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Pro/ENGINEER 2001实用问题解答

Pro/ENGINEER 2001实用问题解答

作者:黄恒星编著;樊小溪改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1-01

ISBN:9787115100832

定价:¥4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常见问题解答的形式,分14个专题,深入探讨了Pro/ ENGINEER 2001用户在应用该软件时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如何使用交互式曲面模块(ISDX)。本书共14章,每章一个专题,主要内容包括高级命令的实际应用,分析造成曲面双边界(Twin Edge)的原因与如何构建良好品质的曲面;交互式曲面模块(ISDX)的使用;剖析特征失败的因素以及如何解决 Trim Part问题;优化模型精度设置与避免不良几何的几何检测;公差的使用与利用累积公差检查干涉;各模块(草图、实体、曲面、组立、工程图与交互式曲面模块)使用的相关问题等等。本书实例丰富,讲解详尽,本书所附光盘包含数十个参考图文件,读者在对应章节中可参考或依照其中介绍的操作步骤进行范例操作。本书适合Pro/ENGINEER 2001的中、高级用户使用。
作者简介
暂缺《Pro/ENGINEER 2001实用问题解答》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操作环境与使用界面
1-1 界面配置与窗口设置
Q.1:在2001版本中,系统允许对下拉式菜单作哪些配置?
Q.2:如何在窗口上方显示加载文件的路径?
Q.3:为何找不到menu_horizontal_hint参数以设置菜单位置?
Q.4:如何调整右侧菜单宽度?
Q.5:使用Pro/E时,右侧菜单所占屏幕位置过多,要如何设置才能有效使用屏幕空间?
Q.6:进入Pro/E后,其窗口界面底部仍有间隙,要使用哪个参数设置才能使界面充满屏幕?
Q.7:在屏幕右下方所示的公差符号代表何意义?
Q.8:为何在菜单中看不到Slot命令?
1-2 模型显示的品质控制
Q.1:Shade与Shading图标同样控制模型是否着色,功能上有何差异?
Q.2:如何设置使对模型进行旋转查看(Spin)时,其基准特征还可显示?
Q.3:如何设置使对模型进行旋转查看(Spin)时,其剪影线(Silhouette Edge)还可显示?
Q.4:用Modify选中特征后,如何调整重叠显示的尺寸?
Q.5:用线结构查看模型时,如何调整圆弧的平滑度?
Q.6:对模型着色进行查看时,如何调整圆弧的平滑度?
Q.7:如何把窗口环境的颜色存盘,以供下次切换使用?
Q.8:为何无法执行View>Model Setup>Color and Appearance命令设置模型的颜色?
Q.9:在2000i或以前的版本中,可用Load Config命令加载Config.pro参数,在2001(或i2)版本中并没有此命令,该如何加载参数?
1-3 文件存取
Q.1:如何查询内存中的文件(Part、Assembly或Drawing)?
Q.2:如何使用Save保存文件?
Q.3:2001版本的Pro/E是否有自动存盘的功能?
Q.4:如何使用save_objects参数设置文件保存形式?
Q.5:如何使用propagate_change_to_parents参数设置文件保存形式?
Q.6:如何使用Save As另存新文件?
Q.7:如何使用Backup复制文件?
Q.8:为何已设置save_object_in_current参数的响应值为Yes,但在其他目录中打开的文件还是无法保存到当前工作目录中?
Q.9:override_store_back参数如何与save_object_in_current参数配合使用?
Q.10:为何执行Erase或Erase not Display命令后,无法把图文件从内存中清除?
Q.11:执行Erase not Display命令后,在Erase not Displayed对话框中发现有些图文件需要保存,在此方面有何解决方法?
Q.12:执行Delete>Old Versions命令后,为何该文件的存盘目录仍有旧版本的图文件?
Q.13:退出Pro/E时,系统会问是否保存草图图文件(例如s2d0001、s2d0002的草图),要如何设置配置文件才能在退出系统时不出现这些信息?
Q.14:不小心打开错误的大型装配图文件,该如何中途终止?
Q.15:每次使用Pro/E后,在工作目录中总会出现一些Trail文件(trail.txt.*),要如何设置其保存路径?
1-4 样品文件使用与相关设置
Q.1:在2001(或i2)版的New对话框中并没有Copy From命令图标,该如何使用其功能?
Q.2:每次新建新图文件时都需要通过New File Options对话框以浏览方式选取底图,可否设置默认底图,只要在New对话框中单击OK按钮便可自动加载?
Q.3:如何设置Template的目录路径?
1-5 树状模型
Q.1:如何设置配置文件使每次进入Pro/E后,系统能够加载指定的树状配置文件?
Q.2:如何使Model Tree处于自由拖拽状态?
Q.3:如何使用Find功能查找Model Tree特征?
Q.4:在Model Tree中选择特征并单击鼠标右键,利用Popup菜单的Redefine进入草图模式后,为何无法利用Icon图标关闭Model Tree?
第2章 界面配置与窗口设置
2-1 配置文件存取路径
Q.1:Config.pro配置文件有何用途?
Q.2:Config.pro配置文件的加载顺序是什么?
Q.3:配置文件(Config.pro)与权限配置文件(Config.sup)在使用上有何差异?
Q.4:为何在权限配置文件(Config.sup)中设置Search_path参数后,还是无法搜寻到文件路径?
Q.5:为何安装2001版的Pro/E后,在安装目录\text中找不到Config.pro配置文件?
Q.6:如何打印配置文件中的所有参数?
2-2 设置参数与加载配置文件
Q.1:如何在Options对话框中显示Config.pro的所有参数?
