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数字通信导论
作者:储钟圻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8-01
ISBN:9787111101864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数字通信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为通信系统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全书共分9章。第1章绪论;第2章信源编码;第3章信道编码;第4章数字调制与解调;第5章信道与噪声;第6章定时与同步;第7章数字信号的传输;第8章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第9章通信的加密。本书内容适应当前通信的发展,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注重吸收现代通信新技术和新概念,注重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本书叙述深入浅出,适用面宽,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数字通信导论》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 引言
1. 2 消息. 信息与信号
1. 3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 4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 5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
1. 6 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
1. 6. 1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
1. 6. 2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缺点
1. 7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 7. 1 传输速率
1. 7. 2 差错率
1. 7. 3 功率利用率和频带利用率
1. 7. 4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1. 7. 5 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
1. 7. 6 数字通信系统的经济性
1. 8 数字通信网
1. 9 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第2章 信源编码
2. 1 信源
2. 1. 1 无记忆信源
2. 1. 2 定长码
2. 2 信源编码
2. 3 话音信号的主要特性
2. 3. 1 话音信号的幅度概率密度
2. 3. 2 话音信号的功率密度谱
2. 3. 3 话音信号的动态范围
2. 3. 4 衡量话音信号传输质量的直观指标
2. 3. 5 话音信号的数字化及其还原
2. 4 抽样的概念
2. 4. 1 抽样原理
2. 4. 2 抽样定理
2. 4. 3 抽样后序列的频谱
2. 4. 4 抽样信号的保持
2. 4. 5 低通型抽样定理
2. 4. 6 带通型抽样定理
2. 4. 7 抽样门
2. 5 量化的概念
2. 5. 1 抽样信号的量化
2. 5. 2 量化噪声
2. 5. 3 量化信噪比
2. 5. 4 非均匀量化
2. 5. 5 压扩特性
2. 5. 6 常用量化方法
2. 6 编码的概念
2. 6. 1 信源编码
2. 6. 2 编码原理与解码
2. 6. 3 电视信号的编码
第3章 信道编码
3. 1 信道编码的概念
3. 2 信道编码的基本定理
3. 3 差错控制编码
3. 3. 1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3. 3. 2 差错控制的常用方式
3. 3. 3 码组结构与检错. 纠错能力
3. 3. 4 最小距离do与纠错能力的关系
3. 3. 5 编码效率
3. 3. 6 差错控制系统的性能
3. 4 常用的简单差错控制编码
3. 4. 1 奇偶监督码
3. 4. 2 行列监督码
3. 4. 3 恒比码
3. 4. 4 正反码
3. 5 线性分组码
3. 5. 1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
3. 5. 2 线性分组码的纠. 检错能力
3. 5. 3 校验矩阵与最小距离的关系
3. 5. 4 线性分组码的伴随式
3. 5. 5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3. 5. 6 汉明码
3. 5. 7 增余汉明码
3. 5. 8 循环码
3. 6 卷积码
3. 6. 1 卷积码编码
3. 6. 2 卷积码解码
第4章 数字调制与解调
4. 1 概述
4. 2 数字调制的基本方式
4. 2. 1 振幅调制(AM)
4. 2. 2 频率调制(FM)
4. 2. 3 相位调制(PM)
4. 3 振幅键控系统(ASK)
4. 3. 1 线性调制信号分析
4. 3. 2 双边带振幅键控信号(DSELASK)
4. 3. 3 单边带振幅键控信号(SSB-ASK)
4. 3. 4 残留边带振幅键控信号(VSB-ASK)
4. 3. 5 正交双边带振幅调制(QAM)
4. 3. 6 线性调制信号的产生
4. 3. 7 线性调制信号的解调
4. 3. 8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信号的频谱与带宽
4. 3. 9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 4 频率键控系统(FSK)
4. 4. 1 二进制频移键控信号的产生
4. 4. 2 2FSK信号的频谱与带宽
4. 4. 3 2FSK信号的解调
4. 4. 4 2FSK信号的频率建立过程
4. 4. 5 2F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 5 相位键控系统(PSK)
