前提的相互理解
第四节 人权保障的根本在内政
附录:“公共领域”和“公共财”
第十三章 国际磨擦与法律的作用——从中美撞机事件透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第一节 日益增多的国际法律之争
第二节 在国际法适用方面的技术瑕疵
第三节 制定国内法也需要国际法的视野
第四节 国同法与国际法的抵牾及其化解
第五节 中国法制在磨擦中前进
第十四章 世纪之交日本司法改革的述评
第一节 日本司法改革的来龙去脉
第二节 围绕制度设计的争论及其焦点问题
第三节 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的中间报告和最终报告
第四节 正视社会体制与司法改革的关系
——日本经验的启示
第十五章 从边缘到中心:二十世纪美国的制度改革与法社会学研究运动
第一节 革新思潮与法社会学
第二节 “法与社会”研究运动的范型
第三节 “含二为一”变成“一分为二”
第四节 结语:“法与社会”研究的展望
第Ⅰ部 多元性视野中的宪政
第一章 宪政的复权
第一节 重新认识宪政
第二节 假想现实与信仰机制
第三节 承认的程序及其复杂性
第四节 护宪、改宪还是制宪?
第二章 再论宪政的复权——亚洲新格局与中国政治变革
第一节 政治变革:避免权力合法性危机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宪政如何防止“多数派专制”和“多数人无能”
第三节 也从市场逻辑来比较民主化的成本与效益
第四节 从孔多塞定理看民主、自由以及法治的关系
第五节 走出历史的阴影
第三章 合宪性审查与司法权的强化
第一节 司法审查的由来和意义
第二节 制度设计的不同类型及其条件
第三节 从司法解释到司法审查
第四节 中国设置宪法法院刍议
第四章 法治中国的可能性——兼论对文化传统的解读和反思
第一节 应该怎样理解法治?
第二节 对中国秩序原理的反思之反思
第三节 民主的法治离中国人并不遥远
第五章 法治与选择
第一节 跳出一元决定论的窠臼
第二节 现代法治的特征以及功能等价的视角
第三节 中国社会秩序的可选择性结构
第四节 新的多无法治体系的建构
第五节 结语:“法律的帝国”还是“选择的共和国”?
第Ⅱ部 动态性视野中的宪政
第六章 社会变革与法的作用
第一节 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第二节 依法变革的两种基本方式:辨证治疗与震荡治疗
第三节 全球化洪流对法律秩序的冲击
附录:法制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七章 中国:通过法治迈向民主
第一节 民主化的基本趋势
第二节 法治国家的制度模式
第三节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媒介物
第八章 宪法的妥协性——对联邦主义及社会整合的看法
第一节 宪法的实质
第二节 国内政府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竞争、协调以及规范
第九章 宪法改革的途径与财产权问题
第一节 中国宪法修改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围绕财产权的理论争议和法制实践
第三节 1999年修正案之后的宪法结构
第四节 社会公正与宪政共识的重建
第十章 让我们来重建政治共识
第一节 “自由派”与“新左派”之争的转机
第二节 当代欧美政治思想上对立的主轴是什么?
第三节 应该怎样认识自由主义体制的困境与出路?
第四节 退出概念游戏,回归常识良心
第五节 对于思想分歧的分析
第六节 话语战略的改变
附录:实质性问题与问题的实质在哪里?
第Ⅲ部 国际性视野中的宪政
第十一章 从主权的双重结构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主权、人权、霸权的三元互克
第二节 市民社会与民族国家
第三节 怎样理解世界格局的变迁
第四节 在国际民主与国内民主之间
第十一章 人权外交与跨文明对话
第一节 人权学说的新视角
第二节 亚洲价值究竟有什么价值?
第三节 作为对话前提的相互理解
第四节 人权保障的根本在内政
附录:“公共领域”和“公共财”
第十三章 国际磨擦与法律的作用——从中美撞机事件透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关系
第一节 日益增多的国际法律之争
第二节 在国际法适用方面的技术瑕疵
第三节 制定国内法也需要国际法的视野
第四节 国同法与国际法的抵牾及其化解
第五节 中国法制在磨擦中前进
第十四章 世纪之交日本司法改革的述评
第一节 日本司法改革的来龙去脉
第二节 围绕制度设计的争论及其焦点问题
第三节 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的中间报告和最终报告
第四节 正视社会体制与司法改革的关系
——日本经验的启示
第十五章 从边缘到中心:二十世纪美国的制度改革与法社会学研究运动
第一节 革新思潮与法社会学
第二节 “法与社会”研究运动的范型
第三节 “含二为一”变成“一分为二”
第四节 结语:“法与社会”研究的展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