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日本演剧史概论
作者:(日)河竹繁俊著;郭连友[等]译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3-01
ISBN:9787503921711
定价:¥24.5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资助出版。本书包括原始演剧、舞乐、传统演剧、大众演剧等十七章内容,沿着时代文化的推移介绍了日本演剧的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暂缺《日本演剧史概论》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序说
第一篇 上世
第一章 原始演剧
一 文化背景
二 《记》、《纪》中的演剧现象
三 共感咒术
四 固有歌舞
第二章 伎乐
一 文化背景
二 与外国音乐舞蹈的交流
三 味摩之
四 《教训抄》记事
五 伎乐的艺术形态
六 伎乐假面
第三章 舞乐
一 文化背景
二 隋唐文化和日本
三 输入大陆舞乐
四 贵族阶段的支持
五 平安初期的大改编
六 左右两舞
七 著名曲目
八 舞乐舞台
九 舞乐假面
十 神乐
十一 平安时代后的发展推移
第四章 散乐(猿乐)、新猿乐
一 时代文化
二 散乐的故乡
三 散乐的本质与艺术形态
四 贵族散乐
五 庶民的散乐
六 新猿乐
七 咒师猿乐
八 白拍子和今样、杂艺
九 能的产生
第二篇 中世
第五章 延年、延年能
一 时代背景
二 寺院的社会地位
三 延年的内容
四 延年之能
五 能乐的展开
六 中世以后的推移
第六章 田乐、田乐能
一 产生过程及其盛衰
二 田乐的艺术形态
三 田乐能与猿乐能
四 中世以后的推移
第七章 能乐、能狂言
一 文化背景
二 殿上酒宴与“乱舞”
三 猿乐能对田乐能的吸收
四 大和、近江与其他猿乐能
五 观、世父子在能乐上的大成
六 能乐的五种类别、能狂言
七 足利义满与能乐
八 武家对能乐的支持
九 手猿乐及众多的能乐剧团
十 能乐的面具
十一 近世以后能乐的发展
第三篇 近世
第八章 木偶净琉璃剧(木偶) (一)古净琉璃时代
一 平曲、舞曲、幸若、说经节
二 傀儡子
三 净琉璃的产生
四 三味线的传来与改造
五 木偶净琉璃别(用线操纵)的诞生
六 古净琉璃
七 三都的形势
八 硬软两派(萨摩和丹后)
九 金平净琉璃
十 井上播磨和宇治加贺
十一 文弥节
十二 一中节
十三 河东节
十四 江户丰后派净琉璃
第九章 木偶净琉璃别 (二)当代流(新)净琉璃
一 近松、义太夫以后
二 近松门左卫门
三 专业作家制度的确立
四 《出世景清》
五 《曾根崎情死》
六 丰竹若太夫
七 《国姓爷合战》
八 近松之死与合作制度
九 吉田文三郎
十 黄金时代
十一 近松半二
十二 文乐系统戏曲的衰落与转变
十三 其后的推移
第十章 歌舞伎 (一)创始期
一 产生歌舞伎的土壤
二 创始期
三 念佛踊
四 女歌舞伎、若众歌舞伎
五 若众歌舞伎的艺术形态
六 入场费的设定
七 脱离假面
八 野郎歌舞伎
第十一章 歌舞伎 (二)元禄歌舞伎
一 续狂言
二 元禄文化
三 坂田藤十郎与“和事”
四 市川团十郎与“荒事”
五 “女方“艺术的完成