4. 5. 1 绝对相移键控与相对相移键控
4. 5. 2 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的产生
4. 5. 3 2PSK信号的频谱与带宽
4. 5. 4 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的解调
4. 5. 5 二进制相移键控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 6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的比较
4. 7 多进制及改进型数字调制系统
4. 7. 1 多进制数字调幅
4. 7. 2 多进制数字调频
4. 7. 3 多进制数字调相
4. 7. 4 最小频移键控(MSK)
4. 7. 5 幅相键控(APK)
4. 7. 6 平滑频率调制(TFM)
第5章 传递与噪声
5. 1 概述
5. 2 信道的种类与模型
5. 3 有线信道
5. 3. 1 明线
5. 3. 2 双绞线
5. 3. 3 对称电缆
5. 3. 4 同轴电缆
5. 3. 5 光导纤维
5. 4 无线信道
5. 4. 1 极长波信道
5. 4. 2 超长波信道
5. 4. 3 特长波信道
5. 4. 4 甚长波信道
5. 4. 5 长波信道
5. 4. 6 中波信道
5. 4. 7 短波信道
5. 4. 8 超短波信道
5. 4. 9 微波悟道
5. 4. 10 流星余迹通信信道
5. 4. 11 红外线通信信道
5. 4. 12 激光通信信道
5. 5 恒参信道及其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5. 5. 1 恒参信道等效四端网络的频率响应
5. 5. 2 恒参信道等效四端网络的时间响应
5. 5. 3 信号无失真传输的条件
5. 6 变参信道及其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5. 6. 1 变参信道的多径传播对数字信号的影响
5. 6. 2 多径传播对码元传输的影响
5. 6. 3 选择性衰落
5. 6. 4 分集接收
5. 7 信道噪声
5. 7. 1 噪声的来源与类型
5. 7. 2 有限频带白噪声与噪声网络模型
5. 7. 3 噪声系数与窄带噪声的测量
第6章 定时与同步
6. 1 定时和同步的基本概念
6. 2 锁相环(PLL)的基本原理及其特性
6. 2. 1 模拟锁相环
6. 2. 2 数字锁相环
6. 3 载波同步
6. 3. 1 插入导频法
6. 3. 2 直接提取载波法
6. 3. 3 载波同步的性能及相位误差对解调信号的影响
6. 4 位同步
6. 4. 1 外同步法(插入导频法)
6. 4. 2 自同步法(直接提取位同步法)
6. 4. 3 位同步相位误差对性能的影响
6. 5 帧同步
6. 5. 1 起止式同步法
6. 5. 2 加高式(或加宽式)同步法
6. 5. 3 连贯式插入法
6. 5. 4 间隔式插入同步码法
6. 5. 5 帧同步系统的性能
6. 5. 6 帧同步的保护
6. 6 数字通信网的网同步
6. 6. 1 主从同步法
6. 6. 2 相互同步法
6. 6. 3 码速调整法
6. 6. 4 水库法
第7章 数字信号的传输
7. 1 概述
7. 2 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理论
7. 2. 1 数字信号及分析
7. 2. 2 信道传输对信号波形的影响
7. 2. 3 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准则
7. 3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的构成
7. 4 基带信号的传输与码间干扰
7. 5 基带传输中码间干扰的消除
7. 5. 1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取样值无失真传输)
7. 5. 2 奈奎斯特第二准则(转换点无失真)
7. 5. 3 奈奎斯特第三准则(脉冲波形面积保持不变)
7. 6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7. 6. 1 部分响应波形
7. 6. 2 差错传播
7. 6. 3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的相关码和预编码
7. 6. 4 部分响应波形的一般表示式
7. 7 理想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 8 多电平码基带传输的抗噪声性能
7. 9 基带系统测量工具--眼图
7. 10 均衡原理
7. 11 扰码与解扰
第8章 数字信号最佳接收
8. 1 统计描述与最佳准则
8. 1. 1 接收端信号和干扰的统计描述
8. 1. 2 最佳接收准则
8. 2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相干接收
8. 2. 1 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8. 2. 2 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的性能
8. 2. 3 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形式
8. 2. 4 多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及其性能
8. 3 随机相位信号的最佳接收--非相干接收
8. 3. 1 二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8. 3. 2 二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性能
8. 3. 3 多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
8. 4 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
8. 5 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8. 6 匹配滤波器
