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亚玛街的烟花女
作者:(俄)亚·库普林(А.Куприн)著;石枕川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1-01
ISBN:9787806571200
定价:¥14.5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二百年来,俄国文坛出现过无数堪称一流的现实主义名家佳作。库普林则被公认为二十世纪继蒲宁之后的一位传统的现实主义重要作家,而《亚玛街的烟花女》是他的长篇力作。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库普林(一八七○—一九三八)出生于奔萨省纳罗夫恰特市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充当民事调解室的文牍员,母亲是衰败了的鞑靼公爵后裔。父亲死后,母亲带他回莫斯科老家,库普林的青少年时期便是在那里度过的。一八七六——一八八○年在收养孤儿的拉祖莫夫寄宿学校就读,十岁考入封闭式的武备中学。一八八九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最后的演出》。一八九○年从亚历山大军事学院毕业后,在一些县辖城市服役,从而掌握了许多沙皇军队日常生活素材。在此期间他写有中篇小说《在黑暗中》,短篇《月夜》、《审讯》。一八九四年退役,留居基辅,自此成为专业作家。一八九五年他把系列特写汇集成册,取名《基辅群像》,其中尖锐地提出了道德与哲理性问题。他走访过顿巴斯矿区的大小工厂,此番经历反映在他展示俄国资本主义现实的《摩洛》里。可以说,它不但表明库普林本人的创作,也标志了俄国文学转入了另一个新的时期。不过,一八九八年的中篇小说《阿列霞》却是讴歌纯洁而高尚的爱情的那种艺术家手笔。俄国第一次革命前库普林还创作了短篇小说《在马戏团》、《退职家居》、《泥沼》、自传体中篇小说《武备中学学生》。一九○五年发表了名篇《决斗》。他与契诃夫、高尔基及知识出版社的作家们均有交往。库普林对第一次(即一九○五年)革命做出反映的,有短篇《雷勃尼科夫上尉》,《生命之河》,《胡言乱语》,《甘勃里努斯》。一九○五年革命后的反动时期库普林陷入精神危机,遂与知识出版社同人疏远。十月革命前的十年中,库普林确也写了如《绿宝石》、《苏拉蜜》、《石榴石手镯》这样一些重要作品。他反对暴力,因而不能善视十月革命。住加特奇纳市时,白匪军围攻彼得格勒,切断归路,他被反动势力挟裹,随白匪军撤退,离开了俄罗斯。侨居巴黎十七年,写过回忆录之类的文章,也写了自传体长篇《士官生》。一九三七年回归故国,翌年病逝。很难说库普林有什么坚定明确的政治信仰。据他自己说,他的创作只不过是将“罕见的人们精神的奇特表现”加以收集而已。但他渴望了解人们的内心世界,用他崇高的人道主义思想予以剖释,创作上多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娼妇和卖淫这样的社会症结,在俄国文学中,除托尔斯泰在他的《复活》、陀斯妥耶夫斯基在他的《罪与罚》、契诃夫在他的《精神错乱》中稍有涉及外,其他作家或讳莫如深,或避之不及。而库普林他那人道的良知,深感“万恶中的首恶是妇女肉体的交易,妇女爱情——上帝对人类的最高赐物——的交易”,决心“尽我的知识,尽我的能力著文反对卖淫”,虽然“我找不到抵制它的方法”。“为这个问题作文章,呐喊,劝导——难道会白费心思吗?”这便是库普林于一九○八——一九一五年创作《亚玛街的烟花女》的缘由。描写卖淫制度的本体,而不是把卖淫制度当做附属的背景来描写,库普林即使不是独一无二,也得算是俄国文坛最优秀的画手。该书已出版英、法、德、西、意、日、瑞士、芬兰、挪威、波西米亚、匈牙利、波兰、立陶宛及其他语言的译本。在我国,名家汝龙、蓝英年等曾予気迻译。初时读者对此书反映不一:有人不解作者真正的善意,指责他引诱青少年堕落,提倡色情文学;有人予以好意的鼓励并加以肯定。而在巴黎,他虽是侨居身份,却受到安慰、嘉许、理解。法文本一出来,巴黎报界和读者生气勃勃地响应这本悲惨的小说。评论家以其法国作家特有的敏感指出,这部作品完全合乎道德,而且渗透了一种热烈而博爱的情绪。库普林不能称之为妙笔生花的修辞大家,有人论述“……就其创作而言,库普林不是一个读书破万卷的人,不是一个擅长用文字情节取胜的人”,某些字句甚至有模仿他人之嫌。然而他写得那么娴熟,巧妙,流畅(甚至流畅得有些过火),这一切都上升为真正圆熟的技巧。蒲宁叹道:“我只是击节叹赏小说的优点之多:行文是那么挥洒自如,那么遒劲有力,描述是那么丝丝入扣,丰富多彩的语言又是那么准确,无一赘语……”
作者简介
库普林,俄国作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后代表之一。
目录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猜您喜欢