六 御家骚动戏
七 当时的科白剧
八 剧作家的职业化
第十二章 歌舞伎 (三)完成期(明和、安永、天明时期)
一 摄取净琉璃戏曲与歌舞伎的完成
二 歌舞伎音乐的发展
三 音乐的演出
四 壕越二三治
五 所作事(舞踊剧)
六 这一时期的著名演员
第十三章 歌舞伎 (四)鼎盛期
一 从文化、文政到安政时期
二 剧坛的展望
三 樱田治助与并木五瓶
四 鹤屋(大)南北
五 “变化”(化身)舞蹈
六 “生世话”狂言
七 濑川如皋
八 河竹默阿弥
第四篇 近代 现代
第十四章 传统演剧
一 舞乐
二 能乐
三 文乐
四 歌舞伎
五 团十郎与菊五郎
六 菊五郎与散切狂言
七 演剧改良会
八 天览别
九 默阿弥之死
十 歌舞伎座
十一 三味线音乐
十二 舞蹈界
十三 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他
第十五章 近代(新)歌舞伎、新派
一 近代歌舞伎与新派的产生
二 川上音二郎
三 伊井蓉峰、喜多村绿郎、河合武雄
四 花柳章太郎、水谷八重子
第十六章 新剧
一 产生过程
二 文艺协会
三 自由剧场
四 艺术座
五 筑地小剧场
六 左翼演剧
七 新国剧和前进座及其他
第十七章 大众演剧
一 浅草歌剧
二 东宝歌舞伎
三 东宝艺术座
四 少女歌剧
五 音乐剧
六 喜剧
结语
附录
日本演剧史表解
主要参考文献
能乐、木偶净琉璃、歌舞伎等简系谱
能乐
竹本主太夫为止的主干简系谱
新内节
主太夫节太夫
三味线
木偶手
中村勘三郎家(传九郎·七三郎)
森(守)田家(勘弥·坂东又太郎·藤川八藏)
市川家(团十郎·海老藏)
河原崎家(权之助·长十郎)
市川家门系(团藏)
尾上家(菊五郎·松助·梅幸)
片冈家(仁左卫门·我童·我当·市藏)
泽村家(宗十郎·原之助·田之助·助高屋高助)
市村家(羽左卫门·家橘)
浅尾家(为十郎·实川延若)
岩井家(半四郎· 三郎)
岚家(三右卫门·雏助·关三十郎)
中村歌右卫门家(芝玩·福助·雁治郎)
表演艺术家的各种纹章
演员和服(浴衣)的图案(歌舞伎与当时社会)
译者后记
序说
第一篇 上世
第一章 原始演剧
一 文化背景
二 《记》、《纪》中的演剧现象
三 共感咒术
四 固有歌舞
第二章 伎乐
一 文化背景
二 与外国音乐舞蹈的交流
三 味摩之
四 《教训抄》记事
五 伎乐的艺术形态
六 伎乐假面
第三章 舞乐
一 文化背景
二 隋唐文化和日本
三 输入大陆舞乐
四 贵族阶段的支持
五 平安初期的大改编
六 左右两舞
七 著名曲目
八 舞乐舞台
九 舞乐假面
十 神乐
十一 平安时代后的发展推移
第四章 散乐(猿乐)、新猿乐
一 时代文化
二 散乐的故乡
三 散乐的本质与艺术形态
四 贵族散乐
五 庶民的散乐
六 新猿乐
七 咒师猿乐
八 白拍子和今样、杂艺
九 能的产生
第二篇 中世
第五章 延年、延年能
一 时代背景
二 寺院的社会地位
三 延年的内容
四 延年之能
五 能乐的展开
六 中世以后的推移
第六章 田乐、田乐能
一 产生过程及其盛衰
二 田乐的艺术形态
三 田乐能与猿乐能
四 中世以后的推移
第七章 能乐、能狂言
一 文化背景
二 殿上酒宴与“乱舞”
三 猿乐能对田乐能的吸收
四 大和、近江与其他猿乐能
五 观、世父子在能乐上的大成
六 能乐的五种类别、能狂言
七 足利义满与能乐
八 武家对能乐的支持
九 手猿乐及众多的能乐剧团
十 能乐的面具