Q.2:如何在Options对话框中以Find功能配合Search descriptions选项查找所要的参数?
Q.3:在Options对话框中设置参数时,参数项目与状态栏(Status)会有不同符号显示,它们有何意义?
Q.4:在Options对话框的“Showing”文本框内切换成另一个配置文件,按OK关闭对话框后为何无法加载参数?
Q.5:如何查询当前正在使用的参数项目?
Q.6:哪些参数设置后需要重新启动Pro/E才可起作用?
Q.7:哪些新增的配置文件(Config.pro)参数影响工程图?
Q.8:配置文件(Config.pro)有哪些新增参数?
Q.9:建立快捷键(Mapkey)时,如何以功能键(Function Key)设置快速键?
第3章 草图绘制
3-1 意图绘制模式(Intent Manager)
Q.1:以Intent Manager模式绘制草图有何便利?
Q.2:哪一参数可设置进入草图模式后,是否以Intent Manager模式绘制草图?
Q.3:每次进入草图模式,系统都会显示Intent Manager的图标窗口,可否通过配置文件把它关闭?
Q.4:绘制草图时,为何有时候可在Intent Manager模式作用与不作用的环境间作切换,有时候则不可以?
3-2 草图绘制
Q.1:为何有时候绘制特征草图时,其系统标注的尺寸会有相当大的取值范围?例如:有时候绘制的矩形长、宽约为150~600,有时候则只有5~20?
Q.2:以Toggle Construction方式定义的中心线与直接以Center Line命令绘制的中心线有何差异?
Q.3:如何利用Toggle Construction 方式定义辅助线以帮助定义草图?
Q.4:Axis of Revolution命令有何作用?
Q.5:在传统绘制模式(Intent Manager模式不作用)下,如何绘制圆弧使之与辅助线相切?
Q.6:以3-Point/Tangent End方式选取直线端点为起始点,如何控制以3 Point或Tangent End方式绘制圆弧?
Q.7:以3 Point/Tangent End方式选取两图素交点(皆为图素端点)绘制相切的圆弧,如何控制以哪一图素作为相切参考?
Q.8:在哪种情形下以3 Point/Tangent End方式点取多个图素交点绘制圆弧,会出现图标符号?
Q.9:如何在绘制圆的时候,在不选中椭圆命令的情况下切换至绘制椭圆?
Q.10:如何使Spline的端点与直线相互垂直?
Q.11:为何以Redefine命令进入草图后,在Popup菜单中并没有显示Fillet命令(一般情况会显示)?
3-3 尺寸标注
Q.1:以灰色显示的默认尺寸(Weak Dimension)与黄色显示的使用尺寸(Strong Dimension)有何差异?
Q.2:何谓参考形式的尺寸,要如何标注?
Q.3:如何以周长尺寸(Perimeter Dimensions)控制草图?
Q.4:如何标注两倾斜角度的圆弧的相切尺寸?
Q.5:在Intent Manager模式下标注尺寸时,因设置的尺寸使条件定义过多,必须删除,但被删除的尺寸可能有参考价值,事后又要以运行Reference命令再次标注,在此方面有何建议?
3-4 几何限制条件
Q.1:在草图模式中,如何设置使系统只产生指定的几何限制条件(例如只产生水平、垂直与平行3种条件)?
Q.2:绘制草图时,如何控制是否设置系统自行建立的限制条件?
Q.3:为何无法把图素Align至模型的剪影边界(Silhouette Edge)上?
Q.4:绘制草图时,在什么情况下系统会自动设置等长限制条件?
Q.5:如何对椭圆草图应用等半径限制条件?
Q.6:使用Symmetric对称限制条件时,所选取的两图素是否必须同性质,例如圆与圆、直线与直线、圆弧与圆弧?
3-5 草图编辑
Q.1:在草图中,如何选取对象?
Q.2:如何使用Edit>Convert To>Tapered功能?
Q.3:如何把多条图素转成一条云形线?
Q.4:如何加设云形线上的点以便更自由的拖拽并调整其曲率?
Q.5:如何把绘制性坐标旋转指定角度?
Q.6:在Intent Manager模式作用下,在2001(或i2)版中并没有Intersect命令,若要把相交的图素打断然后加以拖拽,应如何进行?
Q.7:为何有时候运行下拉式菜单Edit>Trim>Delete Segment命令,无法把被扫掠到的图素删除?
Q.8:为何在从Part模块进入Sketch模式时,Delete Segment命令可以删除所有图素,但如果直接进入Sketch模式,总是无法把最后图素删除?
Q.9:如何有效运行Delete命令以删除图素?
Q.10:在Intent Manager模式不起作用的情况下,为何不建议先对草图进行Modify后再执行Regenerate操作(建议先对草图Regenerate后再进行Modify)?
Q.11:Modify尺寸成为Strong属性后,直接选中对象加以拖拽,正确尺寸的其他图素也被拖拽,事后又要再次执行Modify操作,相当费事,有何方法解决上述问题?
Q.12:在2001版中,Delay Modify功能是否已被取消?由哪些新增功能代替?
Q.13:如何把几个尺寸同时以相同比例进行缩放?
Q.14:为何以Edit>Modify命令同时框选多个尺寸进行修改后,Pro/E很容易会不正常结束程序?
Q.15:如何快速地把草图中的所有图素缩放一定的比例值(例如放大1.5倍)?
Q.16:如何快速地把草图中的所有图素缩放为所要的尺寸值(例如:所有图素以尺寸2.0为基准,全部缩小为尺寸1.7)?
Q.17:在2001版中,草图的Text命令有何新增功能?
