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八方风雨:袁良骏学术随笔自选集

八方风雨:袁良骏学术随笔自选集

作者:袁良骏著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4-01

ISBN:9787533430016

定价:¥20.5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片断:二、台湾新文学作家心目中的鲁迅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台湾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占领者积极推行所谓“皇民化’运动,妄图消灭台湾人民的中国意识。台湾人民坚决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斗争。其中,20~40年代的台湾新文学作家们表现得相当出色。“五四”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后,浪潮很快波及台湾,台湾也掀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其旗手当推张我军。1924、1925年间,张我军连续发表文章,介绍“五四”新文化运动,介绍胡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主张,猛烈攻击台湾以古典诗词为主的旧文学。张我军虽然没有专门撰写评介鲁迅的文字,但他却一再称道“五四”新文学,说“中国的新文坛已产生了无数金光灿烂的作品”。在写于1925年的《研究新文学应读什么书?》一文中,开列的第一本小说即是鲁迅的《呐喊》。经他的推荐,在影响较大的《台湾民报》上发表了鲁迅的《狂人日记》、《故乡》、《阿Q正传》等作品。1926年8月,张我军到北京求学,曾专门到鲁迅寓所拜访并赠鲁迅《台湾民报》四本。1929年鲁迅回北京探望母病时,张我军又去看望。无疑,张我军对鲁迅是相当崇敬的。1927年大革命期间,当时在广州的一批文学青年如张秀哲(月澄)、张深切(死光)、郭德金(刚军)、林剑腾(赤剑)等,出于对鲁迅的敬仰,曾多次拜访鲁迅并求鲁迅为他们的著作写序言,为他们的杂志写文章。亲热之情,由鲁迅该年4月为张秀哲的译作《国际劳动问题》一书所写的《序》中不难窥见。据台北文学史料专家秦贤次先生介绍,后来张秀哲在他1947年出版的回忆录《“勿忘台湾”落花梦》和张深切晚年出版的回忆录《里程碑》(又名《黑色的太阳》中都有真切的回忆。这批台湾青年中,有的(如张深切)后来成了台湾新文坛上重要的作家和批评家。他们和他们的一大批文学战友,以狂飙突进的“五四”精神,发扬以鲁迅为代表的“为人生”的写实主义文学传统,为台湾的新文学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而他们对鲁迅的热爱、仰慕之情也时时流露笔端。其中最突出的当然是被誉为“台湾的鲁迅’的赖和。赖和和鲁迅的相似主要不在他们都由医学走向文学,而在他们“为人生”的执著和嫉恶如仇的襟怀,在他们文学作品思想、风格的一脉相承。据赖和挚友、作家杨守愚回忆:(赖和)先生生平很崇拜鲁迅先生,不单是创作的态度如此,即在解放运动一面,先生的见解,也完全和他“……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国民)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当然要推文艺……”合致。
作者简介
  袁良骏,字万里,笔名胡陵生,1936年出生于山东鱼台。1961年毕业北京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3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先后担任鲁迅研究室主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人该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总评通讯专家组成员。代表性论著有《鲁迅思想的发展道路》(1980)、《鲁迅研究史》上卷(1986)、《丁玲研究五十年》(1990)、《当代鲁迅研究》(1990)、《白先勇论》(1991)、《现代散文的劲旅》(1996)、《香港小说史》第一卷(1996)等。杂文随笔集有《独行斋独语》(1998)、《冷板凳集》(1998)、《分享鲁迅》(1998)等。
目录
    目录
   自序
   第一辑 八方风雨论鲁迅
   毛泽东和鲁迅是天才,但不是“相对完人”
    ——读周扬同志文后
   两位艺术大师为何不相能?
    ——略论鲁迅和梅兰芳
   台港作家心目中的鲁迅
   为什么会一度出现贬损鲁迅的情绪?
   “地方色彩”·民族性·世界性
   鲁迅与《红楼梦》三题
   “狼眼睛”与“大团圆”
    ——关于《阿Q正传》结尾的思索
   老舍的《猫城记》与鲁迅的《阿Q正传》
   崇高的葬礼
    ——鲁迅杂文《坟》精义
   此“国粹”非彼“国粹”也
    ——鲁迅杂文《热风》精义
   历史感与超越感
    ——鲁迅杂文集《华盖集》精义
   永不磨灭的历史记录
    ——鲁迅杂文《华盖集续编》精义
   委婉曲折的血泪控诉
    ——鲁迅杂文《而已集》精义
   白璧与微瑕
    ——鲁迅杂文《三闲集》精义
   为鲁迅一辩
    ——与余英时先生商榷
   第二辑 文坛杂说
   超越“五四”,超越“新儒学”
   “才”论
   “秉笔直书”何其难?
   “报告小说”——一个文学怪胎
   再谈报告文学的危机?
   通俗,岂与高雅无缘?
    ——我的雅俗文学观
   说雅俗
   再说雅俗
    ——以金庸为例
   必须遏制文学低俗化的潮流
   关于“学者散文”
   补来续去是与非
   出版商与出版贼
   治学切忌“瞒”和“骗”
    ——学风杂谈之一
   谈“官大学问长”
    ——学风杂谈之二
   做学问与“一窝蜂”
    ——学风杂谈之三
   胡兰成不值得吹捧
   第三辑 台港澳文学纵横谈
   香港文学的爱国主题
   关于香港文学与祖国内地文学
   多方位、多中心、多元化的华文文学
   画魂·民魂·国魂
    ——读赵淑侠《赛纳河之王》
   初访金庸
   岭南读书记
   “中举”之前
   《香港文学史》得失谈
   里程碑与休止符
    ——评闽版《台湾文学史》
   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互补
   (附录)
   具有穿透力的笑声
    ——袁良骏教授印象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