十一 近世以后能乐的发展
第三篇 近世
第八章 木偶净琉璃剧(木偶) (一)古净琉璃时代
一 平曲、舞曲、幸若、说经节
二 傀儡子
三 净琉璃的产生
四 三味线的传来与改造
五 木偶净琉璃别(用线操纵)的诞生
六 古净琉璃
七 三都的形势
八 硬软两派(萨摩和丹后)
九 金平净琉璃
十 井上播磨和宇治加贺
十一 文弥节
十二 一中节
十三 河东节
十四 江户丰后派净琉璃
第九章 木偶净琉璃别 (二)当代流(新)净琉璃
一 近松、义太夫以后
二 近松门左卫门
三 专业作家制度的确立
四 《出世景清》
五 《曾根崎情死》
六 丰竹若太夫
七 《国姓爷合战》
八 近松之死与合作制度
九 吉田文三郎
十 黄金时代
十一 近松半二
十二 文乐系统戏曲的衰落与转变
十三 其后的推移
第十章 歌舞伎 (一)创始期
一 产生歌舞伎的土壤
二 创始期
三 念佛踊
四 女歌舞伎、若众歌舞伎
五 若众歌舞伎的艺术形态
六 入场费的设定
七 脱离假面
八 野郎歌舞伎
第十一章 歌舞伎 (二)元禄歌舞伎
一 续狂言
二 元禄文化
三 坂田藤十郎与“和事”
四 市川团十郎与“荒事”
五 “女方“艺术的完成
六 御家骚动戏
七 当时的科白剧
八 剧作家的职业化
第十二章 歌舞伎 (三)完成期(明和、安永、天明时期)
一 摄取净琉璃戏曲与歌舞伎的完成
二 歌舞伎音乐的发展
三 音乐的演出
四 壕越二三治
五 所作事(舞踊剧)
六 这一时期的著名演员
第十三章 歌舞伎 (四)鼎盛期
一 从文化、文政到安政时期
二 剧坛的展望
三 樱田治助与并木五瓶
四 鹤屋(大)南北
五 “变化”(化身)舞蹈
六 “生世话”狂言
七 濑川如皋
八 河竹默阿弥
第四篇 近代 现代
第十四章 传统演剧
一 舞乐
二 能乐
三 文乐
四 歌舞伎
五 团十郎与菊五郎
六 菊五郎与散切狂言
七 演剧改良会
八 天览别
九 默阿弥之死
十 歌舞伎座
十一 三味线音乐
十二 舞蹈界
十三 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他
第十五章 近代(新)歌舞伎、新派
一 近代歌舞伎与新派的产生
二 川上音二郎
三 伊井蓉峰、喜多村绿郎、河合武雄
四 花柳章太郎、水谷八重子
第十六章 新剧
一 产生过程
二 文艺协会
三 自由剧场
四 艺术座
五 筑地小剧场
六 左翼演剧
七 新国剧和前进座及其他
第十七章 大众演剧
一 浅草歌剧
二 东宝歌舞伎
三 东宝艺术座
四 少女歌剧
五 音乐剧
六 喜剧
结语
附录
日本演剧史表解
主要参考文献
能乐、木偶净琉璃、歌舞伎等简系谱
能乐
竹本主太夫为止的主干简系谱
新内节
主太夫节太夫
三味线
木偶手
中村勘三郎家(传九郎·七三郎)
森(守)田家(勘弥·坂东又太郎·藤川八藏)
市川家(团十郎·海老藏)
河原崎家(权之助·长十郎)
市川家门系(团藏)
尾上家(菊五郎·松助·梅幸)
片冈家(仁左卫门·我童·我当·市藏)
泽村家(宗十郎·原之助·田之助·助高屋高助)
市村家(羽左卫门·家橘)
浅尾家(为十郎·实川延若)
岩井家(半四郎· 三郎)
岚家(三右卫门·雏助·关三十郎)
中村歌右卫门家(芝玩·福助·雁治郎)
表演艺术家的各种纹章
演员和服(浴衣)的图案(歌舞伎与当时社会)
译者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