3-6 草图加载与输出
Q.1:绘制特征草图时,如何加载其他Part图文件的特征草图以便重复使用?
Q.2:为何有时候运行Sketch>Data from File...命令加载其他特征草图时,某些尺寸会遗失?
Q.3:如何在草图模式中参考使用Pro/E的工程图图文件?
Q.4:如何在草图模式中参考使用AutoCAD的图文件?
3-7 环境设置
Q.1:如何设置草图精度?
Q.2:如何设置草图环境的小数位?
Q.3:以Cartesian坐标显示格点时,如何设置使其X、Y方向的格点距离不同?
Q.4:如何设置环境使格点(Grid)以Polar坐标方式显示?
Q.5:如何在草图模式中设置以Inch或mm为单位绘制草图?
Q.6:如何改变草图的图素颜色?
第4章 基准特征
4-1 构建基准面
Q.1:如何利用多个Make Datum的基准面定义绘图平面?
Q.2:Make Datum构建的基准面是否都不会显示在Model Tree中?
Q.3:如何修改基准面的方向以使黄色与红色面相反?
Q.4:为何建议尽量使用Fit Radius方式设置基准面大小?
4-2 基准轴与点
Q.1:如何在一个曲面上的指定位置加设基准轴,且该轴必须同时成为法线?
4-3 构建基准曲线
Q.1:Surface>Transform功能除了可应用于曲面之外,是否也可用于基准曲线?
Q.2:如何把以Thru Points方式构建的基准曲线在其端点以切线方向作延伸?
Q.3:如何修剪3D曲线的长度?
Q.4:以Exact与Approximate形式构建的合成曲线(Composite Curve)有何差异?什么情况下会用到以Approximate形式定义的合成曲线?
Q.5:为何在某些情况下只能以Exact方式构建合成曲线,而不能使用Approximate方式?
Q.6:以Formed方式投影的曲线与通过Projected>Along Dir、Projected >Normal to Surf方式投影的曲线有何差异?
Q.7:如何把曲线投影至椭圆全周表面,即使椭圆改变周长,投影的曲线首尾也能刚好相接?
Q.8:为何以成形(Formed)方式构建投影的曲线会失败?
4-4 基准分析特征
Q.1:如何使用基准分析特征(Datum Analysis)?
4-5 基准图表特征
Q.1:除了在构建可变化剖面扫掠(Variable Section Sweep)特征时可使用基准图表(Datum Graph)外,还有什么情况可以使用?
第5章 构建模型
5-1 定义特征草图
Q.1:在Intent Manager模式下,最少需要几个参考对象才可以使草图完全定义?
Q.2:在Intent Manager模式下,如何有效地使用References对话框?
Q.3:设置参考时,References对话框中的Xsec有何作用?
Q.4:为何在References对话框中点选参考对象绘制图素后,即使事后把该图素删除,还是会参考到该对象?
Q.5:为何进入特征草图后,有时候References对话框会显示特征表面作参考,有时候不会?
Q.6:在草图模式中配合Query Bin选取对象时,Query Bin对话框有时候会显示SectRefEnt与SectEnt选项,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意义,有何差异?
Q.7:为何有时候无法通过References对话框或执行Use Edge命令选取剪影边界供参考使用?
Q.8:在装配中以Use Edge选取其他模型边界产生的图素,如何保留这些图素并删除参考条件?
Q.9:在草图上以负值显示的尺寸,当草图成形为特征后,在模型上会以正值显示,此时用Modify命令修改该特征尺寸成为负值,如何决定其方向?
Q.10:在Intent Manager模式起作用与不起作用的情况下,Alignment功能有何差异?
Q.11:如何利用中心线使图素参考特征(或已知对象)作几何的映射对称?
Q.12:草图的尺寸已建立关系式(Relation),当要重新标注时,关系式需被重新定义(因为该尺寸只对草图标注,并没有参考其他已知对象,所以无法利用Reroute调整参考),要如何保留关系式并重新标注尺寸?
Q.13:何谓已知尺寸(Known Dimension),如何标注?
5-2 特征构建概念
Q.1:何谓父子关系?
Q.2:构建模型时,有些特征可以用一个特征构建表示,其原则是什么?
5-3 一般特征构建
Q.1:allow_anatomic_features参数控制哪些特征是否显示在菜单上?
Q.2:在allow_anatomic_features参数设置为No的情况下,加载含有Slot、Neck或Ear等特征,是否会产生Trim Part?
Q.3:Pro/E允许在没有完全定义特征条件的情况下按OK按钮关闭对话框,此功能有何作用?
Q.4:为何操作Thru Next命令时,其特征终止参考与预期的有所差异?
Q.5:为何操作Thru Until命令时,其特征终止参考与预期的有所差异?
Q.6:旋转特征草图是否一定为封闭性草图?什么情况下其草图可为开放性草图?
Q.7:Cut与Slot的差异?
Q.8:如何在曲面上依指定曲线弧度构建不同字高的文字特征,且字厚度为偏移曲面一定距离?
5-4 扫掠特征(Sweep)
Q.1:构建扫掠特征时,若其剖面相当大,而扫掠半径又比较小,扫掠时较容易产生什么问题?
Q.2:如何测量扫掠轨迹的长度?
Q.3:构建扫掠特征时,构建对话框中的Attributes选项在哪种情况下显示Addinn Faces /No inn Faces、Free Ends/Merge Ends?哪种情况下并不会出现Attributes选项供我们设置构建属性?
Q.4:构建扫掠特征时,为何设置Attributes选项为Merge Ends时无法构建特征?