8. 6. 1 匹配滤波器的原理
8. 6. 2 匹配滤波器的实现问题
8. 6. 3 匹配滤波器在最佳接收中的应用
8. 7 基带系统的最佳化
8. 7. 1 最佳基带系统的概念
8. 7. 2 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
8. 7. 3 非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
第9章 通信的加密
9. 1 密码技术的一般概念
9. 2 密码技术的内容
9. 2. 1 密码体系的模型
9. 2. 2 完全保密
9. 2. 3 实际保密
9. 3 密码体制
9. 3. 1 序列密码体制
9. 3. 2 分组密码
9. 3. 3 公开密钥密码
9. 4 认证. 签名技术
9. 5 扩频
9. 6 跳频
9. 7 通信的加密技术
9. 7. 1 语音保密通信系统
9. 7. 2 图像保密通信系统
9. 7. 3 数据保密通信系统
9. 7. 4 通信网的保密通信系统
参考文献
1. 1 引言
1. 2 消息. 信息与信号
1. 3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 4 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1. 5 数字通信系统的组成
1. 6 数字通信系统的特点
1. 6. 1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优点
1. 6. 2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缺点
1. 7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1. 7. 1 传输速率
1. 7. 2 差错率
1. 7. 3 功率利用率和频带利用率
1. 7. 4 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1. 7. 5 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
1. 7. 6 数字通信系统的经济性
1. 8 数字通信网
1. 9 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第2章 信源编码
2. 1 信源
2. 1. 1 无记忆信源
2. 1. 2 定长码
2. 2 信源编码
2. 3 话音信号的主要特性
2. 3. 1 话音信号的幅度概率密度
2. 3. 2 话音信号的功率密度谱
2. 3. 3 话音信号的动态范围
2. 3. 4 衡量话音信号传输质量的直观指标
2. 3. 5 话音信号的数字化及其还原
2. 4 抽样的概念
2. 4. 1 抽样原理
2. 4. 2 抽样定理
2. 4. 3 抽样后序列的频谱
2. 4. 4 抽样信号的保持
2. 4. 5 低通型抽样定理
2. 4. 6 带通型抽样定理
2. 4. 7 抽样门
2. 5 量化的概念
2. 5. 1 抽样信号的量化
2. 5. 2 量化噪声
2. 5. 3 量化信噪比
2. 5. 4 非均匀量化
2. 5. 5 压扩特性
2. 5. 6 常用量化方法
2. 6 编码的概念
2. 6. 1 信源编码
2. 6. 2 编码原理与解码
2. 6. 3 电视信号的编码
第3章 信道编码
3. 1 信道编码的概念
3. 2 信道编码的基本定理
3. 3 差错控制编码
3. 3. 1 差错控制编码的分类
3. 3. 2 差错控制的常用方式
3. 3. 3 码组结构与检错. 纠错能力
3. 3. 4 最小距离do与纠错能力的关系
3. 3. 5 编码效率
3. 3. 6 差错控制系统的性能
3. 4 常用的简单差错控制编码
3. 4. 1 奇偶监督码
3. 4. 2 行列监督码
3. 4. 3 恒比码
3. 4. 4 正反码
3. 5 线性分组码
3. 5. 1 校验矩阵与生成矩阵
3. 5. 2 线性分组码的纠. 检错能力
3. 5. 3 校验矩阵与最小距离的关系
3. 5. 4 线性分组码的伴随式
3. 5. 5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3. 5. 6 汉明码
3. 5. 7 增余汉明码
3. 5. 8 循环码
3. 6 卷积码
3. 6. 1 卷积码编码
3. 6. 2 卷积码解码
第4章 数字调制与解调
4. 1 概述
4. 2 数字调制的基本方式
4. 2. 1 振幅调制(AM)
4. 2. 2 频率调制(FM)
4. 2. 3 相位调制(PM)
4. 3 振幅键控系统(ASK)
4. 3. 1 线性调制信号分析
4. 3. 2 双边带振幅键控信号(DSELASK)
4. 3. 3 单边带振幅键控信号(SSB-ASK)
4. 3. 4 残留边带振幅键控信号(VSB-ASK)
4. 3. 5 正交双边带振幅调制(QAM)
4. 3. 6 线性调制信号的产生
4. 3. 7 线性调制信号的解调
4. 3. 8 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信号的频谱与带宽
4. 3. 9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 4 频率键控系统(FSK)
4. 4. 1 二进制频移键控信号的产生
4. 4. 2 2FSK信号的频谱与带宽
4. 4. 3 2FSK信号的解调
4. 4. 4 2FSK信号的频率建立过程
4. 4. 5 2F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 5 相位键控系统(PSK)
4. 5. 1 绝对相移键控与相对相移键控
4. 5. 2 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的产生
4. 5. 3 2PSK信号的频谱与带宽
4. 5. 4 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的解调
4. 5. 5 二进制相移键控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4. 6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抗噪声性能的比较
4. 7 多进制及改进型数字调制系统
4. 7. 1 多进制数字调幅
4. 7. 2 多进制数字调频
4. 7. 3 多进制数字调相
