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政府概要
作者:杨凤春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8-01
ISBN:9787301057858
定价:¥3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多年致力于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研究和教学的结果。本书不单纯是一部满足商校相关课程教学的著作,而是具有明显的研究、探索性质,很多地方极具启发性。本书对中国政府的基本结构做出了清晰的界定,衡量和区分了中国政府结构中不同部分的功能和地位,重点研究和讨论了中国政府的核心构成部分,使读者能够在较高的层面上本质性认识和理解中国政府。本书特别注意挖崛中国政府问题的学术层次,及时反映和评价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政府制度的最新变化,也是本书的重要特色。本书第二版对第二、三、四、六章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作者简介
杨凤春,男,1963年生,安微省铜陵市人,现任北京大学政府翻案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从事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电子政务的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当代中国政府》、《中国大陆政府与政治》、《消费者政治学》、《电子政务概论》;主要论文和研究报告有:《论农民受教育程度与政治参与的关系》、《论我国国家元首制度的演变及其意义》、《论市民对政策的评价与对社会问题认识的关系》、《论西方国家中社会地位对政治权力分配的影响》、《论地方性在解释和预测中央地方关系中的功能和作用》、《尽快制定信息公开化法,奠定善治基础》、《电子政务是改善政府与民众关系的新途径》、《中间层政治:在中国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等。主持国家社科研究基金青年项目“政府政策、收入分配与社会政治稳定”,国家社科研究基金项目“中国电子政务模式研究”。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政府的性质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一、国家的一般性质和任务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中国政府的性质
第三节 宪法对中国政府基本制度的规定和描述
第二章 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组织原则
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三、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
第二节 中国的参政党
一、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
二、中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
三、中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必须接受和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人民代表大会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一、代表的任职资格和构成成分
二、代表的选举
三、代表的罢免和代表资格的终止
四、代表的职权
五、列席人员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大会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三、专门委员会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五、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第四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程序
一、会议程序
二、提案程序
三、审议和审查程序
四、选举、罢免、任免和辞职程序
五、表决程序
第五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第四章 国务院
第一节 国务院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务院的职权
第二节 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一、总理负责制
二、会议制度
三、国务院的组成
第三节 国务院的主要机构和职责
一、国务院的机构
二、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三、国务院主要机构的职责
第四节 国务院的主要行政方式
一、参与立法
二、行政立法
三、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
四、直接命令
五、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
六、审计和行政监察
七、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
八、专项拨款
九、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
十、垂直管理
第五章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一节 审判机关
一、审判机关的体系和职权
二、审判机关的组织机构
第二节 检察机关
一、检察机关的体系和职权
二、检察机关的组织机构和主要的工作部门
第三节 法官和检察官
一、法官
二、检察官
第四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方式
一、人民法院的工作方式
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方式
第五节 内外部环境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职能的影响
一、外部环境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地位的影响
二、内部环境对人民法院地位的影响
三、检察权的内在冲突对人民检察院地位的影响
第六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机构改革
一、人民法院的机构改革
二、人民检察院的机构改革
第六章 地方政府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政治和行政地位
一、单一制中央集权制对地方政府的影响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地方政府地位和功能的影响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地方政府的影响
四、一国两制制度对地方政府体制的影响
五、村民自治制度对农村基层政府的影响
第二节 行政区域的层级和类型
一、行政区域的层级
二、行政区域的类型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选举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和地方各级人大的规模
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
四、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五、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职权
第四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一、地方政府的法律和行政地位
二、地方政府的组成和任期
三、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
四、地方政府的办公和会议制度
第五节 地方政府的改革
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二、“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在地方政府改革中的意义
三、高新技术试验区的管理机构对地方政府制度的改革意义
第七章 国家主席
一、国家主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国家主席的任职资格、产生、任期和继位补缺
三、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
四、国家主席制度的变化
参考书目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
一、国家的一般性质和任务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节 中国政府的性质
第三节 宪法对中国政府基本制度的规定和描述
第二章 中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和组织原则
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
三、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
第二节 中国的参政党
一、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
二、中国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
三、中国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主要形式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必须接受和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人民代表大会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一、代表的任职资格和构成成分
二、代表的选举
三、代表的罢免和代表资格的终止
四、代表的职权
五、列席人员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大会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三、专门委员会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五、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第四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程序
一、会议程序
二、提案程序
三、审议和审查程序
四、选举、罢免、任免和辞职程序
五、表决程序
第五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第四章 国务院
第一节 国务院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一、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
二、国务院的职权
第二节 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一、总理负责制
二、会议制度
三、国务院的组成
第三节 国务院的主要机构和职责
一、国务院的机构
二、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
三、国务院主要机构的职责
第四节 国务院的主要行政方式
一、参与立法
二、行政立法
三、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国家预算
四、直接命令
五、收集信息和要求地方政府报告工作
六、审计和行政监察
七、行业管理和部委联系企业
八、专项拨款
九、设立派出机构或代表
十、垂直管理
第五章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一节 审判机关
一、审判机关的体系和职权
二、审判机关的组织机构
第二节 检察机关
一、检察机关的体系和职权
二、检察机关的组织机构和主要的工作部门
第三节 法官和检察官
一、法官
二、检察官
第四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方式
一、人民法院的工作方式
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方式
第五节 内外部环境对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职能的影响
一、外部环境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地位的影响
二、内部环境对人民法院地位的影响
三、检察权的内在冲突对人民检察院地位的影响
第六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机构改革
一、人民法院的机构改革
二、人民检察院的机构改革
第六章 地方政府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政治和行政地位
一、单一制中央集权制对地方政府的影响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地方政府地位和功能的影响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地方政府的影响
四、一国两制制度对地方政府体制的影响
五、村民自治制度对农村基层政府的影响
第二节 行政区域的层级和类型
一、行政区域的层级
二、行政区域的类型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选举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和地方各级人大的规模
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
四、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主要职权
五、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职权
第四节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一、地方政府的法律和行政地位
二、地方政府的组成和任期
三、地方政府的工作部门
四、地方政府的办公和会议制度
第五节 地方政府的改革
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
二、“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在地方政府改革中的意义
三、高新技术试验区的管理机构对地方政府制度的改革意义
第七章 国家主席
一、国家主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国家主席的任职资格、产生、任期和继位补缺
三、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
四、国家主席制度的变化
参考书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