Q.5:以Sweep构建扫掠特征时,为何无法利用通过点(Thru Points)作为轨迹构建特征?
5-5 可变剖面扫掠(Variable Section Sweep)
Q.1:构建Variable Section Sweep特征绘制剖面时,其查看方向如何定义?
Q.2:为何构建Variable Section Sweep特征时,系统告知:“Could not setup sketching plane。”即使已定义所有轨迹,也无法进入草图绘制剖面?
Q.3:执行Variable Section Sweep命令时,通过Select Traj方式可以选取已存在的曲线为轨迹,但其起始点是曲线上某一点(不是端点),该如何调整起始点?
5-6 构建特殊弹簧
Q.1:构建弹簧时,为何不能利用已存在的螺旋轨迹为扫掠路径并直接用Sweep命令构建弹簧,而需要另外通过Helical Sweep命令配合绘制轨迹轮廓定义弹簧?
Q.2:如何构建椭圆轨迹的螺旋弹簧?
Q.3:用Advanced>Helical Sweep构建弹簧时,如何设置参数使保持圈数不变的情况下,只要改变其长度便可改变节距,以模拟其实际装配至零组件的情况?
Q.4:以Advanced>Helical Sweep构建可变节距的弹簧,要如何设置控制节距的点?
5-7 混成扫掠(Swept Blend)
Q.1:构建混成特征时,无法通过几何限制条件使不同剖面的草图图素等长或等半径,有何解决方法?
Q.2:两剖面的线段数目不同时,应如何定义草图?
Q.3:当构建混合扫掠(Swept Blend)特征时,哪种情况下会在构建特征对话框中显示Join /No Join选项?它们有何功能?
Q.4:如何在轨迹上设置混合扫掠(Swept Blend)特征的剖面?
Q.5:如何利用面积曲线图(Area Graphs)控制混合扫掠(Swept Blend)特征在轨迹上的剖面面积的变化?
Q.6:如何使用设置周长(Set Perimeter)功能控制混合扫掠特征的剖面变化?
5-8 构建特殊特征
Q.1:为何构建Tweak Offset特征时,建议尽量不要使用Side Norm to Surface功能?
Q.2:为何构建Tweak>Replace特征时,有时候会失败?
Q.3:构建外观面时,如何利用Tweak>Replace功能把不要的造型清除?
Q.4:可配合基准面代替一般的曲面执行Tweak>Replace构建特征吗?
Q.5:以Tweak>Patch方式构建的特征,事后无法以Redefine修改,此命令有何用途?
Q.6:以Tweak>Patch与Tweak>Replace方式构建的特征有何差异?
Q.7:以Tweak>Patch方式构建的特征,不容易检测曲面边界是否全周贴合在实体上,有何方法处理此问题?
Q.8:为何同一个Merge的曲面可以使用Protrusion>Use Quilt>Solid长成实体特征,而无法使用Tweak>Patch命令?
5-9 放置性特征
Q.1:为何执行抽壳命令会失败?
Q.2:在基座模型上执行Variable Round建立的变化圆角,为何抽壳厚度无法到达最小的半径值?
Q.3:执行Round命令以One by One与Tangent Chain方式选取模型边界的结果有何差异?
Q.4:当圆角被许多特征参考而且不容易解除关系时,如何把圆角清除?
Q.5:如何以一个圆角构建命令构建多个Full Round圆角?其功能是什么?
Q.6:以Variable Round建立的变化圆角不容易控制外观曲线造型,有何解决方法?
Q.7:为何执行45×d与Ang×d命令无法构建斜角?
Q.8:如何利用Rib命令构建助肋特征?
第6章 特征复制
6-1 复制其他图文件特征
Q.1:不小心用Delete删除了重要的特征,如何挽救?
Q.2:如何使用Copy from different model(Copy>FromDifModel)命令?
6-2 特征复制的应用
Q.1:如何应用Feature>Copy>Move命令?
Q.2:混和使用Feature>Copy>Move/Translate与Rotate复制特征,执行的先后顺序不同将有何影响?
Q.3:什么情况下会使用Same Refs方式进行特征复制?
Q.4:如何以Dependent 方式进行特征复制,同时设置某些参数为 Independent?
Q.5:如何把以参考方式(Dependent)复制的特征的属性改为独立性质(Independent)?
6-3 尺寸标注的格式复制
Q.1:为何在圆柱表面无法以Identical选项绕轴心进行格式复制?
Q.2:若无法以Make Datum(Through /Angle)方式定义绘图平面绕轴心进行格式复制,还有其他方式吗?
Q.3:已利用Make Datum (Through /Angle)方式定义了绘图平面,为何无法选取角度尺寸进行Pattern?
6-4 特征参考的格式复制
Q.1:为何对特征进行Reference Pattern时会失败,但却可用Dimensional Pattern定义?
6-5 表格形式的格式复制
Q.1:如何以Pattern命令构建不同位移增量的Pattern特征?
Q.2:如何编辑、修改或重复使用已成功建立的Pattern Table?
第7章 特征编辑
7-1 特征的拖拽与选取
Q.1:在2001版下打开i2版的零件图文件,该图文件是否支持面向对象功能?
Q.2:在2001版本中,可对特征进行哪些形式的拖拽?
Q.3:为何点选特征并显示白手图标符号后,无法抓取图素进行拖拽?
Q.4:如何利用绘制点拖拽云形线定义基准曲线?
Q.5:为何设置关系式后,无法对特征进行拖拽?
Q.6:可否对以Copy复制的特征进行拖拽?
Q.7:如何设置鼠标点选对象的有效范围?
