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说话的文化: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
作者:董晓萍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04-01-01
ISBN:9787101031720
定价:¥16.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关于民俗和民俗学概念的界定,向来存在着争议,其定义不下几十种,莫衷一是。现在将它界定为“说话的文化”一下变得具体和而亲切。这是作者对民俗文化的本质和理论思考的结果。不错,民俗是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如果将“行为”的肢体动作理解为语言(副语言)的话,用“说话文化”来界定民俗不失为理论上的创新。这种界定也可能使民俗学更切近民俗的本质,体现说话文化传承的特点。另外,民俗学从研究的范围来讲,有历史文献的领域和现实生活的领域之分。以往的民俗学研究太多书斋气。中国是一个文献大国,文献记录了民俗文化(或说话文化)的源流史料,为研究提供了方便,但那是文献民俗学研究的范畴。现代民俗学如果只是做书斋式的学问,不免有变得生硬和僵死的危险。但如果将民俗的研究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会使民俗学变得既新鲜活泼,又具有生命力。这就是民俗学的“现在性”。“俗随时变”是民俗发展的规律,在世界进入信息社会之后,民俗文化已经突破国界,外来文化和中国民俗文化发生碰撞,产生相互的交流和影响,这已是不言的事实。西方文化是随着市场经济步入中国社会的,它的直接效果是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居住、服饰、饮食、人生仪礼、岁时节日和信仰等等。忽视民俗的这种变化,不去对它进行关注和研究,将是不可思议的。《说话的文化》站在中国民俗文化变化的前沿,面对扑面而来的新时尚和新变化,与历史和现实对话,表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全书在处理文献与现实,国内与国外民俗文化的关系上尤有独到之处,它打破了“一国民俗学”的界限,使理论命题关照了历史与现实的方方面面,将说话文化的艺术表演、经济生活、社会基础、节日内涵借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引导人们走近民俗学,认识身边的生活及其含义。民俗学不是束之高阁的学问,而是切近生活的知识系统,如果讲民俗学的方法论,《说话的文化》同样给我们以很多的启示。
作者简介
暂缺《说话的文化:民俗传统与现代生活》作者简介
目录
一、民俗是人类文化中的说话文化
(一)民俗的现代渗透
(二)民俗的思想智慧
(三)民俗的日常形态
二、文字文化发展说话文化
(一)《仪礼》与民俗
(二)方志与民俗
(三)文字与民俗的互补
三、说话文化的艺术表演
(一)通俗歌曲
(二)民俗影视片
(三)民间剧场观
四、说话文化的经济生活
(一)条农之道
(二)能人之道
(三)经营之道
(四)通讯之道
(五)住房之道
(六)饮食之道
(七)服饰之道
(八)交通之道
(九)旅游之道
(十)送花之道
五、说话文化的社会基础
(一)纪念家庭
(二)想家
(三)虚拟家庭
(四)回家
(五)村社组织
(六)圣地信仰
六、说话文化的节日内涵
(一)说话节日
(二)话说春节
(三)话说春联
(四)话说年画
(五)话说社火
(六)话说庙会
(七)话说节日狂欢与现实生活
后记:人在局外
(一)民俗的现代渗透
(二)民俗的思想智慧
(三)民俗的日常形态
二、文字文化发展说话文化
(一)《仪礼》与民俗
(二)方志与民俗
(三)文字与民俗的互补
三、说话文化的艺术表演
(一)通俗歌曲
(二)民俗影视片
(三)民间剧场观
四、说话文化的经济生活
(一)条农之道
(二)能人之道
(三)经营之道
(四)通讯之道
(五)住房之道
(六)饮食之道
(七)服饰之道
(八)交通之道
(九)旅游之道
(十)送花之道
五、说话文化的社会基础
(一)纪念家庭
(二)想家
(三)虚拟家庭
(四)回家
(五)村社组织
(六)圣地信仰
六、说话文化的节日内涵
(一)说话节日
(二)话说春节
(三)话说春联
(四)话说年画
(五)话说社火
(六)话说庙会
(七)话说节日狂欢与现实生活
后记:人在局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