4. 7. 4 最小频移键控(MSK)
4. 7. 5 幅相键控(APK)
4. 7. 6 平滑频率调制(TFM)
第5章 传递与噪声
5. 1 概述
5. 2 信道的种类与模型
5. 3 有线信道
5. 3. 1 明线
5. 3. 2 双绞线
5. 3. 3 对称电缆
5. 3. 4 同轴电缆
5. 3. 5 光导纤维
5. 4 无线信道
5. 4. 1 极长波信道
5. 4. 2 超长波信道
5. 4. 3 特长波信道
5. 4. 4 甚长波信道
5. 4. 5 长波信道
5. 4. 6 中波信道
5. 4. 7 短波信道
5. 4. 8 超短波信道
5. 4. 9 微波悟道
5. 4. 10 流星余迹通信信道
5. 4. 11 红外线通信信道
5. 4. 12 激光通信信道
5. 5 恒参信道及其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5. 5. 1 恒参信道等效四端网络的频率响应
5. 5. 2 恒参信道等效四端网络的时间响应
5. 5. 3 信号无失真传输的条件
5. 6 变参信道及其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5. 6. 1 变参信道的多径传播对数字信号的影响
5. 6. 2 多径传播对码元传输的影响
5. 6. 3 选择性衰落
5. 6. 4 分集接收
5. 7 信道噪声
5. 7. 1 噪声的来源与类型
5. 7. 2 有限频带白噪声与噪声网络模型
5. 7. 3 噪声系数与窄带噪声的测量
第6章 定时与同步
6. 1 定时和同步的基本概念
6. 2 锁相环(PLL)的基本原理及其特性
6. 2. 1 模拟锁相环
6. 2. 2 数字锁相环
6. 3 载波同步
6. 3. 1 插入导频法
6. 3. 2 直接提取载波法
6. 3. 3 载波同步的性能及相位误差对解调信号的影响
6. 4 位同步
6. 4. 1 外同步法(插入导频法)
6. 4. 2 自同步法(直接提取位同步法)
6. 4. 3 位同步相位误差对性能的影响
6. 5 帧同步
6. 5. 1 起止式同步法
6. 5. 2 加高式(或加宽式)同步法
6. 5. 3 连贯式插入法
6. 5. 4 间隔式插入同步码法
6. 5. 5 帧同步系统的性能
6. 5. 6 帧同步的保护
6. 6 数字通信网的网同步
6. 6. 1 主从同步法
6. 6. 2 相互同步法
6. 6. 3 码速调整法
6. 6. 4 水库法
第7章 数字信号的传输
7. 1 概述
7. 2 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理论
7. 2. 1 数字信号及分析
7. 2. 2 信道传输对信号波形的影响
7. 2. 3 数字信号传输的基本准则
7. 3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系统的构成
7. 4 基带信号的传输与码间干扰
7. 5 基带传输中码间干扰的消除
7. 5. 1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取样值无失真传输)
7. 5. 2 奈奎斯特第二准则(转换点无失真)
7. 5. 3 奈奎斯特第三准则(脉冲波形面积保持不变)
7. 6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7. 6. 1 部分响应波形
7. 6. 2 差错传播
7. 6. 3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的相关码和预编码
7. 6. 4 部分响应波形的一般表示式
7. 7 理想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 8 多电平码基带传输的抗噪声性能
7. 9 基带系统测量工具--眼图
7. 10 均衡原理
7. 11 扰码与解扰
第8章 数字信号最佳接收
8. 1 统计描述与最佳准则
8. 1. 1 接收端信号和干扰的统计描述
8. 1. 2 最佳接收准则
8. 2 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相干接收
8. 2. 1 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8. 2. 2 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的性能
8. 2. 3 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形式
8. 2. 4 多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及其性能
8. 3 随机相位信号的最佳接收--非相干接收
8. 3. 1 二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8. 3. 2 二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性能
8. 3. 3 多进制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
8. 4 起伏信号的最佳接收
8. 5 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8. 6 匹配滤波器
8. 6. 1 匹配滤波器的原理
8. 6. 2 匹配滤波器的实现问题
8. 6. 3 匹配滤波器在最佳接收中的应用
8. 7 基带系统的最佳化
8. 7. 1 最佳基带系统的概念
8. 7. 2 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
8. 7. 3 非理想信道下的最佳基带系统
第9章 通信的加密
9. 1 密码技术的一般概念
9. 2 密码技术的内容
9. 2. 1 密码体系的模型
9. 2. 2 完全保密
9. 2. 3 实际保密
9. 3 密码体制
9. 3. 1 序列密码体制
9. 3. 2 分组密码
9. 3. 3 公开密钥密码
9. 4 认证. 签名技术
9. 5 扩频
9. 6 跳频
9. 7 通信的加密技术
9. 7. 1 语音保密通信系统
9. 7. 2 图像保密通信系统
9. 7. 3 数据保密通信系统
9. 7. 4 通信网的保密通信系统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