Q.8:如何设置使鼠标点选对象后在Message Area中会显示特征编号?
7-2 特征的修改与批注
Q.1:以Modify修改特征尺寸后,Message Area中并没有显示原来的尺寸,要如何快速查询修改前的尺寸值?
Q.2:如何有效执行Delete命令删除特征?
Q.3:如何避免不小心以Delete命令删除特征?
Q.4:为何以Modify命令点选特征后并不会显示尺寸?
Q.5:如何对模型进行比例缩放?
Q.6:特征组(Group)有何作用?
Q.7:如何改变Group的成员?
Q.8:通过Notes标注系统参数与用户参数至模型上有何作用?
7-3 单位与尺寸显示设置
Q.1:如何把单位为Inch的模型改成以mm为单位?
Q.2:执行Set Up>Units命令,在Units Manager对话框中找不到可以使用的单位(例如long_ton),要如何新增模型的度量单位?
Q.3:如何在特征尺寸后加入文字描述?
Q.4:如何设置特征尺寸显示的小数位?
第8章 多变曲面
8-1 曲面的相关定义
Q.1:Pro/E的Surface与Quilt在定义上有何差异?
Q.2:曲率(Curvature)的定义是什么?
Q.3:描述曲面的连续性的“C0、C1与C2”的定义为何?
Q.4:G2连续与C2连续有何差异?
Q.5:单边边界(Single-Sided Edge)的定义是什么,在屏幕上如何显示?
Q.6:双边边界(Double-Sided Edge)的定义是什么,在屏幕上如何显示?
8-2 曲面显示的设置
Q.1:如何改变曲面的法线方向?
Q.2:以线结构查看模型时,如何区分曲面(Quilt)边界与模型边界?
Q.3:如何使用hlr_for_quilts参数?
Q.4:如何在线结构模式下,控制要否显示模型的剪影边界(Silhouette Edge)?
Q.5:如何显示网格面帮助查看曲面?
Q.6:如何设置参数使执行Shade命令时,可以看到基准曲线与模型边界?
Q.7:如何设置参数使执行Shade命令时,只对实体着色(曲面并不会着色)?
8-3 曲面构建
Q.1:执行Merge命令后,在屏幕上如何判别是否成功相接?
Q.2:在Surface Merge对话框的Primary Quilt与Additional Quilt中设置的曲面有何差异(把两者指定的曲面对换,对计算结果有何影响)?
Q.3:以Intersect方式进行Merge与通过Join方式处理有何差异?
Q.4:对同一曲面特征组执行Merge命令,如果点选进行接合的曲面的顺序不同,是否会建立不同的融合曲面?
Q.5:如何利用Surface>Extend>Along Dir封闭曲面?
Q.6:在构建Boundary Surface时,为何会产生破碎的小面(Twin Edge定义的小面)?
Q.7:边界定义不当的边界曲面所产生的破碎小面对特征构建有何影响?
Q.8:以投影曲线为边界构建边界曲面时,如何减少所产生的小碎面?
Q.9:有何方法可以减少产生破碎小面的机率?
Q.10:两边界对应点数目不同时,如何使用Control Points调整插入点的连接?
Q.11:在构建边界曲面(Boundary Surface)时,如何利用Copy的New Refs选项快速建立曲面?
Q.12:利用已存在的边界曲面(Boundary Surfaces)定义新的边界曲面的边界时,应选取该曲面边界还是曲线为边界?对构建的曲面有何影响?
Q.13:在构建Boundary Surface时,为何无法在SURFACE:Blended对话框中通过Bndry Conds选项设置边界与曲面相接?
Q.14:在构建边界曲面(Boundary Surface)时,如何使用SURFACE:Blended 对话框中的Bndry Inflnc选项?
Q.15:如何使用N-边界曲面(N-Sided Surface)?
8-4 曲面复制
Q.1:使用Surface Copy命令时,以Indiv Surfs、Surf & Bnd、Loop Surfs、Quilt urfs、Solid Surfs、Intent Surfs方式进行曲面复制有何差异?
Q.2:以下图为例,利用Surface Copy的Surf & Bnd命令复制表面时,种子面(Seed Surface)与边界面(Boundary Surface)互换,为何会有不同的执行结果?
Q.3:使用Surface Copy命令时,SURF SELECT面板中的Exclude与Delete命令同样是删除不要的表面,使用上有何差异?另外,可用SURF SELECT面板中的Redefine,以Unsel Item选项取消选取的表面,为何还需要Exclude与Delete命令?
Q.4:使用Surface Copy命令时,SURFACE:Copy对话框中的Excld Loop选项有何作用?
Q.5:使用Surface Copy命令时,SURFACE:Copy对话框中的Fill Loop选项有何作用?
Q.6:请说明如何以Surface Copy的Transform配合Patch命令以达到参数设置改变的目的?
Q.7:构建边界曲面(Boundary Surface)时,曲面常陷入实体内,不容易着色观察,对此有何建议?
8-5 曲面检测
Q.1:如何查询选取的曲面组是以哪种形式(C0、C1、C2)作连续性相接?
Q.2:为何以Curve Analysis对话框中的Dihedral Angle查询边界时,其数值为0便代表相邻的两曲面相切?
Q.3:为何执行Curve Analysis对话框中的Dihedral Angle命令时,无法选取两曲面相接的边界进行查询?
Q.4:如何测量曲面或实体表面的面积?
第9章 装配设计
9-1 产品设计
Q.1:如何利用主模型(Master Model)构建产品外观零件?
Q.2:产品开发设计时,可能需要把相关零件放置在不同位置以配合电子或外观造型作不同Layout,如何利用Save As选项达到目的?
