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
-
论语义疏(萧梁)皇侃撰暂缺简介...
-
一读就懂的《道德经》李富强本书以中国传统哲学的视角对《道德经》进行了解读。作者所写是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接人待物的问题,无论是在生活中、职场上,还是学习等方面,这些由《道德经》衍生出的智慧的方法论,这些作者的所想所悟,都将是帮助读者解决现实问题的一把金钥匙。本书区别于其他《道德经》译本的地方在于,书中的内容多是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及体悟而写的箴言,语言生动且接地气,道理通俗但打动人。
-
地图上的中国青芒 著暂缺简介...
-
家传姚任祥 著十年之前,一部美的百科全书,一部传统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诞生,为万千读者带还原了 “中国人的精致生活”。 十年之后,这部读者心中的“传家宝”,淬炼出一部新的散文集《家传》,于“味”“忆”“情”“趣”“训”五大章中,感悟亲情、友情、爱情、家风家训、生活雅趣…… 这是一位深植于中国文化,生活在世代交替之际的女性,以亲身经历所撰述的一份心语。《家传》是一部围绕“家”展开的散文集,脱胎于畅销多年的《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一书。作者在精选并更新其中有关家庭生活的30余篇散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数篇新作,并首次公开作者及家人的随性涂鸦。本书邀请曾多次斩获“中国最美的书”的知名书籍设计师操刀设计,力求创造具有美感的互动阅读体验。正如作者姚任祥女士所言:“任何一件可以让一个家铭记、珍爱与传承的事,都是我愿意全力去促成的。”《家传》全书包含“味”“忆”“情”“趣”“训”五大章。“味”既包含“味道”,是中国人食不厌精的美食追求,也包含承载每个家庭“记忆”的“胃道”。“忆”是作者思念故人,回忆美好的过往时代。“情”是串联起本书所有文章的“草蛇灰线”,这里既有作者身为母亲,对儿女的牵挂之情;也有身为儿女,对长辈的感恩之情;亦有身为妻子,对先生的恩爱之情。“趣”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雅致,这里既有中式雅趣,也有在自家后花园种时令菜的快乐。“训”这一章则是在探讨中国人的“齐家”之道,上到佛教的福慧双修与易经的智慧,下到夫妻的相处之道、儿女的教育方针,背后支撑我们的哲学是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家传》的“尾声”是一封封“藏”在书后“信封”里的书信,那是在《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出版多后家人们写给作者姚任祥女士的信。如果说十余年前的《传家》是姚任祥留给家人的一份“家书”,那么如今这些书信便是家人写给姚任祥的回信,也是一种“家”的传承。正如姚任祥女士所言:“愿以本书,抛砖引玉,祈愿读者大众,都有自己的家传,载满每一个家的记忆,以此传家。”
-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董劭伟,秦飞,王红利,鞠贺《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年卷)》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主编的学术论文集。该论文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历史学、哲学、文学、政治学等学科范围内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研究都是论文集的关注对象。论文集以收录原创学术论文为主,开辟唯物史观与中华民族发展史、古史专题、近代史专题、文化哲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教育教学动态、秦皇岛地域文化、读史札记、学术动态暨书评等专栏,都颇具特色。论文的作者均为高校教师,均言之有物,可供相关学者参考。
-
中华福文化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 编著本书分知福、惜福、修福、弘福四编,全面、深入、系统梳理中华福文化。《知福编》包括“福”字起源、衍变、含义,福神崇拜,求福风俗,福文化典故与传说;《惜福编》从珍惜幸福的角度出发,讲述惜丰衣足食福、惜平安健康福、惜和谐友睦福、惜祖国富强福四个方面,倡导珍惜生活中看似简单平常实则来之不易的幸福;《修福编》从立德、齐家、奋斗、包容、助人五个角度,讲述如何获得幸福,树立正确求福观;《弘福编》首先对福文化的民俗性、礼仪性、精神性、哲学性进行概括总结,并就福文化新时代新发展、福文化中的民本民生思想及其与中国梦的逻辑关系、福文化海外传播及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关系三方面内容展开阐释,体现福文化的时代延展性。本书既体现福文化的物质文明积淀,也展示出福文化的精神文明内涵;既有具象的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求福行为,也通过信仰对象、典故趣闻等折射出中国人无形的对福的观念认知、价值评判;此外本书还尝试从民俗、礼仪、精神、哲学等角度概括总结福文化。
-
诗说潘雨廷 著《诗说》是潘雨廷先生的未成稿,此书以易象解说《诗经》,分析其中的结构,厘定每篇诗的位置,并演其大旨。此稿没有完成,然而大体已见,令人感到既幸运又遗憾。全书分为四卷,《风》《雅》《颂》各一卷,第三卷在解说《周颂》的《雍》以后,于《载见》只写了一句话就中断了。《周颂》共三十一篇,《雍》《载见》位居第十七、十八,解说了一半多一点, 以下《商颂》《鲁颂》阙。第四卷是《诗丛说》,多有阙文。存目十篇,完整保存的只有三篇。此外七篇,两篇有原文无述,四篇有图无说,还有一篇有目无文。原稿一气呵成,字迹潦草,然而保存尚属完整,精彩之处,在在可见。参与整理多部文稿的叶沙女士,不顾辨识困难,毅然承担了打字工作,协助完成了录入和校对,使文稿得以清晰呈现。原稿没有列出《诗经》,整理时将原文植入,以方便阅读。全书完成后,由黄德海先生统校一遍。《论〈诗经〉与〈楚辞〉》不在此书中,整理者找来作为附录一, 以见《诗经》和《楚辞》的联系。遗稿中尚有《书赞》一页纸,无附注,列为附录二,作为读《诗赞》的辅助。修订本补入《论》一文,取《诗》乐相成之意,作为附录三。附录四,收入潘先生信札,较上一版新增十一通。这些信札,对研究潘先生的思想和社会活动,有重要意义。这些真实的遗物,是那个时代中人的所思所感。学术人物之间的交往和情谊,在平淡中有其动人之处。尤其是从事传统学问之人,与现实似断似联,更是息息相通。书前新增潘雨廷先生和师友照片两幅。
-
古衣之美沈从文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章之美,美在何处?美在一丝一线,一经一纬。古衣,不仅仅是一件民族服饰,更是一种生活美学,它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 沈从文的前半生献给了文学;后半生投身于文物,把满腔爱与美的热忱投入到文物研究上,取得了与自身文学成就比肩的卓越成果。《古衣之美》精选沈从文有关古代服饰研究的文章,既有对古人的穿衣打扮、中国服饰的发展史等宏观主题的概述,也有对缂丝、刺绣、织锦等工艺的细致解读。穿衣打扮背后是一种生活美学,一种生命的延续,凝结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
-
三十六计孙建民,黄朴民,马瑞《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是一部集历代兵家诡道之大成的兵书,总结了以往战争中施计用诈的实践经验,包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时至今日,它已经突破了军事领域,广泛运用于政治、经济、外交、生活等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克敌制胜的法宝和国内外家喻户晓的著作。本书为“古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之一种,以“原文 导读 注释 译文 战例”方式诠释传统兵书经典,帮助普通读者学习军事思想。
-
国学日历2024李阳泉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