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流民史(古代卷)

中国流民史(古代卷)

作者:江立华,孙洪涛著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6-01

ISBN:9787212018924

定价:¥2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普遍存在的一种人口现象和社会现象。约在公元前2l世纪,中国建立起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一一夏朝,流民亦随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随着岁月的流逝与社会的演进,流民问题不仅未能消除,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并对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产和生活诸方面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流民的基本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发性和无序性。流民背井离乡,流徙外地,并非官府的强制,亦非官府的组织,而是一种自发行为。他们的流动处于无序状态。所谓无序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他们在流动过程中,暂时脱离了政府的组织管理系统,成为失去行政权力控制的人口;二是流民内部没有正式的组织管理体系,他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且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第二,流民的主体是“民”,最主要的是农民。“民”是这类流动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当然,也有一部分流民此前的身份并非民,如也有一些原政府官员、士大夫、逃亡的罪犯和士兵等。特别是大的战乱发生时,此类人口便纷纷加入流民大军。但是,一方面他们在流民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另一方面当他们加入到流民行列后,实际上已失去了先前的身份地位,脱离了原来的组织系统,更多地具备了流民的特征,我们不妨称之为“准流民”或“亚流民”。第三,过渡性和暂时性。流民是一定数量的人口,在离开原居住地和放弃原谋生手段后形成的临时性特殊人口群体。在从离乡背井到重新定居之前,这一群体流移不定,无正常稳定的生产和生活手段,呈现出过渡性特征。一般而言,他们中的大多数经过或长或短的流浪生活后,有的重返故里,有的定居于新地,重新获得正当的生产和生活手段,退出流民队伍。流民群体总是处于一种不断有人退出又不断有人加入的动态状态中。本卷是中国流民问题研究的古代部分,与近代和现代部分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对中国流民问题进行贯通古今的探讨。《中国流民史.古代卷》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中国古代流民问题的探研,为现实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或历史启示。
作者简介
暂缺《中国流民史(古代卷)》作者简介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潮起潮落:古代流民潮回眸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流民
一、夏代的流民
二、商代“众”的逃亡
三、西周时期下层民众的逃亡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流民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流民
一、秦朝的流民
二、西汉时期的流民潮
三、东汉时期的流民潮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民
一、三国时期流民潮的短期回落
二、西晋时期的流民运动
三、东晋、十六国时期的流民潮
四、南北朝时期的流民运动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流民
一、隋朝与唐朝前期的流民
二、唐后期流民问题的曰趋严重
三、五代十国时期的流民
第五节 宋元时期的流民
一、北宋的流民
二、南宋的流民
三、元朝的流民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流民
一、明朝前期的流民
二、明朝中后期的流民
三、清朝前期的流民
第二章 生存与期望:古代流民的发生机制
第一节 流民生成之“原”
一、古代政治家的认识
二、流民生成之“原”一一土地兼并
第二节 自然生存环境的恶化
一、自然灾害一一天灾篇
二、自然灾害一一人为篇
第三节 社会环境的恶化
一、兵灾、匪祸
二、“苛政猛于虎”
三、吏治腐败
第四节 多子未必多福:人口压力
一、超载的土地
二、人为因素造成的“超载”
第三章 路在何方:古代流民的流向
第一节 流向丰稔、稳定地区
一、流向丰稔地区u
二、流向稳定地区
三、三次大规模南迁浪潮
第二节 流向统治力量薄弱地区
一、避重就轻
二、进深山
三、赴边陲
四、入蛮夷
第三节 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一、狭乡流向宽乡
二、明代流民聚集荆襄
三、湖广填四川
四、“闯关东”
第四节 流向城镇
一、流迁者的类型
二、流迁规模
第五节 跨出国门
一、向海外流移的源与头
二、规模与分布
第四章 困境与抉择:古代流民的生活方式和归宿
第一节 乞讨与流浪
一、乞讨生活
二、流落迁徙途中
第二节 打家劫舍
一、落草为寇
二、建立武装组织
第三节 未离黄土地的生存之道
一、重新成为编户齐民
二、沦为豪门大户的私属
三、当雇农、成“浮户”
第四节 弃农趋末
一、在城镇从事工商业
二、从事矿产开采
三、农村的职业转移
第五节 僧道及其他
一、遁入空门
二、沦为奴婢及其他
第五章 无序与整合:古代流民的影响
第一节 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及其代价
一、人口地理分布的改变
二、土地的开垦与耕地面积的扩大
三、经济中心的南移
四、山区和边疆的开发
第二节 城市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兴衰
一、城市的发展
二、城市社会问题的出现
三、农村经济的变革
第三节 民族的融合与文化的整合
一、民族的融合与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
二、“客家人”的形成
三、文化的碰撞与整合.
第四节 治安恶化与社会危机
一、土客间的冲突
二、治安的恶化
三、冲击政权体制
第五节 政府的财源、兵源萎缩
一、国家户籍管理失控
二、流民与财源的萎缩
三、兵源的枯萎
第六章 治标与治本:政府的对策
第一节 均田限田、整顿吏治一一治本对策之一
一、抑制兼并
二、兴修水利、奖励农耕
三、轻徭薄赋
四、整顿吏治
第二节 整顿版籍、强化户籍管理一一治本对策之二
一、户籍登记
二、什伍编制
第三节 备荒救荒一一抚之于未流之先
一、备荒
二、救荒
三、济荒、农贷
第四节 救助与控制一一辑之于既流之中
一、对流民的赈济与留养
二、以工代赈
三、控制与镇压
第五节 流民的还籍政策一一善后举措
一、吸引还籍
二、强制还籍
第六节 招抚政策一一控制流民的影响
一、附籍安置与招募入伍
二、组织迁移与招徕
结语:反思与启示
附 录: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