9-2 草图绘制与特征构建
Q.1:在装配中,为何无法通过Modify Part方式对只存在3个基准面的图文件,以Use Edge选取其他模型边界产生图素(Use Edge的命令并没有显示)?
Q.2:已把在装配中以Use Edge选取其他模型边界所产生的图素删除,在屏幕上仍会显示橙色的线条,若不加以处理对父子关系会有何影响?
Q.3:在装配中以Use Edge选取多条模型边界产生图素以快速建立特征草图,有何方法可保留这些图素而删除多个参考条件?
Q.4:为何执行Merge(或Cutout)时,其命令没有显示(无法点选使用)?
9-3 装配条件与组装模拟
Q.1:在2001版中,对于设置装配条件有何加强功能?
Q.2:为何打开文件时会找不到零件(系统告知Component model is missing.),而且又无法以Quick Fix解除Trim Part?要如何解决此问题?
Q.3:在装配中加载的零件尺寸过大,为何在ASSEMBLY菜单执行Set Up命令将单位修改为mm后,零件大小仍然不变?
Q.4:装配图文件的单位为inch,加载的零件单位为mm,对所设置的装配条件与装配内所构建的特征有何影响?
Q.5:装配的组件可能会以两种方式进行组装,但设置的装配条件可能会有所冲突(Invalid Constraints),如何使代表不同组装方式的装配条件同时存在?
Q.6:说明如何模拟零件进行组装?
9-4 组件测量与干涉检查
Q.1:如何检测组件与组件之间是否有干涉存在?
Q.2:如何让系统检测整个装配的所有零件之间是否有干涉存在?
Q.3:如何检测次装配与次装配之间是否有干涉存在?
Q.4:如何检测整个装配的所有零件与曲面之间是否有干涉存在?
Q.5:如何让系统检测整个装配的所有零件之间的间歇?
Q.6:为何零件进行设计变更后,在装配中所显示的线条会不正常?
第10章 工程图
10-1 底图的设置与使用
Q.1:为何已通过Drawing_setup_file参数指定加载的工程图配置文件,但参考Template目录中的A4_drawing为底图打开新的工程图时,并没有成功加载,在上述情况下应如何加载使用该配置文件?
Q.2:如何使用Drawing_setup_file参数?
Q.3:为何在一工程图中打开工程图配置文件(*.dtl),设置Projection_type参数为Third_angle以第三角法投影,但打开新图以Template的A4_drawing为底图后,系统自动投影的视图为第一角法?
Q.4:在Template的A4_drawing显示的3个视图乃以第三角法绘制,为何以它为底图投影的视图却以第一角法投影?
Q.5:在Template的A4_drawing中,如何编辑代表3个视图的Symbol图标符号?
Q.6:在Template的A4_drawing中,如何加载AutoCAD图文件,使其变更成为代表3个视图的Symbol图标符号?
Q.7:如何以Template的A4_drawing为底图,使它能够自动产生6个投影视图与1个具有独立比例参数的等角视图?
10-2 视图的比例与显示
Q.1:Global Scale与Independent View Scale的差异是什么?
Q.2:以视图比例值(Global View Scale)调整视图大小,使尺寸、箭头等成恰当比例的方式,与在AutoCAD设置Tilemode=0利用 Paper Space调整视图比例有何差异?
Q.3:产生3个视图后,如何使某些视图以不显示隐藏线的方式出现,有的则显示隐藏线?
Q.4:为何已设置Model_display_for_new_views与Tan_edge_display_ for_new_views参数后,参考Template的A4_drawing打开新工程图时,系统自动投影的3个视图的线结构与切线显示方式和两参数设置不同?
Q.5:如何使用Model_display_for_new_views参数的Save_Environment设置?
Q.6:如何给3个视图加设视图名称?
Q.7:当视图相当密集时,如何显示它的选取范围,使移动它的时候不会选到其他视图?
Q.8:移动子视图时,只可依父视图方向拖拽,是否可以把这种对齐的设置解除?
Q.9:移动视图时要到DRAWING菜单选取Views>Move view命令才可,为何不能直接以Move命令操作?
Q.10:可否调整局部视图显示的边框线形?
Q.11:如何设置3个视图以第一角法投影?
10-3 文件存取
Q.1:在打开大型装配的工程图时,哪些功能可帮助节省等待图文件加载的时间?
Q.2:为何以“Retrieve Drawing as View Only”方式打开工程图时,系统只显示矩形方框?
Q.3:如何快速有效地将不要的模型图文件与所建立的工程图删除? Q.4:为何同时打开Part图文件与它的工程图后,只可从工程图执行Erase命令而不可以在Part执行把零件清除?
Q.5:设计变更时,有时候会同时打开零件与工程图文件(该图文件是显示外观件装配的工程图),并相互切换参考尺寸,但其线条显示状态由Model Display图标控制(Environment的Display Style字段),当工程图显示状态与零件显示不同时,系统便会自动更新图面,这样会对工作造成不便,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10-4 尺寸标注
Q.1:对简单零件而言,可能所有尺寸直接标示在等角图上便可,工程图有此功能吗?
Q.2:标注角度尺寸时,所呈现的标示方式并不是想要的,要如何修改?
Q.3:如何调整尺寸对齐方式?
Q.4:如何控制引线是否显示?
Q.5:工程图中哪一个参数可以修正引线长度?
Q.6:工程图中哪一个参数可以修正引线尾端长度?
Q.7:希望标注尺寸时,尺寸值能显示在尺寸线下,Pro/E有此功能吗?
Q.8:如何调整延伸线相关长度值?
