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明代哲学史

明代哲学史

作者:张学智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12-01

ISBN:9787301047347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多数皇朝国势不振,演至明末甚至有非常黑暗的情形。但明代又是整个社会近世化最为广泛、最为迅速的时期。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市民阶层不断增长,市民生活成了整个社会注目的中心。明代的科举考试在历史上最为典型,在科举的推动下,理学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佛教道教疲敝已甚,不得不附儒学骥尾以求生存。在佛教道教内部,三教统合的趋势十分强劲。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明代哲学的形态,使它呈现出不同于前朝的独特面貌。
作者简介
暂缺《明代哲学史》作者简介
目录
导言
第一章曹端与明代理学的兴起
一太极理气
二诚与性命
三诚敬与仁
第二章薛瑄的河东之学与明代关中学者
一无极而太极,理一分殊
二知性与复性
三格物与居敬
四薛碹与明代关中学者
第三章吴与弼的自治力行与胡居仁的主敬
一吴与弼的自治力行
二胡居仁的主敬
三胡居仁的理气心性诸说
四胡居仁对佛老的批评
第四章陈献章与心学的起始
一自得之学
二心与道俱的境界
三义理融液,操存洒落
四陈献章的诗学
五陈献章的弟子
第五章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及其学传
一心体物不遗
二随处体认天理
三湛若水与王阳明的辩论
四湛若水的学传.
第六章王阳明的良知之学
一道德的凸显
二心外无理
三知行合一
四致良知
五四句教
第七章王龙溪的先天正心和钱德洪的后天诚意
一王龙溪的先天正心之学
二寂与感
三钱德洪的后天诚意之学
第八章黄绾的“艮止”与季本的“龙惕”
一“艮止”之旨
二对王阳明的批评
三季本的“龙惕”
第九章邹守益“戒惧”之旨及其家学
一“戒惧”宗旨
二对同门偏离王阳明本旨的批评
三邹守益的家学
第十章欧阳德的动静体用合一说
一良知与知觉的关系
二动静合一
三对体用合一的发挥
第十一章聂豹的归寂之学
一寂与感的对立
二与王门诸人的辩论
三归寂之学的推广
第十二章罗洪先对于归寂主静说的全面阐发
一主静宗旨
二对现成良知派的否定
三罗洪先一生理论发展过程及对江右学派的超出
第十三章王时槐的透性研几说
一虚静与生生
二透性
三研几
第十四章胡直对心学宗旨的发挥
一理不离乎心,存神过化
二物不外乎心,察之外无物
第十五章李材的“止修”之学
一知与性
二止修宗旨及其内在矛盾
三止修与艮止、归寂
四修身与治平
第十六章王艮及泰州之学的初创
一良知现成自在
二平民与精英
三淮南格物
四学与乐
五王艮弟子中的不同趋向
第十七章罗汝芳的“赤子良心”之学
一大道只在此身
二顺适当下
三天明与光景
四罗汝芳与王龙溪
五慎独与孝慈
第十八章耿定向的“不容已”之学
一“真机不容已”
二泰州平实之旨
三“学有三关”
四儒佛同一,佛为儒用
第十九章焦竑的儒释道三学
一儒家:知性复性
二佛家:儒释不二
三道家:以道补儒
四礼的形上学解释
第二十章李贽的童心说
一童心说:回到本真自我
二个体原则的突出
三清净本源
四李贽身后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罗钦顺的哲学思想
一理与气
二心与性
三对佛教和心学的批评
四格物论及与王阳明的争论
第二十二章王廷相的气论及其实证倾向
一太极道体
二性论
三修养论
四对佛道及理学诸家的批评
第二十三章吴廷翰的哲学思想
一气之混沦为天地万物之祖
二对心学的批评
三修养功夫论
第二十四章陈建《学蔀通辨》对朱子学的阐扬
一朱陆早同晚异
二儒释之辩
第二十五章顾宪成对朱子学阳明学的调和
一先天良知与后天功夫并重
二“无善无恶”辨
三小心--敬
第二十六章高攀龙的格物知本之学
一气、心、性、理
二格物与知本
三悟与修
六治学方法论
第三十二章从四大高僧看明代佛教的融通趋势
一紫柏真可
二云栖袜宏
三憨山德清
四蒲益智旭
第三十三章明代道教哲学。
一张宇初
二《性命圭旨》
三陆西星
四三一教的会三归一
第三十四章明末天主教的传人及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
一天主
二灵魂
三伦理
四科学与思维方法
本书引用书目版本
后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