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2版)
作者:戴晓仪,邱月明,刘云平主编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7-01
ISBN:9787563911660
定价:¥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第2版说明放在读者面前的这本教材,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推荐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修订本。自2003年6月出版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其观点明确、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语言简练等鲜明特点,深受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实践也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确存在着不足之处,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需要更加深入而全面的阐释,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需要反思和补充,尤其是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扩展了我们的理论视野,它们所内含的创新精神启示我们从新的高度去理解和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我们决定对《马克思土义哲学原理》做一次修订,并向读者献上该书的第2版。第2版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命名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时又把实践的观点贯穿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并力图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第2版没有改动第l版的总体框架,但对一些具体章节作了重要的调整、修改和补充:对第一章中的“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二章中的“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集中体现:列宁的物质定义”的内容作了调整;对第三章中的“目的通过手段实现自身”,第四章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六章中的“社会的实践本质”、“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和功能”的内容作了修改;对第二章中的“五、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第四章中的“一、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第八章中的“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及其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的内容作了补充,增加了求真务实与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与发展的关系、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我们还作了一些技术性的修改。此次修订由陈先达、杨耕承担。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力图保持和发扬第1版的优点,克服和弥补第1版的缺点和不足,以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断完善。追求完善,这是学者应有的品格。陈先达杨耕2004年6月于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简介
暂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2版)》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基本问题
二、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三、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哲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伟大变革。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六、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三、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四、从物质到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五、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
第三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人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四、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四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规律
一、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
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系统论及其与矛盾论的关系
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五、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
第五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二、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反映、建构与虚拟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四、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
五、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六、价值和价值评价的特点。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三、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与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科学技术是现代第一生产力
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五、社会的政治结构。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六、社会的文化结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意义
五、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六、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
第八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一、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主体行为的选择性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三、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及其实现
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基本问题
二、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三、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哲学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及其伟大变革。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六、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三、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四、从物质到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五、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世界的物质性。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
第三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人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四、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第四章 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及其规律
一、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
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系统论及其与矛盾论的关系
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五、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
第五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二、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反映、建构与虚拟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四、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
五、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六、价值和价值评价的特点。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社会生活的本质与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二、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
三、生产力是人们解决社会与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科学技术是现代第一生产力
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
五、社会的政治结构。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六、社会的文化结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第七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全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哲学意义
五、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六、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
第八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一、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与主体行为的选择性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三、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及其实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