Q.8:如何产生以Slot定义的圆孔的十字中心,并调整其长度大小?
Q.10:视图所示的基准点符号太大,要如何修改其大小?
Q.11:建立极数组(Polar Array)的Pattern特征后,如何在视图中显示表示数组时所参考的中心圆?
Q.12:如何改变直径尺寸的标注形式?
Q.13:如何使用工程图配置文件(*.dtl)的Associative_dimensioning 参数?
Q.14:为何无法以Draft_scale参数改变视图尺寸数值的比例值,例如:所有尺寸值同时放大两倍?
Q.15:某些情况下希望视图尺寸以批注(Note)方式表示,而且尺寸改变时,批注也能同时更新,要如何加设这些批注?
10-5 编辑图面
Q.1:建立3D图后,尺寸文字与箭头相对图素过大,若要进入工程图配置文件重新调整这些参数值会相当费事,有何解决方法?
Q.2:收到国外的工程图时,所示的尺寸小数点符号以逗号显示,要如何修改此符号?
Q.3:如何在工程图中设置尺寸为只读模式?
Q.4:直接框选下拉式菜单Sketch命令绘制的图素后,无法选取起始位移的参考点(只有终点的参考点可选),请问要如何设置起始参考点?
Q.5:如何利用AutoCAD的底图,帮助建立工程图底图的Table?
Q.6:为何无法以Table>Mod Rows/Cols>Justify调整放置位置不当的文字?
Q.7:如何把Table的Cell(其形式为上下排列)的分隔线删除?
Q.8:如何隐藏Format的格式边框?
10-6 尺寸单位、公差设置与批注标注
Q.1:如何把以mm为单位构建的模型,在工程图中同时显示两种单位的尺寸标注方式?
Q.2:构建模型的单位为mm,如何以Inch为单位标注尺寸以提供厂商图面(可否直接设置Drawing_units参数为Inch)?
Q.3:为何产生的工程图转至AutoCAD后,图面会放大?
Q.4:从AutoCAD转至Pro/E的工程图后,为何其图面会放大?
Q.5:如何设置工程图的公差是否显示?
Q.6:如何设置工程图的公差以哪种格式显示?
Q.7:如何控制公差文字大小?
Q.8:以Limits为公差形式构建特征后,有何方法可快速选取所有尺寸修正以Nominal形式显示公差?
Q.9:以Plus/minus方式显示的公差,如何设置零的公差值不显示?
Q.10:如何设置字体数据库?
Q.11:设置字体数据库(Text Style Library)时,字体高度(Height)、宽度比例(Width Factor)、粗细(Thickness)等参数的默认值(Default)该如何设置?
第11章 公差设置与应用
11-1 公差设置与修改
Q.1:如何在Part图文件中设置公差显示格式?
Q.2:模型中的尺寸公差以Nominal表示时,代表什么意思?
Q.3:为何在Config.pro中设置Tol_mode为Nominal,但以Modify点选特征时,所显示的公差形式仍然是Limits?
Q.4:为何设置Config.pro文件的Tol_mol参数响应值为Limits后,便产生Trim Part?
Q.5:如何个别修改尺寸的公差格式?
11-2 累积公差检测
Q.1:如何快速有效地检测累积公差在装配中是否会造成干涉?
Q.2:模型中大部分尺寸公差以Nominal表示,为何以Dim Bounds功能的Set All修正所有以Plusminus表示的公差的尺寸为Upper后,Nominal的参数尺寸值也会同时改变?
Q.3:为何以Limits方式定义公差时,以Dim Bounds的Middle与Nominal功能设置尺寸值的结果相同?
Q.4:如何判断尺寸是否已利用Dim Bounds功能修正数值?
第12章 物理特性与几何测量
12-1 物理特性的测量
Q.1:如何改变模型密度?
Q.2:为何通过关系式定义的密度无法被模型使用(以Set Up>Density与Set Up>Material>Show检查正在使用的材质密度参数并没改变)?
Q.3:能否在一个图文件中建立多个材质特性文件切换使用,以测量它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性质?
Q.4:在装配中含有通过零件家族表(Family Table)定义的例证(Instances),是否会对计算质量相关的分析造成误差?
12-2 模型的几何测量
Q.1:如何证明模型以某一基准面作对称?
Q.2:如何检测模型的边界为云形线(Spline)、圆弧(Arc)或直线的线型?
Q.3:如何检测模型最短的边界长度?
Q.4:如何检测模型的抽壳厚度?
12-3 模型表面的检测
Q.1:如何计算模型的总表面面积?
Q.2:如何检测模型表面是否为平面?
Q.3:在装配中计算的总表面积为何比实际数值大?
第13章 特征管理
13-1 图层配置
Q.1:如何使用默认图层(Default Layer)?
Q.2:在Layer对话框,如何使用Hidden()模式?
Q.3:如何使用Reset功能?
Q.4:如何使用Save Status功能?
Q.5:如何使用图层配置文件(*.pro)?
Q.6:在Layer对话框的Show菜单中,Active Object .Layers、All Objects、Active .Layers与All Objects .Layers控制显示的项目有何差异?
Q.7:点选图层把对象加入时,为何会显示CONFIRMATION 对话框?
Q.8:点选图层把对象加入时,为何会显示Place External Item对话框?
13-2 特征构建顺序与抑制
Q.1:如何判定打开的图文件是否已进行Suppress?
Q.2:为何在Model Tree中把Insert Here符号拖拽到最后,有些特征无法解除抑制?
Q.3:如何确认图文件中的特征是否进行过Reorder以调整特征顺序?
Q.4:为何只对某一特征在Model Tree中进行拖拽调整其构建顺序,其他特征也会同时改变?在Model Tree中进行拖拽的规则是什么?
Q.5:如何把多个特征同时用Reorder调整它们在Model Tree中的位置?
13-3 特征修改与调整参考(Redefine与Reroute)
Q.1:Redefine与Reroute命令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Q.2:执行Reroute命令,系统会询问:“rolling back the part?”,回答Yes与No有何差异?
13-4 运用关系式(Relations)
Q.1:关系式有何作用?
Q.2:为何建议在关系式中加入批注说明时,最好在关系式之前加入?
Q.3:如何利用Relation功能写入Simultaneous Equation?
Q.4:写入Simultaneous Equation关系式后,如何控制所解的参数顺序?
Q.5:为何写入Simultaneous Equation关系式后,每次执行Regenerate命令的更新结果都不同?
Q.6:当重新标注尺寸后,为何关系式便为无效?
Q.7:关系式的尺寸是否不支持负值,为何总是无法以负值尺寸通过关系式控制征?
Q.8:我们可以直接在Part或Assembly中对特征尺寸建立关系式,为何还需要利用已知尺寸(Known Dimension)并将此参数应用在关系式上?
第14章 交互式曲面模块(Free Style_ISDX)
14-1 有关交互式曲面模块
Q.1:什么是交互式曲面模块?
Q.2:交互式曲面模块在工程设计上有何应用?
Q.3:交互式曲面模块有何功能?
Q.4:交互式曲面模块定义的造型曲线与Pro/E构建的基准曲线有何差异?
Q.5:交互式曲面模块定义的造型曲面与Pro/E构建的曲面有何差异?
14-2 交互式曲面模块的界面
Q.1:可否概略介绍交互式曲面模块的界面?
Q.2:如何切换窗口?
Q.3:何谓作用平面?
Q.4:如何调整查看点?
Q.5:如何使用Styling Perferences对话框?
Q.6:如何辨别造型特征更新状态?
14-3 构建与编辑造型曲线
Q.1:如何构建造型曲线?
Q.2:何谓插入点?
Q.3:何谓锁点(Soft Point)?
Q.4:何谓固定点(Fixed Point)?
Q.5:如何使曲线插入点或端点参考锁住在对象上?
Q.6:如何把锁点(Soft Point)变成固定点(Fixed Point)?
Q.7:如何使用锁点连接功能?
Q.8:为何无法使用Lock to Point功能?
Q.9:如何解除锁点连接?
Q.10:如何检测曲线的平滑度?
Q.11:如何打断曲线?
Q.12:如何连接曲线?
Q.13:如何延伸曲线?
Q.14:如何构建投影曲线?
Q.15:如何移动曲线?
Q.16:如何复制曲线?
Q.17:构建造型特征的曲线时,可否标注尺寸?
14-4 构建与编辑造型曲面
Q.1:定义造型特征的曲面的条件是什么?
Q.2:如何构建造型特征的曲面?
Q.3:如何利用Pro/E的特征与基准曲线为边界构建造型特征?
Q.4:如何利用内部曲线帮助定义曲面?
Q.5:使用内部曲线的规则是什么?
Q.6:如何查询造型特征的对象?
14-5 连续性设置与参属参考
Q.1:如何调整曲线端点的切线改变曲线造型?
Q.2:如何设置曲线端点的切线条件?
Q.3:如何设置使曲线两端的切线具有对称性质?
Q.4:如何调整曲线端点的切线方向,修正从属参考关系?
Q.5:如何解除两曲线的切线连接?
Q.6:如何设置曲面边界相切与曲率连续?
Q.7:如何定义造型特征内的对象的父子关系?
附录A 精度计算
Q.1:什么是精度(Accuracy)?
Q.2:何谓相对精度(Relative Accuracy)?
Q.3:如何以公式定义相对精度?
Q.4:如何改变相对精度的数值?
Q.5:如何改变相对精度的下限数值?
Q.6:何谓绝对精度(Absolute Accuracy)?
Q.7: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绝对精度(Absolute Accuracy)?
Q.8:如何调整相对精度进行特征融合(Merge)或切除(Cutout)?
Q.9:为何建议在构建特征后尽量不要修改精度值?
Q.10:什么情况下需要修改精度值?
Q.11:精度值除了对特征构建有所影响外,还会影响哪些功能?
附录B 几何检测
Q.1:何谓几何检测(Geometry Check)?
Q.2:常发生的几何检测项目有哪些?
Q.3:如何使用几何检测(Geometry Check)对话框?
Q.4:含有几何检测(Geometry Check)的几何,对特征构建有何影响?
Q.5:几何检测(Geometry Check)与系统精度有何关联?
Q.6:把含有几何检测(Geometry Check)的几何部分切除,能否消除几何检测项目?
Q.7:为何在19版构建的模型中并没有出现几何检测项目,但在2001版打开此图文件时,却有几何检测项目?
附录C 解决Trim Part
Q.1:什么是Trim Part?
Q.2:造成Trim Part的原因有哪些?
Q.3:有哪些方式可以解除Trim Part?
Q.4:如何使用RESOLVE FEAT菜单?
Q.5:利用Fix Model与Quick Fix方式解决Trim Part有何差异?
Q.6:如何利用Fix Model的Reorder功能解决Trim Part(只适用Fix Model,不适用Quick Fix)?
Q.7:如何利用Back Up Model解决Trim Part?
Q.8:如何利用Relation避免Trim Part?
Q.9:如何利用Edit>Replace避免Trim Part?
附录D 命令对照表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